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尘螨在上海青浦地区变应性鼻炎的致敏性调查和分析*
2018-07-28陈岚孙臻峰
陈岚 孙臻峰
变应性疾病是世界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21世纪重点防治的三大疾病之一,严重可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变应性(过敏性)哮喘甚至可以影响生命。变应性疾病主要是指I型变态反应性疾病,包括呼吸道过敏反应、皮肤过敏反应、消化道过敏和过敏性休克等[1]。据统计全球变应性疾病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有报道该病在世界范围内的患病率大约在15%~20%,我国的患病人数也在逐年增加。变应性(过敏原)有食入性、吸入性和接触性等几种,尘螨又是最常见的过敏原之一[1]。临床筛检致敏原,了解粉尘螨对机体的致敏性以及其和变应性疾病发生、发展的关联因素,对临床诊治和疾病预防具有一定价值。
收集青浦地区30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统计分析粉尘螨在青浦地区变应性鼻炎的致敏性,及其在变应性鼻炎和伴有其他主要过敏性疾病(过敏性咳嗽或过敏性哮喘、过敏性结膜炎、过敏性皮炎或湿疹等)的致敏性比较,统计分析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从2016年7月~2017年12月300例来我科就诊患者,经过询问病史、本科检查,血清总IgE>200IU/ml,根据2009年(武夷山)版的《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诊断标准确诊为变应性鼻炎患者,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收集100例单纯变应性鼻炎患者为A组,100例变应性鼻炎同时伴有一种其他过敏性疾病(经其他相关科室检查确诊为过敏性疾病半年以上,如过敏性咳嗽或过敏性哮喘;变应性结膜炎;或过敏性皮炎或湿疹)患者为B组,100例变应性鼻炎同时伴有二种或者二种以上其他过敏性疾病患者为C组。
诊断标准:①根据2009年(武夷山)版的《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变应性鼻炎诊断:①临床症状:喷嚏、清水样涕、鼻塞、鼻痒等症状出现2项以上(含2项),每天症状持续或累计1小时以上。可伴有眼痒、结膜充血,或者咽喉部痒、干咳,或者皮肤瘙痒、划痕症阳性,或者过敏性哮喘。②体征:常见鼻黏膜苍白、水肿,鼻腔水样分泌物。
2 其他过敏性疾病
2.1 过敏性咳嗽和过敏性哮喘
过敏性咳嗽的症状主要为长期顽固性咳嗽,多在3周以上,常伴夜间或清晨发作性咳嗽,痰少,临床无感染表现,胸片基本正常,有个人和家族过敏史。过敏性哮喘的诊断标准有:接触了过敏原,或闻到刺激性气体,或因天气变化、受感染后,患者表现为发作性喘息、刺激性咳嗽、呼气困难等;听诊时肺部有呼气相哮鸣音;脱离致敏环境病情可自行缓解;通过X线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气促、咳嗽、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做肺功能检测,包括支气管舒张试验和支气管激发试验,如FEV1超过15%或绝对值增加200毫升以上,则为阳性,支气管激发试验是用乙酰胆碱去诱发患者喘息,使用后如果患者FEV1下降超过20%,则为阳性,肺功能检测为阳性,则提示为过敏性哮喘。需要时还可以进行过敏原检测:皮肤试验和血清检测IgE>200IU/ml和变应原检测。
2.2 过敏性结膜炎
最常见症状是眼痒,还可伴有流泪、灼热感、畏光及黏液性分泌物;最常见的体征为结膜充血水肿和结膜乳头增生,乳头多出现于上睑结膜。巨乳头性结膜炎和春季角结膜炎、异位性角结膜炎都有其特异性表现,有别于其他过敏性结膜炎。诊断时需要详细询问病史,如家族及个人过敏史、用药史、接触镜佩戴史、发病的季节、时间与快慢、病程长短等,同时密切结合临床表现,必要时辅以实验室检查,结膜刮片细胞学检查可发现较多的嗜酸性细胞或嗜酸性颗粒以及血清或泪液中IgE含量测定都可有助于确诊。
2.3 过敏性皮炎或湿疹
即变态反应性接触性皮炎,皮炎临床表现一般无特异性,轻症时局部红斑或针尖大丘疹密集,重症时红斑肿胀增大,丘疹变大可发生大泡,皮炎的部位和范围与接触物接触部位一致,如接触物为气体、粉尘,则皮炎呈弥漫性而无一定的鲜明界限,但多发生在身体暴露部位。病程有自限性。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发病环境、接触物情况和过敏原检测(皮肤斑贴,血清IgE含量检测和变应原检测等),排除原发刺激性接触性皮炎,确诊为变态反应性皮炎或湿疹。
3 皮肤点刺试验(SPT)
使用标准化变应原(粉尘螨)试剂,每次试验均设阳性和阴性对照,阳性对照采用组胺,阴性对照采用变应原溶媒。15~20分钟后读取结果。判定方法如表1:
