浅谈如何有效落实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2018-07-28葛成才
葛成才
摘 要: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已拉开帷幕,但如何落到实处还需细化。首先评价结果的使用须强制、明确;其次还需解决“城乡、贫富”间的差异性问题;最后,要确保真实性和公平性。
关键词:综合素质评价;强制明确;城乡;贫富;真实公平
盼望已久的中考改革终于来临,作为中考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就是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正如《安徽省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以下称《实施办法》)中所说的意义重大:“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全面育人、社会全面评价。”《实施办法》从八个方面系统地规范了各个环节的操作要求并建立了网络综合评价平台,可以说能想到的都想到了,作为教育主管部门能做到的也做到了,评价体系科学、评价内容科学,可操作性很强。我学习之后,结合个人工作实际提点自己的看法。
一、评价结果的使用须强制、明确
《实施方案》关于评价结果的使用是这样表述的:“各地根据不同的录取模式,运用合理的方式使用评价结果,作为高中阶段学校统一招生录取的依据。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将于2020年在首批试点市与招生录取挂钩。同时为优质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自主招生提供参考”。我认为这样的规定太笼统。众所周知,高中录取学生的重要依据是文化课分数,因为高中有高考的压力,分数的重要性不言自知,如果有个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为C等,可总分高于A、B等的学生该怎么办,现实是录取该学生,那可能就是综合评价的结果无关紧要,最后还是回到唯分数论上,特别是现在私立高中的兴起,他们在录取学生时可能是只看分数,这更是对评价结果的使用构成不利的影响。如果综合评价结果得不到重视,随之而来的评价就失去意义。因此,我建议省教育主管部门也要随之修改高中录取标准,要求在高中(职高)录取时对初中学生综合评价结果的使用要有强制性的、明确性的规定,而不能笼统的规定。
二、如何体现“城乡、贫富”间的差异性和公平性
我们首先来看看《实施方案》中综合素质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思想品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方面的内容。学校要根据义务教育的性质、学生年龄特点,考虑城乡差异和教育教学实际以及学生个性发展需求,科学确定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否则为无公平可言。例如,关于思想品德中“重点记录学生参与团队活动、军事训练、公益劳动、志愿服务等的次数和表现”就能体现城乡差距,试想农村学生因为地理位置和社会环境的因素,他们参与参与团队活动、军事训练、公益劳动、志愿服务等的机会有多少?地方乡镇对学生参与志愿活动支持力度远不如城市,偶尔有次活动,也会因为农村孩子缺少培训和没见过世面显得不那么灵活而弃用他们。即使有也是层次较低的公益劳动(如乡镇的敬老院),但城里的大型活动,农村学生几乎没有参与志愿者的机会,更谈不上军事训练了。
虽然《实施方案》中要求“学校要根据义务教育的性质、学生年龄特点,考虑城乡差异和教育教学实际以及学生个性发展需求,科学确定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并在上述五大指标框架内增设反映学校办学特色的评价内容”,但学校要想制定科学的具体的内容和要求谈何容易,特别是农村薄弱学校。我认为省教育主管部门应带领专家组到各级各类学校调研,分类给城乡学校分别制定科学详细的评价内容和方法,并作为模板,便于农村学校模仿并结合学校实际制定适合本校特色的评价体系。再者,省评价平台在内容设置上也要体现城乡差别,要让高中录取等评价结果使用时,不能只简单看“成长记录”,而要区分学生的成长环境。各类学校也要结合精准扶贫,不动声色(防止伤害贫困生的自尊心)地帮扶那些贫困生,帮助他们参与各类活动的机会,在综合素质评价中争取更多的公平。
三、谈谈如何确保真实性和公平性
《实施方案》中第六条表述中要求确保确保结果的真实性和公平性,这一点也是综合素质评价的底线。目前从全国各地制定的实施流程来看,确实是无懈可击。那么是不是评价结果就是真实的、公平的?我们有理由怀疑,因为再科学的制度都要人去执行,人还是最重要的因素。中国几千年的文化根源“情”已经渗入每个国人的骨髓里。试想,高考为什么唯分数论而不是像欧美国家一样依据学生综合素质录取?明知道唯分数的弊端,但一直在沿用,就是为了避免中国的人情文化。因此,在制度制定之后,选人用人才是最关键的。要想评价结果真实、公平,除了每个环节公开透明之外,学校在选定综合素质评价领导组和工作组时,保证选人的正确性,是学校此项工作的核心。选哪些人,如何选?是摆在校长们目前最大的难题。上级文件、学校的实施方案中对评价人员的选拔和构成都有明确的规定,在具体操作上也有规定,只要学校能严格执行,问题不大。我在这里提出自己的想法:“明察暗访”,所谓明察就是按程序来选拔,这一点大家都很清楚。那么暗访呢:(1)可以了解其成长经历和成长的环境,因为这对一个人的性格品行形成有重要作用,俗话说“娶媳妇要看丈母娘”,就是侧面认可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2)可以走访(暗访)群众口碑,包括诚信记录等;(3)学习古人的识人方法,如曾国藩的《冰鉴》一书,此书就有许多识人技巧,大家不妨认真读读,对我们选人用人提供必要的参考。
编辑 馬晓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