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磁种絮凝法澄清某铁尾矿浆试验

2018-07-27伍喜庆刘天宇

金属矿山 2018年7期
关键词:絮团混凝剂浊度

伍喜庆 刘天宇 岳 涛

(中南大学资源加工与生物工程学院,湖南长沙410083)

矿山尾矿废水中通常含有一定量的微细矿物颗粒(矿泥),这些来自矿物加工过程中的矿泥具有粒度微细、动量小、表面荷电等不利于澄清的特点[1],从而导致尾矿废水自净能力差,较难高效地自然澄清[2],影响了废水的循环利用和排放。因而,对难澄清矿山废水开展高效澄清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了改善含微细粒固体颗粒的选矿废水的澄清效果,国内外学者除在促絮凝药剂的研制上取得了不少成果[3-8],还有学者引入了磁电力场[9-10]等。有别于絮凝剂絮凝,磁种絮凝是以添加的强磁性粒子为物理药剂,使矿物微粒或其絮团吸附到强磁性粒子表面,从而促使矿物微粒发生磁团聚或提高絮团的紧密度,然后进行再分离的技术[11]。

传统的磁种絮凝存在着磁种用量大(2~10 g/L),絮凝澄清效果不佳等限制性特点[12-14]。笔者等[15-16]公开了一种在低磁场(0~39.81 kA/m)预磁条件下的磁性粒子与大分子絮凝剂相结合的协同絮凝新技术(MSS及 MSC),该技术主要通过微细粒(0.1~2 μm)磁种在大分子有机絮凝剂(如聚丙烯酰胺、淀粉等)与微细粒矿物颗粒之间的桥吸附作用,及磁种对矿物颗粒的磁吸引作用,在低强度的背景预磁场中实现对矿物颗粒的复合聚团,从而高效、低耗(磁种用量10~100 mg/L)、低成本地实现尾矿废水的絮凝澄清。

试验对某铁矿山含微细粒(-15 μm占99%)矿泥的尾矿废水,采用无机混凝剂聚合氯化铝(PAC)或聚合硫酸铁(PFS)、有机助凝剂聚丙烯酰胺和磁种体系进行了澄清效果研究,并对澄清机理进行了分析。

1 铁尾矿、磁种及试剂

1.1 铁尾矿

试验用铁尾矿的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赤铁矿等;浓度为20 g/L的矿浆浊度为2 200 NTU,在1 000 mL量筒中自然沉降5 min后,矿浆在900 mL刻度处的浊度为780 NTU。

1.2 磁种及试剂

磁种为高纯天然磁铁矿石,经磨矿、筛分得到粒度分布为-15、15~29、29~37、37~74 μm的颗粒。

无机混凝剂为PAC和PFS,配制成浓度为50 g/L的溶液供试验用。

助凝剂为聚丙烯酰胺(PAM),分别有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APAM,(C2H3CONH2)n(C2H3COONa)m)、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CPAM,(C2H3CONHCH2N(CH3)2)n)和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NPAM,(CH2CHCONH2)n),分子量皆为800万左右,配制成浓度为0.4 g/L的溶液供试验用。

2 试验方法

(1)澄清试验。取20 g铁矿尾矿于1 L的烧杯中,加入约950 mL水后加入一定量、一定粒度的磁种,快速(500 r/min)搅拌3 min后加入一定量的混凝剂PAC或PFS并继续搅拌3 min,加入一定量的助凝剂PAM并定容为1 L后再慢速(300 r/min)搅拌1 min,并迅速倒入1 000 mL的量筒中,沉降一定时间后用移液管在900 mL刻度处取20 mL水样于测试瓶中,用WGZ-200S型浊度仪测其浊度。

(2)激光粒度分析。使用马尔文Mastersizer2000型激光粒度分析仪分别检测各条件下絮团的粒度,以观测絮凝前后粒度的变化情况。

(3)红外光谱分析。将磁种、赤铁矿纯矿物分别置于玛瑙研钵中研磨至-2 μm,分别置于浓度为0.4 g/L的聚丙烯酰胺溶液中作用10 min后进行离心分离,并在常温下晾干,最后将所制样品用750-FTIR型傅里叶红外光谱仪进行分析。

3 试验结果与讨论

3.1 单因子澄清试验

3.1.1 不同混凝剂澄清效果对比试验

无机混凝剂的水解产物具有压缩双电层、中和胶体电荷等能力,可以有效促进悬浮物等凝聚、沉降[17]。不同混凝剂澄清效果对比试验仅添加混凝剂,室温下结束搅拌后澄清20 min,试验结果见图1。

由图1可以看出,PFS和PAC的最佳投加量分别为1 000 mg/L和750 mg/L,PAC的澄清效果好于PFS。PFS和PAC的投加量不宜过大,这是因为投加量过大,矿物颗粒表面活性降低,会发生再稳现象,形成无吸附部位的稳定颗粒[18],从而导致混凝效果变差。因此,后续试验以PAC为混凝剂。

3.1.2 助凝剂种类与投加量对澄清效果的影响

在PAC投加量为750 mg/L的情况下比较了助凝剂APAM、CPAM、NPAM投加量对尾矿浆澄清效果的影响,试验的澄清时间为20 min,结果见图2。

由图2可以看出,投加助凝剂有助于尾矿浆的澄清,3种助凝剂均存在最佳投加量,APAM、CPAM、NPAM的最佳投加量分别为0.2、0.5、0.7 mg/L;助凝剂投加过量不利于尾矿浆的澄清,这是因为投加过量的助凝剂聚丙烯酰胺会形成胶体保护[19-20],聚合物分子间受到压缩变形而具有排斥势能,导致分子间的分散稳定,澄清效果变差。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APAM的效果优于其他2种类型助凝剂,这可能是因为APAM与PAC产生了协同作用[21]。因此,后续试验的APAM投加量为0.2 mg/L,对应的尾矿浆上清液浊度为27.8 NTU。

