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川崎病伴有关节受累患儿的临床特征分析

2018-07-27朴金花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8年4期
关键词:完全性川崎关节

张 胜,朴金花,梁 雪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小儿心血管科,吉林 长春 130021)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mucocutaneous lymph node syndrome,MCLS),是一种自限性、自身免疫性血管炎综合征。本病主要发生在5岁以下小儿。本病的病理改变主要为全身性中、小血管炎症,可累及全身多个脏器,如心、肾、肝、胃肠道、脑和关节等,其中以冠状动脉损害为最严重的并发症,也最受关注,但对川崎病患儿并发关节受累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作者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5年4月本院儿科收治的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探讨伴有关节受累的川崎病患儿的临床特征,为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以减少冠状动脉损害的发生。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收集2009年1月—2015年4月本院儿科收治的明确诊断为川崎病的患儿共636例,其中伴有关节受累的患儿31例(4.9%),不伴有关节受累患儿605例(95.1%)。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川崎病的诊断标准以日本川崎病委员会2002年第5次修订版完全性川崎病的诊断标准[1]及2004年美国心脏协会制定的不完全川崎病的诊断标准[2]为依据。川崎病患儿病程中出现单个或多个关节局部症状,如疼痛、肿胀、功能障碍或关节腔积液等,表明存在关节受累,如无上述关节局部表现,表明无关节受累。排除标准:不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资料不完整者。

1.3 方 法 回顾性分析患儿的一般情况(发病率、年龄和性别)、关节受累情况、临床表现(发热、双侧球结膜充血、口唇及口腔改变、皮疹、四肢末端改变、颈部淋巴结肿大、肛周脱皮和卡疤红)、实验室指标及影像学检查资料等,分析患儿的临床特征。根据患儿关节受累情况分为关节受累组31例,无关节受累组605例,进一步比较2组患儿的一般特征(性别、年龄)、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冠状动脉损害率和患儿对静脉注射用丙种球蛋白(IVIG)的反应率。

2 结 果

2.1 川崎病伴有关节受累患儿发病特点和关节受累情况 31例伴有关节受累的川崎病患儿中,诊断为完全性川崎病者26例(83.9%),诊断为不完全性川崎病者5例(16.1%),关节受累多见于完全性川崎病患儿。31例患儿发病年龄16个月~14岁,<3岁患儿6例(19.4%),3~5岁患儿16例(51.6%),>5岁患儿9例(29.0%),3~5岁为川崎病伴有关节受累的高峰年龄。31例伴有关节受累的川崎病患儿,既往均无关节疾病病史,其中膝关节受累20例(64.5%),踝关节受累8例(25.8%),髋关节受累5例(16.1%),肘关节受累3例(9.7%),腕关节受累2例(6.5%),肩关节受累2例(6.5%),手指关节受累6例(19.4%),足趾关节受累3例(9.7%),以膝关节受累最多见。少关节型(关节受累数≤4个)23例(74.2%),其中包括单关节受累7例(22.6%);多关节型(关节受累数≥5个)8例(25.8%);2个及2个以上关节受累多见。31例患儿均有关节疼痛(100%);关节肿胀12例(38.7%),其中仅1例肿胀明显;关节压痛阳性9例(29.0%),其中仅1例压痛明显;关节活动受限14例(45.2%),其中仅2例活动受限明显;关节腔积液7例(22.6%),其中仅1例行关节腔积液穿刺检查,积液细菌培养阴性,7例患儿于出院前复查均无关节腔积液。

2.2 2组患儿一般特征、临床表现、冠状动脉损害情况和实验室指标 关节受累组31例川崎病患儿中,男性15例(48.4%),女性16例(51.6%),男女之比约为1∶1.07;无关节受累组605例川崎病患儿中,男性372例(61.5%),女性233例(38.5%),男女之比约为1.60∶1;2组间性别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24,P=0.145)。关节受累组≥3岁患儿居多(25例,80.6%),无关节受累组≥3岁患儿较少(200例,33.1%);2组间年龄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29.210,P=0.000)。关节受累组患儿发热时间[(12.19±3.25)d]较无关节受累组的发热时间[(9.27±4.26)d]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受累组患儿并发冠状动脉损害率高于无关节受累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关节受累组患儿实验室检查指标中白细胞(WBC)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高于无关节受累组(P<0.05)。见表2。

