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补肾活血方联合中医靶向透药治疗慢性肾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

2018-07-28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8年7期
关键词:透药肾衰肾衰竭

李 芸 周 昕 曾 辉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指各种原发和继发性肾脏疾病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及与此相关的代谢紊乱和临床症状组成的综合征,可对患者的生命质量造成严重威胁[1-2]。该疾病病因复杂,起病隐匿,预后受多种因素影响,西医治疗效果欠佳,是临床治疗的一大难题。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衰竭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已引起国内外医学工作者的广泛认可。本研究就补肾活血方联合中医靶向透药治疗慢性肾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深圳市中医院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60例慢性肾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25~76岁,年龄(50.71±14.88)岁,病程1~11年,平均(4.96±2.41)年;原发疾病:慢性肾小球肾炎18例,IgA肾病5例,糖尿病肾病1例,膜性肾病3例,狼疮肾1例,梗阻性肾病1例,多囊肾1例。观察组中男25例,女5例,年龄24~79岁,平均(52.43±14.12)岁,病程1~9年,平均(4.56±2.31)年;原发疾病:慢性肾小球肾炎16例,IgA肾病6例,糖尿病肾病1例,膜性肾病2例,狼疮肾1例,高血压肾病3例,梗阻性肾病1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西医纳入标准均符合2002年美国肾脏基金会制定的美国肾脏疾病患者预后与生存质量(KDOQI)指南中慢性肾衰竭诊断标准[3];20 ml/min≤肾小球滤过率(GFR)≤90 ml/min。

1.2.2 中医辨证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诊疗方案”[4]中慢性肾衰脾肾气虚辨证标准:①主症:气短,乏力,食少,纳差,腰酸;②次症:腹胀,便溏,夜尿多,舌质淡,边有齿痕,脉沉;合并湿浊:头晕,恶心呕吐,肢体困重,口中黏腻,舌苔厚腻;合并湿热:恶心呕吐,身倦困重,口干口苦,苔黄腻,脉滑;合并血瘀:面色黧黑或晦暗,腰痛,肌肤甲错,舌有瘀点、瘀斑,或舌下脉络瘀滞,脉涩。

1.2.3 排除标准①已行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或肾移植等肾脏替代治疗;②并发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心肌炎、心肌病等心脏疾病,或近1年内患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③脑梗死、脑出血;④局部皮肤破损、感染;⑤泌尿系统感染、肺部感染、消化道感染、感染性心内膜炎等感染性疾病或非感染性炎症性疾病;⑥孕妇或哺乳期患者;⑦严重泌尿系统梗阻、前列腺增生、泌尿系结核;⑧无法合作者,如精神疾病患者;⑨过敏体质或对研究药物过敏者。

1.3 治疗方法

1.3.1 基础治疗两组患者均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包括肾内科常规护理、控制血压、控制血糖、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合理饮食调控等。中药予以广东省名老中医骆继杰教授自拟的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经验方“健脾益肾方”为主方,具体方药如下:黄芪30 g、丹参20 g、怀山药10 g、肉苁蓉15 g、白豆蔻5 g、生大黄10 g、生白术15 g、枳实10 g、甘草5 g。湿浊明显加法半夏10 g、陈皮5 g;瘀血明显者改为丹参30 g,或加三七粉5 g、桃仁10 g;湿热明显者加黄柏10 g、苍术10 g。水煎煮取汁200 ml,每日1剂,早晚各1次。疗程为21 d。

