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边境地区县级医院实验室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状况调查
2018-07-27陈奕如覃娴静徐婷婷陈其伟刘德诚冯启明
陈奕如,冯 俊,覃娴静,徐婷婷,陈其伟,刘德诚,冯启明
(1.广西医科大学信息与管理学院,广西 南宁 530021;2.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计生委,广西 南宁 530021)
医院是监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可能发生早期信息的前哨阵地,而当探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号时,能否及时做出实验室诊断,提供快速、准确的支持证据,对确诊和救治病例,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从而避免疫情扩散至关重要[1-3]。医院临床实验室由于具有获取标本便利、人员经验丰富、综合检测能力强等特点,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中起重要作用[3,4]。广西作为中国面向东盟的前沿地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门户,边境地区贸易和人员往来非常频繁,各类传染病和病媒生物经往来人员、携带物品、交通工具、货物贸易等途径传入的风险极大[5]。因此,广西边境地区县级医院实验室在监测和预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面临较大挑战。本研究以普查方法对广西边境地区22家县级医院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实验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状况,分析存在的薄弱环节,从而为制定提高广西边境地区县级医院实验室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的政策措施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广西百色市、崇左市、北海市、钦州市和防城港市是与越南接壤(陆地或海洋)的边境地区。该五个地级市共有22个县(市)。本次研究采用普查方法,对22 个县(市)的全部县级综合医院(共22家)作为调查研究对象。
1.2 调查内容
根据本课题组构建的县级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卫生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5],编制县级医院实验室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状况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实验室检验人员基本情况、检测鉴定相关致病源能力、生物安全实验室数量和相关技术操作掌握情况、实验室诊断相关机制等。正式调查前,随机抽取2 所县级综合医院进行预调查。根据预调查反馈意见对问卷进行修改。
1.3 调查方法
2015 年1-5月,课题合作单位广西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下发调查通知给县卫生计生局。在课题组指导下,由县卫生计生委组织被调查单位填写调查问卷。县综合医院选择1名业务骨干作为调查员,负责本单位问卷填写。问卷填写完成后,由所在单位领导审定、签名并加盖公章,通过县卫生计生局审核后报送广西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卫生应急办公室。课题组统一对调查员进行问卷内容和填写要求等培训,并且对所有问卷进行审核,不符合要求的问卷,返回给调查员重新填写。
1.4 资料统计分析方法
采用EpiData 3.0 软件建立数据库,由两名课题组人员分别录入,并对其进行核对。对两次录入不一致的数据,查看原始问卷予以纠正。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医院实验室检验人员基本情况
22家县医院实验室检验人员共392人,平均每所17.8人,占医院卫生技术人员总数3.7%(392/10,644),医院实验室检验人员最多的38人,最少的只有7人。实验室检验人员中,本科及以上学历占29.5%,专科学历占63.3%,中专及以下学历占7.2%;高级职称占2.6%,中级职称占26.3%,初级及以下职称占71.1%。
2.2 医院实验室检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致病源能力情况
没有一所县医院报告实验室能检测鉴定表1所列全部致病源。具有检测鉴定鼠疫、登革热、人类禽流感、肉毒杆菌毒素中毒、毒鼠强中毒等能力的医院低于10%,见表1。
表1 22所县医院实验室检测致病源能力情况
2.3 医院生物安全实验室数量和相关技术操作掌握情况
22所县医院中,只有9所县级医院拥有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BSL-2),覆盖率为40.9%;所有县医院均无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BSL-3)。由表2 所示,大部分县医院可以开展ELISE 技术,占77.3 %(17/22),细胞培养技术和病毒分离技术开展比例则较低,分别为36.4%(8/22)和13.6%(3/22),见表2。
表2 22所县医院实验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用相关检测技术
2.4 医院实验室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相关机制情况
所有县级医院实验室均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95.5%(21/22)的医院实验室有完备的质控机制;45.5%(10/22)的医院实验室可以应急扩大实验室检测能力;40.9%(9/22)的医院实验室与本院临床科室沟通标本检测结果;45.5%(10/22)的医院实验室与上级医院实验室建立沟通协作机制;9.1%(2/22)的医院实验室与疾控机构实验室建立沟通协作机制;一旦实验室被污染,所有县级医院均没有备用的实验室供使用。见表3。
