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元小说与《法国中尉的女人》

2018-07-27付薇

青年文学家 2018年14期
关键词:法国中尉的女人后现代主义

摘 要:在当代西方文论中,后现代主义是一个被广泛谈论与写作的话题,而后现代主义的小说创作中,元小说又是特别引人注目的形式之一。英国当代小说家约翰·福尔斯的名著《法国中尉的女人》便以其独特而高超的元小说技巧、高度的可读性与趣味性同时受到学院派评论家和普通读者的赞赏。本文拟从自揭虚构的叙述、时空交错的历史、多元开放的结局三个角度简述《法国中尉的女人》的元小说特质,并探讨小说的元叙事技巧背后所蕴含的包括女性主义、新历史主义在内的后现代主义精神。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元小说;《法国中尉的女人》

作者简介:付薇(1995-),女,汉族,四川乐山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英美文学方向。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4--02

《法国中尉的女人》是英国小说家约翰·福尔斯(John Fowles)的名作,自问世之日起就受到了普通读者和学院派批评家的高度关注和赞扬,被认为是将后现代文本之实验性、创新性与通俗小说之趣味性、可读性结合的典范之作。它的成功有力地回击了约翰·巴思(John Barth)在“枯竭的文学”一文中认为当今小说已经黔驴技穷的悲观论调,再次证明了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文坛之异彩纷呈以及无穷的生命力。其最引人瞩目的地方便是这部小说的元小说特质。

一、自揭虚构与新人道主义

元小说,简单来说是“有关小说的小说,有关小说的虚构身份及其创作过程的小说”。从表面上看,《法国中尉的女人》讲述了一个维多利亚时代的爱情故事,但小说远远超出了传统爱情故事的范畴。福尔斯在小说中实践了纯熟的后现代写作技巧,使作品呈现出典型的元小说特征,在讲述故事的同时,作者通过侵入式叙述自我暴露文本的虚构性。但巧妙的是,并非全文皆是如此。试想,若全文处处皆漏洞和解构,毫无可信的支点,那读者将会置于一个怎样支离破碎而又枯涩玄迷的小说世界?传统小说程式与元小说元素的巧妙结合不仅展现了后现代主义高超的叙述技巧,也正是福尔斯作为优秀小说家的聪明之处。在小说的前面部分,叙述者模仿传统的全知叙述向读者讲述故事,同时采用了少量的自我暴露程式与反程式的手法营造人物与故事的真实性。

他从容自信地介绍人物、安排他们经历悲欢离合,他上帝般透视人物的心灵,展示他们最细微复杂的内心感情。在此,叙述者的可靠性和故事的真实性是传统读者与作者之间心照不宣的阅读契约。然而,在之后的发展中,作者似乎再也按捺不住,跳出来对这种叙述方式指指点点、评头论足,开诚布公地宣布故事的虚构,仿佛充满嘲笑,甚至邀请读者一起商讨写作技巧。

在之后的叙述中,作者似乎越来越离经叛道,第五十五章中,作者本人竟然也出现在了小说中,与主人公相遇,目击“故事现场”。他们之间没有任何对白,在火车上两人相对而坐,长着大络腮胡子的作者一直死死盯着小说男主人公查尔斯,令其感到“简直浑身不自在”,莫名其妙、不明就里。然而当查尔斯下火车之后想看看这位络腮胡子是否还在跟踪他时,鬼鬼祟祟的男子(即作者本人)早已消失在人海之中。“作者”在书中的两次出现,笼罩着神秘的氛围,使得小说更具反叛性和元小说的性格。而自我暴露的叙述方式维护了读者的“知情权”,避免了遭受“真实的乌托邦”的欺骗,不咎是一种新人道主义。

二、时空交错与新历史主义

《法国中尉的女人》故事发生的背景是1867年,小说中英格兰小镇的人情风貌,全然是维多利亚世代英国社会的典型,然而在这个貌似浑然一体的十九世纪故事之外,文本中还时时存在着一个二十世纪的视角指涉向叙述本身。第一章中,在写科布堤内陆时,“在那个方向,当时根本看不到任何房子,今天除了少得可怜的海滨小屋之外,还是看不到别的房子”,像这样时间对比感强烈的语句在文中多次出现。在小说每一章的开头,作者都对当代各种文学作品和哲学理论进行了巧妙引用,不动声色地对小说中的人物和事件进行评论,颇有“指桑骂槐”之感。自我指涉的手法使得《法国中尉的女人》对维多利亚时代的历史呈现迥异于传统历史小说,它缺乏一个稳定的视角,一个可以信赖的叙述中心。

