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罗诗人崔致远汉诗中唐朝文化的研究

2018-07-27孙雪婷

青年文学家 2018年14期
关键词:唐朝新罗

摘 要:崔致远是朝鲜新罗时期著名的诗人、学者。他自小赴唐留学,期间创作了大量汉诗。这些汉诗不仅受到当时唐朝诗风的影响,也反映着唐朝百姓生活状态和社会现象,本文以崔致远在唐时期生涯及汉诗作品为基础,从文学体裁和社会状态两方面,探索其汉诗中体现的唐朝文化。

关键词:崔致远;汉诗;唐朝;新罗

作者简介:孙雪婷,女,漢,辽宁辽阳人,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亚非语言文学(朝鲜语)。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4--02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此时期的古代诗歌也发展到了极高的水准。唐朝的邻国--新罗(今朝鲜半岛)与唐朝的学术交流日益密切,诸多学者赴唐留学。唐朝的社会制度、文化生活等对新罗形成了深远的影响。

新罗时期的诗人崔致远在两国文化交流的历史进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所创作的汉诗受到唐末期诗风的影响,大部分是七言律诗和七言绝句的格式。行文用词充满着忧郁和伤怀的感情。崔致远对于唐朝文化的见识深刻,他的作品成为两国间文化交流的珍贵资料。

本文将以崔致远和其在唐朝生活的经历为基础分析唐朝文化对崔致远产生的影响。同时,以崔致远在唐时期创作的汉诗为基础,考察他的汉诗作品中出现的唐朝文化。

一.崔致远的生平及主要作品

(一)在唐时期的生活

崔致远,字孤云,既是在儒教、佛教、道教领域有着深厚造诣的学者,又是一位出色的文学家。现存的作品集有《桂苑笔耕集》、《孤云文集》、《东文选》等多部。

公元868年,12岁的崔致远辞别亲人,只身西渡,随商船入唐,临行,其父谆谆重托,严苛诫告:“十年不第进士,则勿谓吾儿,往矣勤哉,无惰乃力。”据史料记载,来到唐朝之后的崔致远一心专研学习,为了消除学习时的困倦头悬梁,锥刺股.最终,在赴唐六年之后,18岁的崔致远参加科举考试,一举及第。

在科举及第后的第二年,崔致远被朝廷任命为溧水县尉,第二年辞职卸任,之后受经同窗推荐来到扬州,进入当时的淮南节度使高骈的幕府。在扬州四年间,撰写了大量诗文,回国后不久,崔致远则把它们整理成集。

黄巢起义爆发后,高骈被任命为诸道兵马都统,崔致远代其撰写了大量的公书文牒,其中最著名的是《檄黄巢书》,因措辞犀利酣畅,感召力强而被传诵一时。公元884年,崔致远上书请求归国,并于同年八月离开唐土。回国途中他写下了描写沿途所见风光的诗作,主要有十首,这十首诗被认为是他的风景抒情诗的代表作。

(二)在唐时期创作的汉诗

崔致远创作的汉诗中,以原稿流传于世的有一百多篇。主要收录在《桂苑笔耕集》、《东文选》、《全唐诗》中,在其他史料中也有相关记录。崔致远的汉诗大致可以分成三类。

1.赞颂祖国和故乡的诗

崔致远在唐时期的汉诗将抒情与风景描写相结合创作的《秋夜雨中》、《山阳与乡友话别》、《东风》、《海边散步》、《海边春望》等爱国汉诗,表达了诗人在他国,对于祖国无线的爱与思念。通过这些作品,可以看出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最有代表性的当属《秋夜雨中》:

“秋风为苦吟,世路少知音。

窗外三更雨,灯前万里心。”

此首诗中,诗人崔致远在听到秋风夜雨的时候,感受到身在异乡的孤独感,表达了对祖国故土的深刻思念。

2.描绘风景的诗

在崔致远的诸多汉诗中,留存着吟诵中国江南风景的《石峰》、《沙汀》、《杜鹃花》、《海鸥》、《红树叶》等。这一时期,崔致远的现实主义诗风的创作水平已经达到了很高的位置。如《杜鹃花》一诗中这样写:

“石罅根危叶易乾,风霜偏觉见摧残。

已饶野菊夸秋艷,应羡巖松保岁寒。

可惜含芳临碧海,谁能移植到朱栏。

与凡草木还殊品,只恐樵夫一例看。”