表1 SPT结果判定
4 纳入标准
具有自主活动能力,配合检查患者;年龄4~70岁;符合上述过敏性疾病诊断标准的患者;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同时符合以上标准者即可纳入。
5 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者。
②具有严重心、肺、肾、肝等脏器功能不全的患者;
③由于精神障碍不能给予充分知情同意者;
④妊娠、哺乳期患者。
⑤急性支气管炎、哮喘、上呼吸道感染发作期或其他过敏性疾病严重发作期患者。
⑥正在服用抗组胺药和激素类患者和停药7天之内患者。
⑦正在接受和曾经接受粉尘螨脱敏治疗的患者。
6 研究方法
三组分别进行粉尘螨过敏原皮肤点刺,记录检测结果阴性或阳性(+)和强阳性(++或以上)进行统计分析研究。
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处理软件,卡方检验,三组两两比较。
结果
1 粉尘螨在三组的致敏性统计,见表2。
表2 三组各自的阳性检出率及强阳性率
2 三组阳性检出率的两两比较(α'=0.0125,P<0.01示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三组阳性检出率的两两比较
3 三组强阳性率的两两比较(ɑ'=0.0125,P<0.01示 两组有统计学差异),见表4。
表4 三组强阳性检出率的两两比较
讨论
粉尘螨是全球分布最广泛的过敏原之一,“尘螨过敏”已被列为世界性的卫生问题,吸入性变应原粉尘螨和屋尘螨两者具有同源性,同时过敏的占60%以上,致敏效应有叠加,80%左右的哮喘、鼻炎和皮炎均与粉尘螨有关[3]。本研究统计分析提示粉尘螨也是青浦地区变应性鼻炎和或伴有其他过敏性疾病的主要过敏原之一,阳性检出率超过80%,强阳性率(++或以上)接近80%。阳性率不能说明百分之一百过敏,有一定假阳性可能,但强阳性说明过敏反应程度激烈,更加确诊过敏,也更增加了检测结果的可信度。
变应性鼻炎是耳鼻咽喉科领域的常见多发病,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观察到变应性鼻炎和过敏性哮喘之间的联系。流行病学调查证实,变应性鼻炎患者中哮喘发病率较正常人高20~40倍,据统计青春前期变应性鼻炎伴发哮喘的可能性为70%[4],随着年龄的增长合并哮喘的风险逐步降低,鼻腔和和支气管在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上的连续性决定了变应性鼻炎和哮喘病的关系,国内有学者提出变应性鼻炎与哮喘属于呼吸道过敏反应,是一种疾病,预防哮喘,先治鼻炎[5,6]。过敏性结膜炎、过敏性皮炎等和AR、过敏性哮喘是一个疾病的不同系统的临床表现,各种过敏性疾病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其治疗也有其共性[7,8]。过敏性结膜炎主要包括Ⅰ型和Ⅳ型变态反应,其中Ⅰ型变态反应所致的过敏性结膜炎最常见,呈速发型,包括季节性过敏性结膜炎、常年性过敏性结膜炎、巨乳头性结膜炎、春季角结膜炎、异位性角结膜炎等;据调查常年性过敏性结膜炎变应原有尘螨、动物皮屑等。过敏性皮炎或湿疹是变态反应性接触性皮炎,接触物基本上是无刺激的,尘螨以人和动物的皮屑为食的,虽然过敏性皮炎和湿疹发病原因复杂,但每种过敏原都可以引起相应的过敏反应。本研究统计分析提示:粉尘螨在变应性鼻炎同时伴有一种或两种以上其他过敏性疾病(或过敏性咳嗽和哮喘、或过敏性结膜炎、或过敏性皮炎和湿疹)患者中粉尘螨阳性率和强阳性率的都显著高于单纯变应性鼻炎的患者,是不是说明随着过敏物质-尘螨的积聚,人体的过敏反应程度会加剧,人体过敏反应范围扩大会在多个脏器产生过敏反应,这是我们探讨的核心;但粉尘螨检出率和强阳性率在变应性鼻炎合并伴有一种或二种以上过敏性疾病之间比较没有发现有统计学差异,但随着发病时间推移是否有差异还需跟踪研究。因我医院条件有限只有粉尘螨的检测,粉尘螨点刺是目前临床上使用最为普遍的皮肤点刺诊断方法,也最方便和价廉的方法,患者更容易接受[9]。临床筛检出致病原粉尘螨对于明确诊断和开展个体化的特异性免疫治疗至关重要,早在1970年WHO就指出,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ASIT)是目前唯一可能改变变应性疾病自然进程的治疗方式,具有很好的安全性和依从性。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在于调查、统计分析青浦地区的变应性鼻炎的主要致敏原,统计分析主要致敏原—粉尘螨在不同程度的过敏性疾病的检出率及强阳性率,以此研究分析变应性鼻炎和主要变应性疾病的发生、发展相关程度,以便更好地遵循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变应性疾病治疗的“四位一体”方案:避免接触过敏原,规范化药物治疗,特异性免疫治疗以及患者的教育,这对指导青浦地区针对主要过敏原之一粉尘螨的治疗和预防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