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芬太尼在上肢骨折手术中的运用
2018-07-28凡新顺
凡新顺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上肢骨折患者手术过程的影响。方法:收治接受上肢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以及臂丛神经阻滞治疗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瑞芬太尼注射量0.1U,g/(kg.min),对照组剂量为观察组的1/2。结果:观察组麻醉效果明显要比对照组好(P<0.05)。结论:在上肢骨折患者治疗中,瑞芬太尼注射剂量0.1υg/(kg.min)能够更好地结合臂丛神经阻滞进行麻醉,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 上肢骨折;瑞芬太尼;手术
资料与方法
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接受上肢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以及臂丛神经阻滞治疗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其中观察组男26例,女19例;年龄21~51岁,平均32.5岁;体重42~76 kg,平均61.2kg。对照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22~52岁,平均32.9岁;体重43~77 kg,平均61.9kg。排除心、肾以及肝功能低下的患者。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兩组在进行手术前都不能进食,并且在这段时间里不对患者使用任何治疗药物。患者在手术室的时候,静脉通道将会开放,开始生命体征的监测。观察组在手术中给予0.1υg/(kg.min)的瑞芬太尼进行静脉泵注。对照组在手术中给予0.05υg/(kg.min)的瑞芬太尼进行静脉泵注。在麻醉之后的5 min内,麻醉师需要在手术患者的肌间沟实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将l%浓度的利多卡因和0.375%浓度的20mL罗哌卡因进行一并注射。若患者在中途出现了呼吸困难等症状,就需要呼吸辅助,并暂停静脉泵注,直至患者的生命体征平稳才能继续泵注。在手术当中,一旦出现心率过慢或血压下降就需要采用阿托品或麻黄素进行恢复,确保循环稳定。
观察指标:当患者并没有出现身体不适,并且阻滞的效果良好时,则判定为优;当患者在接受手术时表现得较为痛苦,而且阻滞的效果一般,需要加用镇静剂才可以完成手术,则时判定为良;当麻醉无效,患者在接受手术时表现得极为痛苦,要用其他的麻醉方式才能勉强完成手术时,则判定为差。两组患者的观察指标主要是指麻醉之后平均动脉压、心率、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
统计学方法:通过统计软件SPSS22.0进行分析,处理和分析两组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从麻醉的效果来看,两组在分别完成了麻醉操作之后,观察组的麻醉效果要优于对照组,见表l。
在血流动力学指标当中,两组每个时间MAP值没有明显差距(P>0.05),见表2。
讨论
骨折患者在患处会发生瘀血、肿胀等症状,因为骨折伤处在皮下,仅仅通过临床肉眼上的观察很难判断骨折的程度,无疑增加了治疗的难度。如果患者错失了上肢治疗的最佳时间,除了会影响患者的恢复,还会提升骨髓炎发生的可能性,至患者上肢的原本功能因此丧失。因此,一旦患者出现上肢骨折,必须要及时就医治疗。
当前临床上,通过精准的麻醉剂量以及治疗方式能够有效地帮助手术顺利完成并且减少患者的痛苦。仅仅是臂丛阻滞麻醉并不能完全阻滞锁骨近段的神经丛;但仅仅是颈丛麻醉,将会导致臂丛的神经不能被阻滞,一样达不到治疗要求。瑞芬太尼的主要作用就是镇痛,在用瑞芬太尼进行治疗的时候,可以跟其他的抗胆碱酯酶药物同时使用,不受影响。同时,患者体内的瑞芬太尼可以通过尿液排出95%,不会时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本次的研究表明,观察组的麻醉优良程度97.14%,比对照组的82.86%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的平均动脉压、心率等方面也都明显要比对照组好。
总之,在上肢骨折手术中采用0.1υg/(kg.min)瑞芬太尼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麻醉效果更好。
参考文献
[1]李亚富.不同剂量瑞芬太尼结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应用在上肢骨折术中的临床效果分析[J].药学与临床,2017,11(5):10.
[2]张付化.不同剂量瑞芬太尼结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应用在上肢骨折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5,24(11):106-107.
[3]兰德勇.不同剂量瑞芬太尼结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应用在上肢骨折术中的应用[J].医学理论和实践,2015,8(10):1390-1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