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背景下大学生创业精神培育探讨
2018-07-28吴秋致
吴秋致
【摘要】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培育,不仅对大学生自身的发展意义重大,还对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在“双创”背景下,培育大学生的创业精神,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高等教育水平的必要途径。文章阐述了“双创”的基本内容,分析了“双创”背景下,大学生创业精神培育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双创”背景下大学生创业精神培育的策略,从而为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提供重要参考。
【关键词】双创;大学生;创业净胜;培育对策
近年来,国家对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扶持力度也不断加大,高等教育取得了成绩也非常令人满意,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现代化优秀人才。同时,为了减轻大学生就业的压力,指导大学生毕业生就业,国家针对性地提出了“‘双创”活动,力求为大学生毕业生提供更好地就业发展服务。在此背景下,高校逐渐在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培育方面加大了力度,大学生创业精神也有了明显提升,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双创”的基本内涵阐述
何谓“双创”?所谓双创指的是我国各地的城市与企事业等单位的两项创建工作[1]。2014年9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公开发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由此“双创”一词迅速走红,并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并将其写人了2015年政府报告中予以推动,而后全国各地积极落实执行[2]。
二、“双创”背景下大学生创业精神培育的问题
尽管在“双创”背景下,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培育有了更好地指导,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增强,但是在实际教育的过程中,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开展仍旧面临很多的问题。首先,起步比较晚。“双创”教育背景下,无论是对高校创业教育的硬件设施还是软件设施,都有非常高的要求,然而我国高等院校创业教育起步较晚(2002年开始试点)是不争的事实。其次,课程体系不够完善。由于“先天不足”的原因,导致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培育在课程体系的设计方面不够完善,无法有效地指导创业精神的培育提供指导。最后,创业精神的培育与实践相脱节。一方面,大学生的创业实践未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另一方面,大学生的创业教育未能与社会接轨。
三、“双创”背景下大学生创业精神培育的对策
(一)政策上予以支持,提供良好的环境
从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来看,每一段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国家有关教育制度或政策的支撑,缺少相关教育政策的支持,发展的速度将会变得非常缓慢。在“双创”背景下,培育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任务,而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国家和社会的广泛参与和大力支持,只有这样才能够健康巨快速地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目标。国家应该从战略层面出发,对大学生创业精神培育方面存在的政策方面的不足提供大力的支持,进一步完善服务体系,为创业精神的培育营造良好的环境。在具体的过程中,既要大力弘扬创业精神,深化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又要不断健全和完善大学生创业精神培育的服务体系,为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培育提供坚实的保证。
(二)营造舆论环境,树立正确舆论导向
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培育,容易受到客观环境因素的影响,尤其是社会舆论、家庭舆论以及校园文化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在培育大学生创业精神的过程中,必须要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从舆论环境着手,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首先,在社会舆论环境方面,要构建良好的社会创业精神风尚,积极引导人们转变传统思维,改变对大学生创业的看法。其次,在家庭舆论方面,要鼓励家长更新教育理念,提高家长的教育方法,让家长认识到创业也是一种正确的就业方式,并且还能够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最后,在校园文化方面,要积极地营造浓厚的创业教育环境,对大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实现对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培育。
(三)优化创业教育实践,健全培育体系
在“双创”背景下,对于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培育,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加强课程建设,优化课程设置。课程设置是大学生创业精神培育的基础和提前,直接关系到创业精神培育的开展,是提高大学生创业理论知识不可缺少的一环,加强创业精神培育的课程建设,不断对课程进行优化设置,使创业课程教育与社会实践接轨。(2)重视创业教育实践,为创业精神培育提供保障。高校应当从观念出发,重视创业教育实践,积极地转变传统教育观念。比如,高校可以建立并不断完善校企合作的形式;又比如,高校可以积极地开展各种形式的创业教育活动。(3)提高创业教育学科融入的水平。创业教育学科融入是大学生创业精神培育的方向,将创业精神培育融入在其它学科教學中,不仅有利于促进创业精神的培育,还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4)重视师资力量的建设。“双创”背景下,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培育中,教师的素质和能力非常关键,针对教师在创业教育方面存在的不足,高校要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培训,建立起专业化的师资队伍,创建“双师型”教师队伍,帮助更好地增强教师的素质,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保证大学生创业精神培育顺利开展。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双创”背景下,高校要对创业型、创新型的人才培养保持高度的重视,积极地建立并完善“社会支持网络”,借助各方力量进行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培育,激发大学生的创业兴趣和创业理想,为大学生创业营造良好的环境,从而缓解就业压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更多的人才支撑,以此更好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士荣.“双创”背景下大学生创业能力培育路径研究[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15(3):95-99.
[2]詹小冷.“双创”背景下大学生创业精神培育研究——以应用型大学为例[J].价值工程,2017,36(21):207-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