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萌 演员在的台上最丑的那一刻可能是最美的

2018-07-28

电视指南 2018年4期
关键词:杨修话剧

采访王萌是在话剧《我是余欢水》演出结束之后,刚刚从舞台上回到生活中的他疲惫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欣快,“我一直觉得舞台是最神圣的地方,话剧跟电视剧不同,话剧里没有重新再来,舞台上所有的一切都是你的真情流露,从头到尾一气呵成。上台之后不会有任何事情限制你,怎么发挥就看你自己了。有句话说的好,电视剧是编剧的艺术,电影是导演的艺术,只有话剧才是演员的艺术。”

中戏毕业之后,王萌大多数的同学都选择去出演电影或者电视剧,有的甚至已经大红大紫,而他却依然坚持每年拿出一定的时间来演话剧。对他来说出演电视剧是一种释放,回到舞台上,则是为了吸收一些新的养分,为演员这个容易枯竭的职业不停的充能:“排话剧其实跟我们大学时的表演课一样,演员们在排练厅里一起头脑风暴,磨戏,然后在演出中不停地吸收感受,再把它加到你的表演里。所以话剧对于演员来说是非常长功的,很多技巧和节奏在话剧里都可以磨练出来。”

王萌说,“余欢水”这个角色非常的有意思,演完后也有一种酣畅淋漓的快感。他生活在社会底层,可以说是丧到极致,猥琐、懦弱、胆小,因为怂,就连妻子都带着孩子离开了他。在一次公司组织的体检中,余欢水检查出了“癌”,误以为自己的生命进入了倒计时,但这却让他的生活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荒诞,超现实却无比走心的故事让王萌在读剧本的时候,就已经被很多情节所打动。

“这部戏是非常接地的,我们创意的用5个人来饰演余欢水,只是想告诉大家,生活中可能每一个人都是余欢水,每个人都有懦弱的时候。当亲情、爱情、友情,都让你失落的时候,应该怎么办?只能选择坚强的做自己,选择善良,勇敢去爱,去面对生活。这个本子特别的能打动人,很多细节在排练的时候我自己可能察觉不到,但你上台演到那里,那种感情全都激发出来之后,马上就会出现新东西。虽然是同一场戏,但每一天观众看到的东西可能完全是不同的,这也是我最喜欢话剧的地方,它的魅力所在。”

近日,由王萌出演的历史权谋大剧《三国机密》也正在热播当中,王萌坦言,饰演“杨修”这个大家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对于他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为了能够更好地贴近角色,王萌很早就做足了功课,不但深入了解了三国的历史背景,还通读了关于杨修的史料。但在进剧组之后,编剧马伯庸却对他说,这次的“杨修”会跟以前不太一样。“他跟我说他想要一个不太一样的杨修,可能不会像之前那么的正面,邪的东西更多一些。所以在这个戏里面他干了很多非常狠的事情,设计了很多圈套,包括他想要复兴汉室,帮皇帝重新夺回江山,然后又跳槽,跟随曹操。因为杨修他的家世是非常好的,父亲是太尉,他本人又才思极其敏捷,所以他的野心非常大,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算计。”

为了体现出这个角色的慧敏和诡谲,王萌透露自己还借用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道具,那就是3个多面的骰子。一旦这3个骰子开始转动,那就说明一个计谋已经出现在杨修的脑子里,“所有重要的决策,包括决定谁的生死他都会用掷色子来完成,并且他永远能掷出最大的点数。不论是面对曹操还是面对谁,他都是,‘你看,骰子已经决定了,你要相信我说的话,这个设定是非常有意思的,可能也带出了杨修的性格中那一点‘赌徒的成分。这个角色对我的冲击也很大,因为我以前真的是从来没演过这种‘邪性的角色”

那会害怕这样一个充满邪气的人物观众不容易接受吗?

“我觉得大家如果不喜欢他,反而就对了,说明我把角色塑造成功了。我记得以前有老师跟我说过一句话,你在台上最丑的那一刻可能是你最美的那一刻,因为你在这个人物当中,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地震撼或者影响,那‘他就是最美的。所以我不在意去饰演任何一种角色,没有什么是不能演的,如果你和角色的距离太远,反而是一件极其过瘾的事,你要去体验他,去找他的三觀,按照他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去行动。虽然我自己不会这么做,但我可以在他的行为模式之下,加一些我自己的东西,那么我的影子就和人物重叠了。”

如何跳进跳出、如何寻找人物,是当下的王萌每天都在思考的问题,“你想这个人长相是你,声音是你,形体是你,观众再怎么看他还是你。但是你只要把自己百分之七、八变成另外一个人,那么观众看你就是另外一个人。”王萌说,虽然这个时候是最费脑,最痛苦的时候,但也是最长功的时候。每个演员,都是在变成一个又一个全新人物的同时,汲取养分,逐步去丰富自己。

“老师还跟我说过一句话,‘你要学会孤独,在接不上戏,没有工作的时候,你要能沉得住。很多人说演员苦,不像想象的那么简单,是真的要动脑子的,但对我来说,动脑子这部分恰巧是我最喜欢,是最爽的。我很感激我能做一件我很爱的事,可能很多人做的工作跟他的爱好是不一样的,所以我真的非常幸运。”

猜你喜欢

杨修话剧
浅谈文学性在话剧中的重要性
再见啦,秋天!
《民国时期话剧杂志汇编》在沪首发
真正的聪明人
杨修解字
过去的理想
话剧《惊梦》
浅谈杨修之死
《杨修之死》选文的倾向性问题
《杨修之死》课堂教学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