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汇云医院:线下实体入云端
2018-07-27吴佳男
文/本刊记者 吴佳男
无论线上线下,为群众提供触手可及、安全经济、优质有温度的医疗服务都是医院当下,以及未来的永恒宗旨。
“互联网+的风口已经过去,互联网+医疗健康的风口刚刚出现。”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徐汇医院执行院长朱福告诉记者。
于2015年12月上线的上海徐汇云医院如今已顺畅运行两年半。今年下半年,医院将在人工智能应用创新上继续发力。
化愿景为现实
今年1月,《徐汇云医院:智慧医疗实践与创新》一书出版,朱福在序言中对智慧医疗做出以下定义:智慧医疗终极目标是人类健康。人类的慧根+物的智能+医疗的本质,亦为每位百姓输送从出生到死亡的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
这也是徐汇云医院最初的架构思路和未来的终极目标。朱福解释,徐汇云医院是基于数字化医院的智慧医院扩展应用平台,是开展慢性病随访与居民健康管理的有效工作载体,也是集约化IT技术应用平台。将实体医院的所有功能整体迁移到云端,在强大的技术支撑下,线下实体医院仅承接住院、手术、特殊检验及大型检查等。
以上功能,其实也是多年来,“互联网+”概念和政策推动下,各级政府在医疗卫生领域的美好愿景。
4月28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发布《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文件,说明国家对医疗卫生健康工作的重视,希望通过互联网+,实现医改的新突破。”朱福认为,“意见”很及时,对行业、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都将影响巨大。“允许实体医疗机构,甚至第三方联合实体医疗机构办互联网医院,可通过网络开具慢病处方等说明,都是给各方打的一针强心剂。”
为每位患者进行从出生到死亡的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是徐汇云医院院长朱福的未来终极目标。
在业界看来,朱福一直是个爱钻研,喜欢探索新领域,埋头向前走的人。他两年前打造的云医院,也正像应和而今日渐宽松的互联网诊疗环境而做的铺垫。
朱福在智慧医疗领域已探索实践了15年。2000年,受知名高血压防治专家刘建一启发,医院支持之下,朱福打造了移动互联网模式下的心血管疾病诊疗及管理系统,开发了智能化的高血压管理软件,该软件后来被融入2005年版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相当于最简单版、单机版的人工智能,比人做得好,因为它有逻辑思维。”2010年,这一系统有了颠覆性的创新,单机版变网络版,高血压网络医疗平台上线,深度融合心血管内科专业、计算机软件、互联网技术,接下来数年内纳入3万名高血压患者参与。2014年,系统再升级,“基于大数据云计算慢性病移动管理模式的构建”项目得到原国家卫计委和吴阶平医学基金资助,原平台转化成为多种慢病线上诊疗的通用平台。
2015年年底正式上线的“上海徐汇云医院”,成为上海市首家“云医院”,开创了“视频看医生”模式,将线下医疗服务与线上同步无缝对接,逐步形成了“医疗无边界、患者无疆域”的“医院+互联网+AI”的新医疗模式。
5月21日,徐汇中心医院一楼大厅一侧,数百平方米的全透明玻璃空间中,数十名医务人员紧张而有序,正在忙碌中:从挂号、预约、检查到线上问诊,再到患者随访、支付和物流配送,以及影像、心电等都已打通,连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徐汇医院和区属多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线上医联体”也已然成形。
人工智能强力支撑
“要集中,也要分散。看上去‘玻璃房子’里只有几十名专职人员,但事实上,医院所有医护人员都是云医院的一份子。”朱福解释,这也是徐汇云医院区别于其他同类医院的地方。“分散”在于现实需求,并非所有患者都已习惯线上诊疗,多数医生要在科室做线下诊疗工作;“集中”,则体现在所有医生工作站和病房工作站都已植入云医院平台。
科室医生工作可以做到“云同步”,重要支撑工具是人工智能。
今年上半年,徐汇云医院加大了人工智能的应用力度。目前,已搭建出三大层面AI框架:基础AI层,基础支撑语言识别系统;全科AI层,全科智能辅助诊疗系统;专科AI层,多项专科应用系统。“从成熟度、提效降成本等角度考虑,目前重点是五个场景的应用。”朱福介绍。
第一个是奕诊人工智能辅诊系统。此系统相当于专科医生助手,通用于内外、妇儿等科室的病情诊断,以及治疗方案和处方的推进。“只要有足够的问诊资料和检查报告,系统反应非常快,准确率很高,医生难以想到的罕见疾病都可以发出提醒。”徐汇中心医院目前在建的“快捷门诊”落成后,也将使用这一系统。
第二个是与北京某公司合作打造的慢病健康管理系统。此系统可应用于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慢阻肺等五个慢病的诊断。“10秒钟可打印八页纸的报告,这对医生审核和快速出具治疗方案很有帮助。”朱福表示,这一系统目前广泛应用于徐汇中心医院,正在向社区推广。