福尔斯的这种手法,不仅是对维多利亚时代的虚伪、保守和所谓绅士传统进行毫不留情的反叛和批驳,同时也无不嘲弄地告诉读者,文本展示的并非浑然天成的“真实”历史,而是站在现代的立场上虚构的一个世界,可谓苦心经营,用心良苦。这种手法被加拿大文艺理论家琳达·哈琴(Linda Hutcheon)称为“历史编撰元小说”(historiographic metafiction)。《法国中尉的女人》正是通过对不同时空的历史人物与事件错落有致的调动,使得文本与读者、历史与现实的界限被不断打破与重构(reworking),进而揭露所谓历史文本的“客观”、“真实”是怎样被意识形态和文化霸权虚构的,正应了新历史主义那句“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三、多元开放的结局与女性主义

《法国中尉的女人》的元小说特质最鲜明之处在于作者多层次的开放结局,在戏仿十九世纪小说的同时也打破了其结局无非为喜剧或悲剧的传统。福尔斯认为,真实的生活是多变的、不可捉摸的、意外丛生的,并非像传统小说展示的那样,从故事一开头,就注定了奔向命定的结局,因此作者为故事安排了三种可能的结局,试图将生活的不确定性展示出来,并用这三种结局的并行出现告诉读者:“我正在编小说呢。”

第一个结局出现在第四十四章,查尔斯离开萨拉,与欧内斯蒂结婚,生活虽然并不美满,但也算平静地度过余生,而萨拉再也没有在查尔斯的生活中出现过。这个结局是对维多利亚时代小说结局的戏仿,是叙述者口中的一个“彻头彻尾的传统结局”,紧接着叙述者对这个结局也进行了否定,称其只是查尔斯在火车上想象的情形。第二个结局出现在第六十章,查尔斯勇敢反叛社会的礼教和陈规,历经磨难之后在斐尔派画家那里找到萨拉,此时的萨拉已然是一个全新的女性形象。通过交流,查尔斯与萨拉之间的矛盾化解,有情人终成眷属。第三个结局出现在第六十一章,查尔斯找到萨拉,但已经有了新生活的萨拉拒绝了查尔斯,她不想再次成为男人的附庸,只想继续追求自身的独立和完整。而再次失去萨拉的查尔斯也开始真正体会生活,体会自由选择,萨拉虽然毁了查尔斯的生活,但却指引查尔斯追寻自由与自我。

三种结局的并行出现明确暴露了文本的虚构性,因为真实的现实是一经发生无法修改的,而小说则可以虚构无数种可能。主人公可以自由选择他的人生,读者也可以自由选择他想要的结局,这是存在主义“存在就是选择”精神的生动体现。第二个结局中,萨拉自由独立的新女性形象有力地回击了这一疑问,她作画为生,享受自我,独自抚养和查尔斯的孩子,她与查尔斯的结合,是两个独立个体相互欣赏情投意合,而不是作为道德的牺牲品。而在第三种结局中,作者更是将萨拉作为了自由女神的象征,启发一向听任长辈摆布的查尔斯主宰自己的人生,解除了与欧内斯蒂的婚约,寻找真正的自我。可以说,神秘的萨拉这一形象,承载了福尔斯的女权主义思想。

四、结语

《法国中尉的女人》彻底打破了传统西方小说的叙事格局,采用了两个叙述者和两种交错的时空推进情节,在编造故事的同时又暴露编造这一行为本身,在营造真实的同时又瓦解了这种真实,以此告诉读者历史和小说同样是被建构的,启发读者对所谓真实进行反思。侵入式叙述与开放式结构引导读者参与到小说创作中来,作者不再是全知全能的上帝,读者不再是被动地接受,激发了读者和好奇心和阅读兴趣。福尔斯用高超的小说技巧,将后现代實验性与通俗小说相结合,它不像传统小说一样给读者营造一个“真实”的幻境,用各种“欺骗性”的手段和已成常规的现实主义程式让读者沉醉于故事之中,也不像许多实验性小说一样“自我沉醉”,让读者只觉得云里雾里,被拒于千里之外,由此使得《法国中尉的女人》在先锋性与趣味性并存之中绽放异彩。

参考文献:

[1][英]约翰·福尔斯.法国中尉的女人[M].陈安全译.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06.12

[2][英]戴维·洛奇.小说的艺术[M].王俊岩等译.北京:作家出版社,1997.

[3]申丹,韩加明,王丽亚.英美小说叙事理论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0

[4]朱立元.二十世纪西方文论选[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5]陈萍.论<法国中尉的女人>的后现代主义特征[D].华中师范大学,2002.

[6]李丹.从历史编撰元小说的角度看<法国中尉的女人>.外国文学研究[J].2010.

猜你喜欢

法国中尉的女人后现代主义
从后现代主义传记戏剧到元传记:重读《戏谑》与《歇斯底里》中的荒诞性
元艺术与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解构性特点解析——以我国影视作品为例
后现代主义的幻想
从元小说视角下分析《法国中尉的女人》
论《法国中尉的女人》元小说叙事策略
《法国中尉的女人》的元小说特征分析
《法国中尉的女人》电影改编中的叙事转换
浅谈后现代主义对服装设计的影响
试论后现代主义与俄罗斯传统文化的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