1.3.2 观察组在基础治疗同时,观察组选用中药定向透药治疗仪(南京炮苑电子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生产,型号:NPD-4AE)进行治疗,所选中药处方为补肾活血方,组成如下:当归500 g、川芎500 g、杜仲500 g、桑寄生500 g、补骨脂500g、鸡血藤500 g、红花250 g、丁香250 g、熟地黄500 g、白芍500 g、白术500 g、独活500 g、川牛膝500 g、桂枝250 g,将以上14味中药加16万毫升水100℃提取2 h,滤出药液,药渣加12万毫升水100℃再提取2 h,滤出药液,合并药液,过滤,浓缩至25 000 ml,加12.5 g羟苯乙酯,搅匀,分装成50瓶,压盖、灭菌,即得。治疗时采用纸质胶带将长约 4 cm的纱布覆盖固定于治疗仪电极板上,并于1瓶药液内抽取50 ml药液浸湿电极板上的纱布。患者取舒适体位,选取双肾俞、双脾俞为治疗穴位,将浸湿药液纱布的电极板放置于治疗穴位上,并用弹力带固定,松紧适宜,注意不能直接接触两块电极板,然后接通电源,开机根据患者耐受程度选择适宜温度及治疗强度。注意输出由小开始,逐渐增强,以患者感到轻柔的按摩感或轻微麻刺感为度,每天9:00开始治疗,每次治疗20 min,每日1次。治疗结束后观察患者皮肤有无皮肤过敏或红肿、发热、溃破等情况。治疗疗程为21 d。

1.3.3 对照组在对症治疗及基础治疗的同时,对照组给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基本方为深圳市中医院肾病科经验方,具体方药如下:牡蛎 30 g、大黄50 g、苦参30 g、红花10 g,水煎取汁200 ml,隔日9:00行保留灌肠,每次30 min。辨证湿热明显者加蒲公英30 g,阳虚明显者加附子10 g。疗程为21 d。

1.4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血红蛋白、血肌酐水平及临床疗效。

1.5 疗效判定标准

1.5.1 中医疗效判定标准参照卫生部制定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5]中慢性肾衰脾肾气虚的主要症状包括气短、乏力、头晕、恶心、纳差、呕吐、腰酸、腹胀、便溏、口干、口苦、夜尿多等,根据程度分为轻、中、重3级,分别记为1、2、3分。显效:临床症候积分减少≥60%;有效:临床症候积分减少30%~60%;稳定:临床症候积分减少0~30%;无效:临床症候积分无改善或增加。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2 疾病疗效判定标准参照卫生部制定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5]:显效:①临床症候积分减少≥60%;②GFR增加≥20%;③血肌酐降低≥20%。有效:①临床症候积分减少 30%~60%;②GFR增加10%~20%;③血肌酐降低10%~20%。稳定:①临床症候积分减少0~30%;②GFR无变化或增加<10%;③血肌酐无增加或降低<10%。无效:①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②GFR下降;③血肌酐升高。判定时以上指标①为必备,②、③具备1项即可。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分析采用 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2.2 中医证候疗效比较观察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改善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2.3 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血红蛋白、血肌酐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24 h尿蛋白定量(g/d) 血红蛋白(g/L)对照组 30 2.38±1.06 1.78±0.82a 81.56±5.27 82.43±4.12观察组 30 2.01±1.21 1.41±0.54ab 82.41±7.28 83.12±6.34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血肌酐(μmol/L)对照组 30 232.61±41.82 201.28±38.45a观察组 30 258.64±48.52 172.85±32.47ab

3 讨论

在我国慢性肾脏病发病率逐年上升,相关调查显示,其发病率达10.8%[6],成为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的第三大杀手。慢性肾脏病随着病情进展可发展为慢性肾衰竭,晚期为尿毒症,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如何有效开展慢性肾脏病防治工作,延缓其进展恶化、保护残存肾功能,提高临床疗效,一直是临床亟需解决的问题。目前,现代医学治疗慢性肾衰竭主要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如降低血压、纠正贫血、调节钙磷代谢、纠正代谢紊乱及给予营养支持治疗[7]。

在中医学中,将慢性肾衰竭归属于“关格”“水肿”“癃闭”“虚劳”等范畴。目前慢性肾衰竭普遍采用慢性肾衰为中医病名[8]。我国著名国医大师张大宁教授认为慢性肾衰是久病体虚或先天禀赋不足,兼劳倦过度、饮食内伤、复感外邪,损伤正气,日久迁延而成[9]。其基本病机为“肾虚血瘀”,治疗原则为补肾活血。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补肾气能生血,行血,活血,活血反过来有利于补肾气,二者相互协同,使机体阴阳平衡,是邪祛存正的一种治疗大法[10]。

