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庭系统排列:没有什么创伤不能被治愈

2018-07-27亦安冉

现代苏州 2018年13期
关键词:扮演者案主心理治疗

记者 亦安冉

没有什么创伤是不能被治愈的,很多创伤都可以从家族中找到根源,最终极的根源通常都指向——死亡。

我们从小一直被教育要阳光,要正面,要积极,没有人告诉我们如何和亲人告别,如何面对死亡,甚至如何面对性……死亡,性,是黑暗,是禁忌。文明越发展,我们越把黑暗和恐惧隐藏起来,逃避它——隐藏和逃避反而会给人造成生活上的很多困惑……

事实上,黑暗总是与阳光同在,苦难常常和爱并行。当你跳入那些你不敢直视的黑暗和痛苦,你会发现创伤被抚平了,仿佛卸下了人生重担,从此,可以不用负重前行,可以自由飞翔……

家族排列,用于家族创伤的处理

“家族系统排列”就是这样一种越来越被广泛接受的非传统心理治疗方式,主要用于家族创伤的心理疗愈。

伯特·海灵格(Bert Hellinger),德国心理治疗师,是“家族系统排列”疗法的创始人。1925年在出生在德国的海灵格,曾经是一名神父,学习过哲学、神学和教育学,接受过心理分析、完形疗法、原始疗法以及交流分析等训练。1970年代,他脱下神父袍,专心致力于心理学研究。

快速有效的心理治疗方式越来越被广泛接受

海灵格发现很多人的心理纠结都与自己跨越数代的家族成员有内在关系,在研究了精神分析等非主流心理学学说之后,他提出了“家庭星座”(family constellations)的心理治疗方法,又被称为“家庭系统排列”(简称“家排”)。

曼陀罗不只是绘画,更是自我探索疗愈的方式

“家排”有别于传统的心理治疗方式

“家庭系统排列” (Family Constellations)是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领域一个新的家庭治疗方法,至今它已有48年的研究历史了。它通过现象学探究问题的引发根源,呈现隐藏在现实背后的影响因素。在当今的欧美广泛地应用于康复、教育、商业、组织发展(如企业重组、企业并购、企业文化的改变)等方面,在心理治疗方面则多应用于家庭治疗。

海灵格创立的家族系统排列理念认为,每个人都有专属的家族系统,家族的历史对后代是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的,人们在潜意识中与家族先人命运相连,一些人们意识不到的东西在影响着家庭成员。通过“家排”,把那些隐秘的纠葛找出来,许多人的身心问题往往就能得到解决。

“家排”就是找人扮演患者的家庭成员。彼此不认识的人在家排工作坊的现场,扮演患者(案主)的家庭成员。案主讲述自己的家族故事,每个扮演者按照自己的感觉以及心理咨询师的指导,在场中任意走动或做出动作。神奇的地方在于,在场的所有扮演者不知不觉中变成患者家族成员中的各个角色,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海灵格认为,这并非遗传上的联系,而是心灵能量的联系,通俗上称作“心灵感应”。

心理咨询师小隐说,家族系统排列是关于生和死的,“家排”最大的问题是对死亡的恐惧。某个已经逝去的人,也许对一整个家族产生过并且正在产生着巨大的影响,这些,一般人不能够轻易察觉。家族中素未谋面的祖先,曾流掉的小孩,也许都在影响着你,造就着你的困惑,是你痛苦的根源,成为家族没有处理掉的纠葛和创伤。

在很多家排案例中,困惑的案主把自己的家族成员追溯上去几代,最后找到了问题的根源。小隐说:“家排能很快让人在治疗中感受到神奇的效果,让你那与先人纠缠不清的灵魂得以解脱。”

集体“家排”,当下最快捷的疗愈方式

曾经在“文革”中经受过肉体或精神折磨的家人,虽然已经逝世很久,似乎已经远去,但是非正常的死亡方式,却潜在地影响着后来的家族成员,成为家族成员无法释怀的梦魇。

在小隐这里,有关“文革”遗留问题的家排案例越来越多。当那个非正常死亡的家族爷爷平静地躺在家排的现场,孙辈成员逐渐接受这份沉重的离去,并且试着向祖辈告别,曾经负担的那份重担,那份不能释怀的家族阴影,终于尘归尘、土归土,回归原本的家族序列。

“你不必承担那么多,这是我们的事情,你可以放下这件事情,开始走你自己的路”,当备受折磨最终离世的爷爷扮演者对着案主说出这样的话语时,案主痛哭流涕,终于释怀,终于可以卸下这些年不该背负在自己身上的沉重负担。