表3 22所县医院实验室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相关机制
3 讨论与建议
3.1 广西边境地区县级医院实验室检验人力素质有待改善
卫生人力素质是制约医疗机构开展各项医疗卫生服务(包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的关键,如果医院的卫生人员素质低,将无法胜任重大突发性卫生事件的应对[6]。本次调查发现,广西边境地区县级医院实验室检验人员素质不高,学历以专科为主(63.3%),初级及以下职称占大多数(71.1%)。顾春英等研究也显示,我国县(区)级医院实验室人员数量比县级CDC高,但高级专业人员比例较小,博士、硕士学历偏低[7]。广西边境地区大部分属于贫困地区,县级医院卫生技术人员收入相对较低,难于保留和招聘高水平人才。因此,应该在财政补助、人才招录和人才激励等方面给予倾斜,提高广西边境地区县级医院卫生人力尤其检验人员数量和质量,从而提升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
3.2 广西边境地区县级医院实验室检测能力较为薄弱
医院实验室不仅作为信息监测的端口,而且是对收集到的信息进一步作确诊分析的技术平台,因此医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诊断和识别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实验室的检测能力[8]。国内一些研究显示,县级医疗机构开展病原微生物的检测种类有待进一步提高,对新发传染病和常见中毒的诊断和鉴别能力弱,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规定的致病微生物分离鉴定能力低下[9,10]。本次调查发现,广西边境县级医院实验室对中毒和病原生物检测能力不足,细胞培养技术和病毒分离技术开展比例较低。这可能主要与广西边境地区政府对县级医院投入不足,实验室设备相对陈旧老化等有关。广西边境地区主要是“老少边穷”地区,因此,国家和自治区层面应该在相关政策、资金和项目给予支持倾斜,增加专项投入,帮助边境地区县级医院提高实验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诊断和识别水平。
选择适宜的检测方法,开展实验室检测,对疾病的确诊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确认极其重要[3]。本次调查显示,大部分县级医院(77.3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检测中应用ELISE 技术。这可能与其敏感性高、简单、快速有关。但ELISE法检测试剂种类多样,其非特异性评价不够完善,因此,要针对ELISA方法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中的重要性,加强该方法的评价工作[3,11]。
3.3 加强县级医院实验室生物安全基础条件建设,确保实验室生物安全
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是开展病原微生物检验工作的基本的功能实验室,也是保障检验人员生物安全的基本设施[12]。本次调查显示,广西边境地区22所县级医院只有9所拥有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覆盖率只有40.9%(9/22)。非典型性肺炎发生后,我国将实验室生物安全提到了极其重要地位,对医疗机构实验室进行了生物安全备案,加强了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监管,但医院实验室的规划建设及生物安全管理现状不容乐观,许多医院特别是基层医院尚缺乏系统认识[13]。因此,必须加强县级医院实验室生物安全基础条件建设,同时要增强防护意识,规范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确保实验室生物安全[14]。医院实验室生物安全由于自身的特点,与其他机构实验室生物管理范围和管理重点应该有差异,感染性疾病的防控是医院特别是综合性医院的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重要内容[15]。另外,不同级别医院的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策略应该有所不同,二级及以下的医院临床检验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重点在于严格规范各种样本流通环节,注意预防标本转运等环节引起病原体扩散而引起的医疗安全问题[15]。
3.4 广西边境地区县级医院实验室与其他机构实验室沟通协作机制有待完善
本次调查显示,只有9.1%(2/22)的县级医院实验室与疾控机构实验室建立沟通协作机制,没有一家县级医院实验室与边境国境卫生检疫部门建立联系。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最重要的就是能够在事发后最短时间内确定病因,及时救治,有效控制疫情的传播,就需要医院临床实验室和其他卫生机构实验室既要发挥各自的作用,又要相互配合[4]。根据广西边境地区县级医院实验室检测能力不足的实际,建议县医院实验室与检测能力强的上级医院建立远程会诊机制,同时,建立健全与院外其他部门之间的长效沟通协调机制,尤其是与口岸卫生检疫部门的沟通协调。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广西作为 “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门户,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尤其东盟国家交往规模、频度的不断扩大,传染病跨国跨境传播风险加大。因此,广西边境地区医疗卫生机构及其实验室应该加强境外国家相关机构及其实验室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监测预警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