中药可明显改善慢性肾衰症状,延缓肾功能恶化,保护残存肾功能。随着对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衰研究的不断深入,其治疗手段更多样化,出现了许多不同的给药方式,包括中草药药浴、中药灌肠、穴位贴敷、针灸等。深圳市中医院肾病科在系统总结补肾活血法治疗慢性肾衰的基础上,创立补肾活血方联合外治法中医靶向透药治疗慢性肾衰,为治疗慢性肾脏病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中医靶向透药疗法是一种新型中医外治法,运用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使皮肤角质层的类脂分子在适宜的高电压脉冲作用下发生改变,形成暂时、可逆的亲水性通道,药物在这些通道中能穿过角质层被毛细血管吸收,从而发挥药物作用的一种外治方法。深圳市中医院肾病科采用的透药方为基于“肾虚血瘀”的理论基础上,研发的补肾活血方中熟地黄,甘微温质润,功善补肾填精,补血养阴,《本草从新》:“滋肾水,封精骨髓,利血脉,补益真阴,聪耳明目,黑发乌须,又能补脾阴,止久泻……一切肝肾阴亏,虚损百病,为壮水之主药”。补骨脂,苦、辛、温,归脾、肾经。主补肾壮阳,固精缩尿。《纲目》:“治肾泄,通命门,暖丹田,敛精神”。两者共用,温肾阳,滋肾阴,调补肾中阴阳。桑寄生、杜仲、独活、川牛膝,三者联用,补肝肾、强筋骨。鸡血藤、红花活血化瘀,当归、川芎、白芍联合熟地黄,是为四物,补血配活血,动静相伍,补调结合,补血而不滞血,行血而不伤血。丁香降逆行气,苍术运脾燥湿,桂枝通阳化气。全方共奏补肾活血、强壮筋骨、祛湿通阳行气的作用。中医定向透药治疗法是运用现代医用物理学的原理,使用中药经过皮肤直接吸收,快速而直透。这种新型给药方式具有以下优点:①药效快速、直接作用,效果更好;②药物外用,患者不需口服或注射药物,可减少患者痛苦;③调制好的药包中含有的中药成分通过电刺激以及局部穴位的渗透作用,使枢机运转,表里阴阳气机通调,气血充则肌肉有所养、筋骨有所荣,荣则痛减,从而达到补肾活血,调整阴阳,调理气血的效果;④药物外透,避免口服及注射制剂对肝肾毒性,减少不良反应;⑤药物外透,局部皮肤吸收,浓度高,给药次数和剂量少,生物利用度高。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基于张大宁教授对于慢性肾衰“肾虚血瘀”理论基础上,研究新的外用药(补肾活血方),使用外治法(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靶向透药治疗慢性肾衰疗效显著,安全无副作用,为治疗慢性肾衰提供一种新的安全的诊疗思路,值得推广。但受限于样本量小,研究时间短,存在一定的偏倚和误差,今后将进一步加大样本量,延长研究时间,从实验分子学角度深入探讨作用机制,以期为运用于临床提供更好的循证医学依据。

猜你喜欢

透药肾衰肾衰竭
穴位敷贴联合定向透药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骨代谢及腰痛症状的影响*
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在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预防腹胀的效果
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联合热奄包治疗小儿咳嗽疗效观察
中医定向透药对癌痛患者服用阿片类药物所致消化道不良反应的临床干预观察
Wnt/β-catenin通路在肾衰康灌肠液抑制HK-2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作用
肾衰合剂对大鼠肾盂高灌注压损伤的保护作用
肾衰合并心血管病血液透析治疗40例临床护理
骆氏肾衰汤治疗慢性肾衰竭的回顾性分析
利肠汤在慢性肾衰竭中的临床应用
益肾降浊胶囊治疗慢性肾衰竭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