杜鹃虽长在海边的石头上,处在及逆境之中,却顽强地生长起来,这与诗人自身的精神极为相似。

3.批判社会矛盾的诗

崔致远在经历了“黄巢之难”事件之后,对唐朝的社会现实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不仅如此,在受到中国儒教、佛教思想的形象,对于平民百姓的生活状态更加关注,对社会中出现的阶级矛盾问题和腐败现象都通过汉诗表达了出来。

二.唐朝文化给予崔致远的影响

崔致远的青年时代在唐留学,学习唐朝的文字与文化,与唐朝文人们交流心得,并受到唐朝儒教、佛教、道教思想的影响。这正是为崔致远创作汉诗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朝鲜三国时期的汉诗主要是五言诗,而此时期的七言诗因崔致远的创作达到顶峰。虽然在崔致远之前,也有王巨仁、朴仁範①等文学名家创作的七言诗,但他们的内容和技法远不及崔致远的汉诗。

崔致远在唐时,受到唐朝文学思潮以及诗风对于自身创作的影响颇大。崔致远在唐时期的朋友,诗人罗隐创作的唐诗中大部分是七言绝句,值得一提的是,他擅长采用起句押韻成诗。崔致远受其影响,他的汉诗作品中也是七言绝句居多,多数也采用了起句押韻的形式。如《留别女道士》一诗:

“每恨尘中厄宦途,数年深喜识麻姑。

临行与为真心说,海水何时得尽枯。”

唐朝末期的诗风,颇具艺术美和重视婉约的情感表达。如李商隐的诗文,“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大概是因为崔致远身处异国他乡独自生活的环境,其汉诗中多有伤怀感情的表达。如汉诗《沙汀》中写道:

“远看还似雪花飞,弱质由来不自持。

骤散只凭潮浪簸,高低况被海风吹。

烟笼精练人行绝,日射凝霜鹤步迟。

别恨满怀吟到夜,那勘又值月圆时。”

虽然诗人用华丽美妙的文字对眼前景色进行了描写,但同时蕴含着他孤独悲伤的心境。

中国封建社会中文人们的观点是“进则兼济天下,退则独善其身”。也就是说,在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不能实现的时候,大多数文人会选择隐居山野,一心埋头于文学创作。文学作品可以反映出社会生活的精神层面,是时代精神的标志崔致远的汉诗《题伽倻山讀书堂》是他晚年隐居于伽倻山创作的诗。

“狂奔垒石吼重峦,人语难分咫尺间。

常恐是非声到耳,故教流水尽笼山。”

诗人通过对山石之声以及水声等自然声音的强调,烘托了自身孤高而凌绝的气质,描绘了其远离尘世喧嚣的隐居生活。[1]

三.崔致远汉诗中出现的唐朝文化

(一)文学体裁方面

唐朝时期,以描述梦中故事为体裁而创作的文学作品被称作“传奇②”。例如,诗人王勃夜读易经之后,梦中则有一人劝勉他说:“《易》有太极,予勉思之”,使王勃的学问和思量大有增益,于是创作了《易发挥》数篇。像这样,在神秘梦境中出现的故事展示了唐朝时期民俗文化的新视点。

在崔致远创作的众多优秀作品中有一首收录在《新罗殊异传》③中的长诗《双女坟》。崔致远在担任溧水县尉时期,在南部地区招贤馆停留几日。其间,他发现了山坡上的双女坟。墓中葬着两个因不满父母包办婚姻而死的姊妹。崔致远知道后感慨万千,在墓门赋诗一首:“谁家二女此遗坟,寂寂泉扃几怨春。孤馆若逢云雨合,与君继赋洛川神。”题罢回到招贤馆。当夜,果然做了美梦。先见一个丫鬟模样的美女手提两只红袋袅袅而来,说“我家姑娘感谢相公赠诗,为此特作和加以报答。”

崔致远打开第一诗袋,是大小姐八娘子奉酬秀才的,词曰:“幽魂离恨寄孤坟,桃脸柳眉犹带春。”第二袋是二小姐九娘子的,其词曰:“往来谁顾路旁坟,鸾镜怨衾总惹尘。欲见襄王云雨梦,千思万忆损精神。”崔致远阅读“芳词”后,便邀请二女魂前来相会。那天晚上,崔致远正在恍惚入梦之际,二女翩翩而至,正似两朵瑞莲。席间互吐爱慕之心。至情深意笃时,同枕共衾,喜结连理。