第三个是语音录入系统。目前,此系统已为徐汇中心医院过半医生使用,预计年底前在全院铺开。“医生衣领上有一个话筒,陈述患者病情或诊疗方案时,声音同步转化成文字输入电脑,解放了医生双手。”朱福强调,此系统方言识别率很高,对不太习惯电脑打字,口音较重,年纪亦较大的医生最为有用,开具电子处方也更加方便快捷。
第四种应用是影像诊断和识别系统。合作多方,依靠相关系统,云医院目前可进行眼底、肺结节等疾病的诊断与识别。
第五个则为精准医学对接系统。“基因检测水平的提升,有助于复杂病症的精准诊断。”朱福表示,除以上几种,医院近日引入了IBM的“沃森”系统,目前已借此诊断了百余患者,“效果还不错”。
智慧医院、互联网医院、云医院……针对近年频出的新名词,朱福有着自己的理解。“智慧医院出现的前提是智慧医疗体系的打造,智慧医院系统建设过程中,医院生态将被重塑,也要求链条中每一个人能力的相应提升。”
他认为云医院和互联网医院也有区别:互联网医院是利用互联网,将不同需求联接起来,属“线性”连接;而云医院是将实体医院整体搬迁到云端,既是连接平台,也是反映功能的平台,为高度整合的“块”状结构。“互联网医院这一名词易为公众接受,而云医院是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升级版,二者均属于智慧医院和智慧医疗范畴。”
突破传统面对面就医模式,医患间跨越时间与空间,以物联网、移动网为纽带,充分体现智能化,视频面对面、视频看医生、视频健康管理,这是徐汇中心医院的智慧就医模式。朱福介绍,运行两年多以来,徐汇云医院“云上”诊疗、远程会诊和健康管理人次已超百万,每天线上预约检查数已突破千人。
徐汇云医院医生在用机器人医生端为患者服务。
模式孵化与未来推广
2017年11月召开的第十一届中国医院院长年会“移动医疗下一步”分论坛上,朱福曾表示,尽管各方做出诸多有益探索,但互联网医疗目前仍有“三座大山”需要翻越:一是配套政策,二是行业标准,三是信息孤岛。“移动数据分散,缺乏标准化和规范化,这都是挑战,医院须做长跑准备。”
时至2016年4月14日,徐汇区中心医院挂牌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徐汇医院,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为龙头,徐汇医院为骨干,覆盖上海徐汇区枫林、斜土、天平、湖南、徐家汇等多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级、二级、三级医院并存的徐汇区-中山医院医疗联合体宣告成立。
这也成为徐汇云医院打破地区信息孤岛,做强做大的重要契机:区域公共卫生服务成为徐汇云医院更为坚定的责任,向上海市其他地区和省外拓展云分级诊疗模式,成为长期战略目标。
创建两年半后,徐汇云医院在所属行政区内形成了独特的“1+1+1”云分级诊疗模式。至今,已有30余名中山医院的专家、60余名区域医联体家庭签约医生坐诊云医院,服务覆盖20余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双向转诊机制下,实现了医疗资源的纵向整合,以及优先覆盖徐汇区患者落地住院手术等目标。同时,将服务持续辐射至云南、甘肃、江西、浙江、安徽等10余省市的90余家县级医院,为这些地区提供了远程实时会诊、远程MDT、远程双向转诊、远程健康教育和培训等。
朱福表示,徐汇云医院为每个注册用户都建立了动态的健康档案,用户可通过手机查询自己的健康数据,并将其作为自我健康管理的工具。
此外,徐汇云医院还开创了单位会员制服务模式,院外布点700余家,包括上海市总工会会员单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站点、养老院、社会药房、街道居委小区,以及云南文山州卫计委,保利集团养老社区、中国人寿等机构或企业。“将这些需求单位有机整合后,一个以云医院为核心的云医疗生态圈得以形成。增加了医院收入的同时,也减轻了国家投入。”
朱福表示,云医院接下来的目标,是使医生和患者在应用这一互联网平台时更为方便,体验越来越好。“例如健康管理和慢病随访,今后要从宏观方案细化到单个疾病的健康管理上,更有针对性,医生有参照标准和依据,随访起来更为容易,患者也更容易接受。”
朱福的未来期望之一,是希望更多基层医生加入徐汇云医院,以使更多云端功能服务基层;期望之二,做强B2C两端,进一步开放个人互联网诊断和治疗的服务;期望之三,则是希望各地互联网医院之间,各公立医院之间信息进一步互通;期望之四,更多医院复制徐汇云医院模式。
“越来越多医院参照而行,我们的模式才有更大的价值。”近两年间,已有上海、江苏常熟等市县的多家医院成功复制了徐汇云医院的理念及运作模式。
朱福认为,未来,无论是医院+互联网,还是互联网+医院,最终都会走向一个目标,即一个基于网络的大健康平台。在此平台上,医生和患者可自由选择自己想要的医疗和健康服务。“殊途同归,最终实现医院和医生没有边界、患者就医更为便利、互联网跨越时间与空间的大局面。”
互联网医院属线性连接,而云医院是将实体医院整体搬迁到云端。
不过,他也坦承,互联网+医疗健康理念的普及需要更多时间。从进度上来讲,多数医疗机构刚刚开始探索。“风口已来,有人已经抓住;更大的风口在后面,是在更多医疗机构了解互联网+医疗健康并开始行动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