小隐说:“疗愈了一个‘文革’案例,实际上就是疗愈了所有存在共同困惑的人。”小隐很希望找到有共同创伤的人,集体做一次家排。

我们的民族曾经历过100多年的动荡与创伤,现在到了需要回到内心深处的时刻,很多人开始探索心灵成长。小隐认为,中国是时候从更大更高的意识层面去解决一些集体创伤了,比如战争给家庭带来的创伤,比如“文革”给家庭带来的梦魇,比如亲人相隔一个海峡却死生不能相见的无奈,比如80后的女孩子往往弄错家庭的序位过分承担了家庭的重担。

小隐希望找到更多的80后参与到集体家排中。在小隐看来,80后多是独生子女,背负着太多的家庭重担,尤其是女孩子会在潜意识里觉得自己必须重要,必须成为一个“汉子”,从而过多地承担了母亲角色。不敢死,死不起,“害怕父母失望”,“承担太少觉得对不起父母”,直至肩上的担子压得喘不过气来,无法轻松享受生活。

集体治疗是一种非常快捷的方式,一次治疗可以覆盖很多人,传统的对话方式的心理咨询已经有些过时。“现代人所承受的压力比过去任何时代都大,他们对未来的焦虑、生存的恐惧也是史无前例的,我比较喜欢快速的方式,快速成长、快速治愈、快速止痛。”小隐说,“个体化问题需要定制解决,心理的问题不是大工厂流水线,需要人性化处理。用星盘诊断,然后根据个体差异进行家族排列、曼陀罗等方式。这是目前为止我认为最快捷的方式。”

家排手记

对于未知的东西,我一直持有这样一个观点:当我们还无法用科学来解释一个现象的时候,应该抱着开放包容的心态,不必先急于质疑和推翻它,把它交给时间,让时间去慢慢证明。

带着这样的心态,我参与了小隐老师的家庭系统排列工作坊。

一位案主上场了,她要为家庭的各个成员选择好扮演者,其中包括已逝或在世的案主认为重要的家庭成员,每一个成员都可以在场地中按照自己的意志移动,有扮演者说:“我很难受,我非常难受,甚至想要呕吐”,真的就几乎要呕吐出来;还有成员说:“我感觉那个家庭成员靠近我,我就觉得很讨厌”;也有成员说:“不知道为什么我想待在这个家庭成员的身边,感觉很舒服”……小隐时不时询问案主家族的信息,决定哪一位家族成员需要登场,哪一些纠葛需要引导化解,案主叙述家庭成员的关系,倾吐自己伤心纠结的事情,讲到伤心动情处,场中的家庭成员扮演者会跟着一起哭泣……

我问小隐老师,为什么我会有那样强烈的感觉会不自觉地就痛哭?小隐老师说,每个人的身体都是这世界上最神奇的感知器,只要经过一定的训练把曾经拥有的感知力重新打开,并在有经验及正规的系统排列师的引导下,在特定的场域里面每个人都能够感受得到。

不得不说,哭泣是很好的治疗方式,释放我们的情绪,抚平一些心结。我们所接受的教育总是告诉我们,不好的情绪是不可以表达的,不善于隐藏的孩子会被冷眼相待。不哭爱笑阳光正面的小孩,总是能得到更多的喜爱。可是这个世界上阳光和黑暗是并存的,我们否定了黑暗的东西,把它掩藏起来,遮遮掩掩。这些情绪积累起来,最终总会在某一个节点爆发。

面对死亡,人们通常都是回避,然而在家排场景里却可以得到自然呈现。在“家排”现场有个场景:自杀的妹妹的扮演者和案主最后相拥而泣,两个人都哭到泣不成声——这仿佛是一场告别仪式,尊重妹妹的选择,向过去告别,和过不去的纠结和解,擦干眼泪,释然地走未来的路。

人生若只如初见。家庭中,已经存在过的人永远存在。那些曾经在家族中存在过,对家族产生潜移默化影响的成员,也许在家排中第一次出现,但是存在过的永远都与我们同在。纵然没有不散的相见,但是在内心深处,我们与这些家族成员都有着深刻的链接,永铭心扉,并且异常珍贵。既感怀过去,更憧憬未来。与过去和解,未来的路才会更加顺畅。

猜你喜欢

扮演者案主心理治疗
团体心理治疗对酒依赖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心理治疗有七大误区
心理治疗的常见误区
能治疗心理疾病的耳机
案主自决原则在老年社会工作实务中的伦理困境
浅析计划阶段的案主自决
重掌生活主导权
——认知行为治疗介入精神障碍康复案例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在残疾人个案中的应用
别了,R2-D2
如何成为NBA吉祥物的扮演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