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畜生态学报》2013~2017年载文和引文分析

2018-07-28陈小强刘炳琪王立强刘瑞芳李芳红

家畜生态学报 2018年7期
关键词:高频词发文学报

陈小强,刘炳琪,林 清,王立强,刘瑞芳,李芳红,张 琪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动物科技学院, 陕西 杨凌 712100)

《家畜生态学报》( 以下简称《学报》) 是我国畜牧兽医类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在家畜生态、家畜环境控制及牧业生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学术影响力。近年来,该刊的一些重要文献计量学指标,如文献被引量、影响因子和影响广度均在畜牧兽医领域期刊中排名不断上升。本文以CNKI 和CSPD 为统计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2013~2017年《学报》载文特点予以分析,了解作者队伍分布,展示《学报》的学术影响力,荐介《学报》学术成果。通过高频关键词统计,采用可视化图示分析方法反映《学报》发文的内容特点。

1 发文统计

1.1 地区分布

2013~2017年《学报》地区发文分布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学报》论文的地区发文前10名发文数超过45篇(含45篇)。发文地区分布情况基本反映了《学报》作为畜牧兽医领域的重要期刊作者分布规律,也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整个学科的作者分布规律。《学报》的主办单位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地处陕西,资源优势明显,在所有发文中占比较大13.58%(186/1370);北京的发文量紧随其后占7.3%(100/1370) ,充分体现了北京的科技文化中心地位,加上江苏、河南、山东,这四省市发文占全部发文的41.17%(564/1370) 。

1.2 机构分布

从图1可以看出,高校系统和科研院所共同构成了《学报》发文分布的主要机构群体,与《学报》办刊宗旨及刊物性质相一致,足以说明《学报》的稿源群体稳定。客观来看,机构群体无论在学术水平、研究能力和研究平台方面均位于该研究领域前列,对奠定《学报》的学术价值,业务指导功能地位具有重要保证作用。从论文发文机构占比中能更清楚的看到《学报》的最大作者群体——高校系统,这一点在以下的分析中会更清晰。

表2所列2013~2017年《学报》30个高产发文机构。高校系统24个、科研院所6个,其中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发文量最高,达140篇,这也是在表1中地区发文分布中陕西省位列第1的根本原因。由表2可见,发文机构中发文10 篇以上的30个高产发文机构为高校系统和科研院所,进一步说明《学报》作者机构群体的稳定性,表明《学报》核心机构群保持了较高的学术水平。

1.3 高产作者分布

2013~2017年《学报》高产作者分布见表3。从表3可以看出,28位高产作者,有17位来自高校系统,11位来自科研院所。这一结果与发文机构分布研究吻合,进一步支持了两大机构群体为《学报》主要稿源的分析。统计显示,2013~2017年在《学报》上发文5 篇以上的有102人,共发文761篇,说明《学报》在保证一定数量核心作者发文的同时,更多的考虑到发文的作者面,以吸引更多的作者,培育更多的新作者。在28位高产作者中,有10人以上连续在《学报》发文,可见这些作者对《学报》的长期持续关注和贡献。

表1 2013~2017年地区发文分布Table 1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papers published during 2013 to 2017

注:台湾和港澳地区未统计。
Notes:Taiwan, Hong Kong and Macao were excluded.

图1 2013~2017年发文机构分布Fig.1 Organizational distribution of papers published during 2013 to 2017

1.4 基金论文统计分析

基金论文比是指期刊在指定范围内发表的各类基金资助的论文占全部可被引文献的比例。基金论文比反映刊物的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志,因为基金资助往往代表了该研究领域具有领先性,而且项目主持者本身也具备较高的学术研究能力,加之项目本身由研究团队作支撑,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期刊学术影响力,即编辑部的学术组织能力和对作者的学术向心力[1]。由表4可见,2013~2017年,可被引文献1190篇,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论文191篇,其他基金论文764篇,基金论文总数为955篇。CNKN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畜牧、兽医科学类刊物65种可被引期刊的基金论文比均值为0.56,而《学报》基金论文比高达0.94,这是个相当有说服力的数据,说明《学报》在引领学科发展,重视高端研究走在了前列。

表2 2013~2017年《学报》高产发文机构Table 2 Prolific organizations in the journal during 2013 to 2017

表3 2013~2017年《学报》高产作者分布Table 3 Distribution of prolific authors in the journal during 2013 to 2017

注:仅列出2013~2017年发文超过6篇以上的作者。
Notes:Authors with above 6 published papers during 2013 to 2017 were listed.