3.1.3 磁种强化混凝剂与助凝剂的澄清效果

控制PAC投加量为750 mg/L,APAM投加量为0.2 mg/L,添加不同粒度的磁种2 g/L进行澄清试验,考察其对澄清效果的影响,不同澄清时间下的澄清效果见图3。

由图3可以看出,在PAC与PAM用量最佳时继续投加磁种,依旧可以降低尾矿浆的浊度,说明磁种的投加有利于尾矿浆的澄清。随着磁种粒度的下降,澄清效果越来越好,一方面因为,相同量的磁种,粒度越小,颗粒数越多、比表面积越大,与胶体絮团碰撞几率也越大,更有利于磁性絮团的形成,从而加速沉降;另一方面,对于粒度较大的磁种,其沉降速度较快,还未来得及与胶体絮团发生充分吸附就自己沉淀下来。综合考虑,确定后续试验选用15~0 μm磁种。

3.1.4 磁种投加量对澄清效果的影响

在PAC的投加量为750 mg/L,APAM的投加量为0.2 mg/L,磁种粒度为15~0 μm,澄清时间为20 min情况下,考察了磁种投加量对澄清效果的影响,结果见图4。

由图4可以看出,随着磁种投加量的增大,尾矿浆上清液的浊度先下降后上升,磁种投加量为2.5 g/L时的浊度最低,为15.7 NTU。随着磁种投加量的增大,水体中磁种与胶体絮团碰撞、吸附的机会增大,更容易形成磁絮体;但当磁种投加过量时,过多的磁种不但不能有效地与胶体微粒等结合,反而会影响絮凝剂对尾矿颗粒的吸附,使得澄清效果变差。

3.2 正交试验

为了确定PAC、APAM、磁种的交互影响,在上述单因子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了正交试验。

3.2.1 正交试验水平安排

确定的3因素分别为PAC(A)、APAM(B)、磁种(C),正交试验因素水平安排见表1。

3.2.2 正交试验结果

根据因素水平安排,按正交表L9(34)进行正交试验,结果见表2,表2中数据的极差分析结果见表3。

由表3可知,根据各因素的极差大小排序得到各影响因素的显著性排序为PAC投加量>APAM投加量>磁种投加量,各因素的优化组合为A2B3C3,对应的最佳水平为PAC投加量为750 mg/L,APAM投加量为0.3 mg/L,磁种投加量为3 g/L。

由于A2B3C3组合不在表2中,因此按此最优组合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测得尾矿浆上清液的浊度为11.2 NTU,优于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试验表中的浊度值。

3.3 磁种絮凝机理分析

3.3.1 磁种对絮凝体粒度的影响

为探究磁种的加入对絮凝体粒度的影响,对各澄清过程中絮凝体的粒度进行了测试,结果见图5。

由图5可以看出,尾矿浆中固体悬浮物粒度分布较为分散;投加PAC后粒度明显向粗粒级集中,且粒度范围明显变窄,-10 μm粒级(微粒)因吸附体积分数极低,表明混凝效果明显;继续投加APAM,粒度仍有向粗粒级偏移的趋势;投加磁种后,粒度更进一步向粗粒级集中,+100 μm粒级体积分数明显增加。说明磁种的投加可有效增大絮凝体的粒度,从而强化澄清效果。这是因为磁种粒子表面有较高的磁场梯度,因而磁种粒子与矿物粒子间具有作用距离较长的磁性作用势能,有助于磁种粒子与矿物颗粒吸附形成磁絮体[22]。

3.3.2 红外光谱分析

对磁种强化矿浆澄清的机理进一步探索,将磁种、赤铁矿纯矿物与APAM作用前后的样品进行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见图6。

由图6可以看出,磁种与APAM作用后,3 324 cm-1处产生了—NH2的特征吸收峰;1 124 cm-1处产生了C—N的特征吸收峰;赤铁矿与APAM作用后,1 546 cm-1处产生了—COO-的特征峰,说明APAM与磁种和赤铁矿均发生了化学吸附,APAM起到吸附架桥作用,加上磁种的磁絮凝作用,二者的共同作用使形成的絮团大而稳定,有助于尾矿水的澄清。

4 结论

(1)在磁混凝体系中,对尾矿上清液浊度影响显著性的顺序为PAC投加量>APAM投加量>磁种投加量。在PAC投加量为750 mg/L,APAM投加量为0.3 mg/L,磁种投加量为3 g/L条件下,尾矿浆上清液的浊度为11.2 NTU。

(2)在尾矿浆中依次添加PAC、APAM和磁种,矿浆中开始形成絮团,且絮凝体的粒度逐渐增大。

(3)APAM与磁种和赤铁矿均能发生化学吸附,这种桥吸附作用促进了絮团的形成,有利于絮团的稳定;磁种与APAM对尾矿浆的协同强化澄清主要是磁种的磁絮凝和APAM的桥联吸附共同作用的结果。

猜你喜欢

絮团混凝剂浊度
浮性与沉性生物絮团氨氮处理能力与营养组成的比较研究
生物絮团技术研究进展与应用概述
丙烯酰胺强化混凝去除黑河原水浊度的研究
复合高分子混凝剂处理高炉煤气洗涤水的试验研究
《中国药典》四部通则澄清度检查法中可能存在问题的探讨*
生物絮团技术在凡纳滨对虾养殖中的应用与展望
混凝剂在再生水深度处理中的实验研究
室内常规混凝除藻的实验研究
絮团稠化对全尾砂浓密性能的影响
浊度传感器自动除污校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