崔致远后来写的长诗《双女坟》记述了那天晚上“宴语至晓”情感交流的具体经过。这首诗从体裁角度可以看出唐朝传奇文学对其的影响。[2]

(二)社会状态方面

由于崔致远久居唐朝,可以直接明了地看到平民百姓的生活状态,因此创作了许多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现状以及揭露平民百姓与统治阶级间矛盾的诗作。例如,汉诗《饶州鄱阳亭》形象地刻画了关心百姓疾苦的饶州太守的形象,以及《江南女》、《古意》、《寓兴》等都属于批判残酷现实的代表之作。

扬州是唐朝江南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与经济文化中心, 作为当时繁华锦绣的大城市,素有“时四方无事,广陵为歌钟之地,富商大贾,动遍百数”之称。汉诗《江南女》中诗人崔致远描述了唐末期扬州城喧嚣繁华的社会中贵族富家女子的奢侈生活及贫苦女性受压迫的生活境遇,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江南女》一诗中写道:

“江南荡风俗,养女娇且怜。性冶耻针线,妆成调管弦。

所学非雅音,多被春心牵。自谓芳华色,长占艷阳年。

却笑邻家女,终朝弄机杼。机杼纵劳身,罗衣不到汝。”

这首诗中,批判了江南贵族富家女子的骄奢淫逸和傲慢无度,同时体现出对于劳苦生活的劳动女性的同情心理。通过描绘这样的社会现状,也反映出晚唐贫富差异对立社会矛盾。

汉诗《双女坟》的女主人公们虽然是富家之女,但有着积极的对抗社会封建思想的意识。唐朝时期,人们一直延续着有史以来的男尊女卑的思想观念。女人要严格遵从《礼记》中“妇人,从人者也。幼从父兄,嫁从夫,夫死从子”的社会准则。自小聪颖,才华出众的女主人公们,依旧无法逃避封建礼法和道德制约,必须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女主人公们通过死亡表达自己的不满,体现出诗人对于封建家长制度之罪恶的批判。[3]

四.结论

诗人崔致远将在唐留学期间对于先进的唐文化的理解与新罗文化相结合,开启了新罗的汉文文学的先河,对于唐朝与新罗之间的文化、文学交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2世纪现实主义诗人李圭报④也受崔致远的影响颇深,并评价他的诗作就像一眼望不穿的高大山脉,从9世纪末期到10世纪初期在朝鲜文学史上留下了举足轻重的一笔。

《桂苑笔耕集》是诗人崔致远亲自收集整理的他在唐时期创作的文学作品集。因此它不仅是研究崔致远的生平及文学创作时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料,又是窥见晚唐社会风俗的珍贵文献。崔致远以留学生的视角,对于当时社会状态比唐朝诗人有着更理性的分析。

以上是基于崔致远生平以及他在时期创作的汉诗为中心,浅析了其汉诗中体现的唐朝文化特征、社会情况、宗教思想等方面的内容,同时考察了唐朝时期中韩的文化交流及相互影响。

注释:

①王巨仁、朴仁範:朝鲜三国时期诗人

②传奇:唐时期的一种文学体裁

③新罗殊异传:朝鲜时期志怪、传奇作品集

④李圭报:高丽时期具有爱国精神的朝鲜诗人。

参考文献:

[1]崔艺花. 晚唐诗在崔致远的接受与影响[J].人力资源管理, 2010(5).

[2]金喜成. 崔致远与汉文诗[J].满族研究,1992(2).

[3]何振华. 朝鲜新罗时期诗人崔致远及其作品[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01).

猜你喜欢

唐朝新罗
域外汉诗:新罗新生代诗人崔匡裕的汉诗研究
唐与新罗朝贡关系解析
娄新罗
新罗质子与唐罗关系研究
试论历史上真实的隐太子李建成
高句丽灭亡后遗民的叛乱及唐与新罗关系
唐朝休闲文化对后世影响几何
天安新罗舒泰酒店正式开业
唐朝三省制浅析
舌尖上的异域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