表4 2013~2017年《学报》基金论文比Table 4 Ratio of papers with funds in the journal during 2013 to 2017

2 引文分析

2.1 被引分析

期刊质量的评价指标是对期刊质量和所载文章的外在影响力进行的各种评判,不同指标从不同角度反映期刊的质量和影响力,综合各类期刊评价指标就构成了期刊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文献被引分析,从文献的实际利用角度,发现集群研究领域有影响力的重要成果。总被引频次可以客观地说明期刊总体被使用和受重视的程度,体现了科技期刊在学术交流中被科技人员所重视的程度[2-3]。本文对2013~2017年间《学报》载文的研究热点进行挖掘分析,以期找到《学报》的研究热点和以后的发展趋势研究提供参考。从表5可见,2013~2016年《学报》的平均总被引频次呈上升趋势,经历2015年下降至平均值以下的蓄势爆发,2016年总被引频次达到最高峰值,累计2019次,说明《学报》近年的学术论文越来越多地被他文所引用、借鉴,并引起学术界广大作者的关注,显现出更大的学术影响力。Web即年下载率和总下载量因统计年度有限,不能完全客观地反映期刊的学术影响力,但指标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说明《学报》载文的关注程度。除他引率在较高水平保持基本稳定外,其余指标都有较大提高,表明近几年《学报》在畜牧兽医学科研究领域有很大发展,也基本反映了我国畜牧兽医学科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表5 2013~2016年《学报》被引分析Table 5 Citation analysis in the jurnal during 2013 to 2016

2.2 影响因子分析

影响因子是指期刊前两年发表的可被引文献在统计年被引用总次数与该刊前两年发表的可引文献之比,具有平均被引频次的意义。该指标是衡量论文质量和社会影响的重要指标之一,是表征期刊某一时期的被利用情况和地位高低的测度指标。它消除了评价期刊时的一些不可比因素对期刊质量的客观影响, 能够对不同期刊的引用频次和质量进行比较, 以说明期刊利用率和学术上的重要性[4]。当然, 影响因子作为评价期刊的一个重要测度指标时,有其局限性, 虽并不能代表期刊全部影响力,但影响因子能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报》的办刊质量。从表6的统计结果看, 《学报》的影响因子逐年上升。统计显示,2016年在畜牧、兽医科学类期刊被引最多的104种期刊中位居前区(16/104),特别是复合影响因子(U-JIF)和复合5年影响因子(U-JIF5)分别达0.729和0.815。说明近年来《学报》发表的对学科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长效论文”,正在逐渐在起作用。从这个意义上看,《学报》的影响因子仍有较大上升空间。

表6 2013~2016年《学报》影响因子分析Table 6 Analysis on impact factor in the journal during 2013 to 2016

2.3 高被引文献分析

表7为《学报》2013~2017年发表的文献在检索日(2018年6月12日)的被引频次(TOP10)。期刊的被引频次与期刊的办刊历史、发文规模、所处学科、论文类型和内容质量等直接相关。一般而言,期刊质量越高、办刊历史越长、累计发表文献越多或单位时间内出版的文章数量越多,期刊的被引频次越大[5]。另外,期刊所属学科内的学术论文总量规模、学者数量、研究层次等因素构成了期刊所处的外部环境,也将直接影响期刊的被引频次[6]。很多优秀论文在发表很多年以后仍获得连续不断地引用,这是期刊在其办刊历史中留下的宝贵财富,这些“长效论文”对学术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持作用,具有不容忽视的学术影响力。分析10篇高被引论文,发现“产业发展战略”与“产业趋势分析”是宏观研究的关键问题,“畜禽生产性能”、“生态利用”、“营养价值”是研究的热点问题,“益生菌”、“疫病研究”等有关动物生长和健康的论文具有很强的指导性,2篇介绍牧草生态利用和营养价值的论文也很有借鉴价值,这些论文的高被引,不但对《学报》的栏目设置,论文选题有很强的参考提示,对我国的畜牧兽医学科研究方向的选择也提供了参考。

