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物理课堂教学重视创设情境的思考

2018-07-28张陆军

新课程·中学 2018年4期
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物理实验创设情境

张陆军

摘 要:从初中生开始学习物理起,教师应通过恰当的情境、有效的引入、提出问题设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经过几年的探索,总结出几条创设物理课堂情境的探索措施:充分利用实验创设物理情境;利用对相似但不同现象的质疑创设情境;根据现实生活创设情境;利用物理学史、趣味故事创设情境;利用小品或情景短剧创设情境;利用微课程创设情境等。物理课堂的情境引入往往要依据物理教学内容的特点、前后联系、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灵活选择,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又提高了物理课堂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物理实验;创设情境;物理教学

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对当今的物理教育教学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该理论认为,学生知识的获得是学生在教师创设一定的情境或背景下,借助于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学生已有的和教师创造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得到。

物理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主要通过恰当的情境创设,提出有效情境问题,使物理教学内容新奇有趣,从而使学生产生极大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动机和兴趣,有利于教学工作的顺利展开。以下是平时教学中总结出的几条有效创设物理课堂情境的措施。

一、充分利用实验创设物理情境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各种形式的实验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他们对物理的学习兴趣。物理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大力加强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物理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特定物理情境中感知与思维,并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各种合适有效的物理实验能最大限度地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很快进入教师要求的学习状态。

在目前的教学实践中,大多数物理概念、规律的引出首先是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获得一定的感性认识,然后通过科学的抽象形成的。比如,在液体压强“连通器”一节中先做连通器里的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液面高度相同的演示实验,提出问题:“连通器里的液体不流动时为什么各容器液面高度相同?”在讲授知识开始就让学生对连通器有浓厚兴趣,带着疑问观察教师的连通器演示实验操作,学习和记忆的效果深刻。另外分组实验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学生实验能让学生既可动手动脑,又能动眼动口,使人体的各个感觉器官都参与到学习中。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操作满足增强学习物理的效果和记忆的持久。

二、利用对相似但不同现象的质疑创设情境

古语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如果教师在讲课之初用新颖的方式和生动的语言设置一些简单的欲答而不能的问题,在学生的心理上产生某种悬念,就会激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启发学生去思考、去释疑。

三、根据现实生活创设情境

“教育要关注每一名学生真实的生活需要,使他们都得到发展。”物理情境必须依靠现实生活来创设,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例如,镜子里人的像为什么离得近了看起来大一些,远了看起来小一些?同样的饺子,放在油里炸和放在开水里煮,为什么不一样?通过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的各种各样的物理现象,甚至有些认识是不正确的,但都能通过课堂的探究和知识的讲授来解答,从而对物理原理、规律有更深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指导生活实践的兴趣。

四、利用物理学史、趣味故事创设情境

教学中,教师或学生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历史故事、物理学史故事,让学生进入特定的情境,使学生在听故事的同时领会研究物理要注意的思路方法。比如讲解浮力的利用时,讲述曹冲称象的故事,思考曹冲用的是等效替代的方法;讲万有引力时,牛顿通过落地的苹果,思考出万有引力。

五、利用小品或情景短剧创设情境

在物理课之初,用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小品或与学生现有知识相符合的情景短剧,让学生迅速进入特定的教学情境和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感觉亲切自然的同时进入物理情境。比如,复习在电流表、电压表时,让班里的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一个扮作电流表、一个扮作电压表分别讲述自己的构造、用途、使用方法等,并作出對比,这样的形式会让学生记得准、记得牢。

六、利用微课程创设情境

微课程是指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视频课程。在平时的教学中利用微课创设情境引入,可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把注意力的最佳黄金时段抓住,简明扼要地概述知识点,点拨重难点,突出注意点,帮助学生完成对知识点及重难点的学习掌握。

学生的学习本身就是一种思维活动,而思维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思维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初中生从开始学习物理起,每堂课教师就应该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情境,培养他们的物理能力,为他们打下一个坚实的物理基础,但是“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物理课堂的情境引入往往有不同的方法。所以教师要根据物理内容的特点和前后内容的联系灵活地选择,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求知欲,又能提高物理课堂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郭奕玲.沈慧君物理学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马新妍.教师必备的10项基本素质和能力[M].广州: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0.

[3]李永梅.教学创新的50种途径[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编辑 鲁翠红

猜你喜欢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物理实验创设情境
建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之我见
也谈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大学教改中创新型的物理试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