表1 关节受累组和无关节受累组川崎病患儿临床表现和冠状动脉损害率

Tab.1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coronary artery damage rates of children with Kawasaki disease in joint involvement group and non-joint involvement group

GroupnFever time(t/d)Hyperemia of bilateral conjunctival conjunctiva[n(η/%)]Lip and oral changes[n(η/%)]Cervical lymph node enlargement[n(η/%)]Limb changes[n(η/%)]Erythra[n(η/%)]Perianal desquamation[n(η/%)]BCG scarred[n(η/%)]Incidence of CAL[n(η/%)]Joint involvement3112.19±3.2530(96.8)29(93.5)22(71.0)24(77.4)22(71.0)10(32.3) 1(3.2)16(51.6)Non-joint involvement6059.27±4.26531(87.8)549(90.7)405(66.9)471(77.9)456(75.4)198(32.7)24(4.0)212(35.0)t/χ23.5052.2990.2800.2170.0030.3060.0030.0433.521P0.0000.1290.5970.6420.9550.5800.9570.8360.061

BCG: Bacille Calmette-Guerin;CAL:Coronary artery lesion.

表2 关节受累组和无关节受累组川崎病患儿实验室检查指标

Group nWBC(×109L-1)NE%(η/%)HGB[ρB/(g·L-1)]PLT(×109L-1)ESR(mm·h-1)CRP[ρB/(mg·L-1)]ALB[ρB/(g·L-1)]Joint involvement31 18.63±8.450.75±0.15111.44±13.26387.93±203.9364.45±37.08101.81±77.7230.38±5.58Non-joint involvement60515.25±6.360.61±0.17110.30±14.41424.39±198.7961.42±31.6872.80±62.1632.51±17.83t/Z2.1594.3600.404-0.9790.4372.422-0.546P0.0390.0000.686 0.3280.6630.016 0.585

WBC:White blood cell;NE%:Neutrophil percentage;HGB:Hemoglobin;PLT: Platelet;ESR: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CRP:C-reactive protein;ALB:Albumin.

2.3 川崎病伴有关节受累患儿对IVIG反应率 31例伴有关节受累的川崎病患儿中,有28例应用IVIG治疗,其中对IVIG无反应11例(39.3%);605例无关节受累的川崎病患儿中,有550例应用IVIG治疗,其中对IVIG无反应60例(10.9%);关节受累组患儿IVIG无反应率高于无关节受累组(χ2=19.911,P<0.01)。

2.4 治疗和转归 31例伴有关节受累的川崎病患儿,28例于急性期给予IVIG治疗(1 g· kg-1· d-1×2 d者25例,667 mg· kg-1· d-1×4 d者1例,667 mg· kg-1· d-1×3 d者1例,452 mg· kg-1· d-1×4 d者1例),其中26例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期30~50 mg· kg-1· d-1,分2~3次口服,热退48~72 h后减至3~5 mg· kg-1· d-1),2例发病初期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超过200 U·L-1,予以联合布洛芬治疗,指标好转后改为阿司匹林治疗。23例患儿同时口服双嘧达莫治疗。对IVIG无反应的11例患儿,予以单独应用第2剂IVIG者6例,应用第2剂IVIG 联合激素者4例,单独应用激素者1例。31例伴有关节受累的川崎病患儿中,有3例患儿行抗感染和对症支持治疗后热退,未予以IVIG治疗,仅口服阿司匹林治疗。31例患儿关节症状持续时间不等,1~7 d 22例(71.0%),8~10 d 5例(16.1%),11~20 d 4例(12.9%)。出院后追踪随访,均无关节局部后遗症。