表7 高被引文献统计TOP10Table 7 Top 10 cited papers with high frequency

3 内容分析

3.1 载文学科内容分类分析

对2013~2017年《学报》全部发文分类统计,其分布情况是: 畜牧兽医科学941篇,生物学82篇,农业基础科学62篇,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55篇,农作物35篇,农业经济24篇,养蜂与野生动物保护21篇,水产和渔业14篇,高等教育96篇,自动化技术5篇,牧草保护10篇,畜产品加工4篇,建筑科学与农业工程5篇,其他宏观经济管理与可持续发展、新能源、市场研究、企业经济、互联网、中药学等16篇。从学科分类可见,《学报》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定位在畜牧、动物医学、蚕、蜂类核心期刊上是很恰当的。近年来,《学报》不断加强期刊建设,在办刊方略方面有独到之处,面上的研究涉及较广,点上研究也有深度,同时又保持家畜生态学科特色,受到社会的欢迎,从而拥有稳定的作者群和更多的读者。

3.2 高频词分析

高频词指利用检索工具检索出来的发文数据库中出现的频数比较高的词,高频词与期刊所在学科的关系极为密切。高频词代表了某一时间段内累积频次较高的词,常被看作领域研究热点,词频的变化与学科研究焦点的变化密切相关[7]。统计显示,2013~2017年《学报》全部发文的关键词标引词频8次以上的有40个。从表8可以看出,“生产性能”词频最高(58次),“生长性能”紧随其后(36次),表明这一时期《学报》发文与畜牧业生产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主要畜禽饲养品种均有涉及,如奶牛、肉牛、猪、羊、鸡等,而“生产性能”、“生长性能”、“肉品质”、“营养”和“繁殖”等高频词的汇集,大致表明了这段时期该学科的研究总体内容特征,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学术研究的发展脉络与发展方向。

表8 2013~2017年《学报》高频词分析Table 8 Analysis on high frequency words in the jurnal during 2013 to 2017

利用ROSTCM6.0软件进行共现分析,词频和词间关联排列共现见图2。线条表示两个高频词之间存在关联排列,越多的线条与高频词联结表明该高频词与越多的其他高频词产生关联[7-8]。从图2可以看出,《学报》主题近年主要围绕“家畜”、“生产性能”、“生长性能”、“饲料”、“环境”等展开的热点研究,另外,有关反刍动物遗传资源评价、基因表达和动物福利等方面的研究也指明了一定研究方向,这与期刊所处的家畜生态学科和畜牧类学科分析以及关键词频率统计成果分析一致。

图2 高频关键词共现图Fig.2 Co-occurrence graph of high frequency key words

4 结 语

通过对《家畜生态学报》2013年至2017年载文分析发现,《学报》发文分布地区广、发文主要机构群体和高产作者群主要集中在高校系统和科研院所、论文基金论文比高;引文分析结果表明,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Web即年下载率和总下载量等指标都有较大提高;高被引文献、载文学科内容分类、高频词统计结果表明,《学报》在畜牧兽医学科研究领域的学术影响力不断增强,基本反映了我国畜牧兽医学科的发展现状与趋势。今后《学报》的发展方向是不断探索国际化道路,吸引优质稿源,实现期刊数字化出版以及数字化期刊出版流程,助力科技期刊的快速发展。

猜你喜欢

高频词发文学报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30份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高频词
省级两会上的高频词
28份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高频词
省级两会上的高频词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致敬学报40年
学报简介
学报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