3 讨 论

本研究共纳入川崎病患儿636例,其中川崎病关节受累的发生率为4.9%。国内外多个报道[3-10]显示:川崎病伴有关节受累的发生率波动于2.3%~33.3%,本研究结果符合上述范围。本研究显示完全性川崎病易伴有关节受累,分析可能与完全性川崎病患儿的全身炎症反应广泛而明显有关,有待进一步研究。本研究中,川崎病伴有关节受累好发于3岁以上患儿,3~5岁为高峰期,与郑代明等[8]的报道一致,而许喜闻[11]报道川崎病伴有关节受累以5岁以上患儿居多,本研究结果与其不一致,分析可能与样本量少有关。

本研究结果显示:川崎病伴有关节受累时,倾向于多关节(≥2个关节)受累,且大小关节均可受累,以大关节受累多见,与国内外报道[4-5,12-13]一致。本研究中,31例川崎病伴有关节受累的患儿,关节局部的症状不尽相同,且持续时间1~20 d不等,但经追踪随访,无1例遗留关节局部后遗症,提示关节受累为川崎病患儿的短暂性症状,不会遗留后遗症,本研究结果与国内外有关报道[3-5,8,11]均一致。

本研究结果显示:关节受累组川崎病患儿的发热时间较无关节受累组长,其他临床表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国内外报道[4-5,8,11]显示:有关节受累的川崎病患儿血液中炎性指标升高明显;本研究结果显示:关节受累组患儿的WBC计数、NE%和CRP水平均高于无关节受累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上述报道一致。心血管并发症为川崎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以冠状动脉损害为主。国外Cimaz等[14]报道的并发关节炎的川崎病患儿冠脉动脉损害发生率为39%,国内不同地区报道的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损害发生率为13.6%~63.26%[15-16]。本研究结果显示:31例伴关节受累的川崎病患儿中冠状动脉损害发生率为51.6%,为上述报道范围中的高值。研究[7]显示:川崎病伴有关节受累时冠状动脉损害的发生率明显升高。本研究中关节受累组患儿冠状动脉损害的发生率高于无关节受累组,但2组间冠状动脉损害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关节受累对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损害的发生率无明显影响,与国内外报道[4-5,11]一致。川崎病的标准疗法为大剂量IVIG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通过标准疗法,多数患儿临床症状可缓解,但仍有10%~20%的患儿对IVIG无反应[17-19]。以往报道[4-5]显示:关节受累对川崎病患儿的IVIG反应性无影响;而本研究结果显示:关节受累组患儿的IVIG无反应率高于无关节受累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国内外有报道[20-23]显示:发热时间长、NE%及CRP水平升高和血清白蛋白水平降低为IVIG无反应的高危因素。本研究结果显示:与无关节受累组比较,关节受累组患儿发热时间更长,炎性指标中WBC计数、NE%和CRP水平更高,使关节受累组患儿对IVIG反应性更差。而对IVIG无反应增加了冠状动脉扩张的风险[24-26],本研究中,关节受累组患儿的冠状动脉损害率高于无关节受累组,这一结果符合上述观点。

综上所述, 川崎病伴有关节受累多发生于3岁以上患儿,3~5岁为高峰年龄。完全性川崎病易伴有关节受累。川崎病伴有关节受累时,倾向于多关节(≥2个关节)受累,且大小关节均可受累,以大关节受累多见,其中以膝关节受累最常见。关节受累对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损害的发生率无明显影响,但可使其对IVIG反应性更差。关节受累为川崎病的短暂性症状,不会遗留后遗症。

猜你喜欢

完全性川崎关节
微软进军“工业元宇宙” 川崎要用HoloLens设备制造机器人
川崎病的研究概况及诊断治疗进展
伴急腹症的川崎病儿童临床分析4例
数学直觉与数学实在性探析
CRP和NT-proBNP对小儿川崎病的临床意义
钛缆捆扎治疗肩锁关节脱位
术前鼻-牙槽突矫治器对完全性唇腭裂婴儿修复效果的影响探究
miRNA-140、MMP-3在OA关节滑液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CT和MR对人上胫腓关节面坡度的比较研究
骨折后关节僵硬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