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纺织业遇上智能制造
2018-07-27整理亦安冉
整理 亦安冉
这是中国纺织工程学会所支持的全国性智能制造大会首次走进乡镇
在产能过剩、人口红利消失等诸多现实困境的当下,我国的纺织业将何去何从?
6月22日,由中国科协智能制造学会联合体、苏州市吴江区人民政府指导,中国纺织工程学会、苏州市吴江区盛泽镇人民政府和中国东方丝绸市场管理委员会共同主办的“中国盛泽 纺织智能制造大会”在盛泽召开,来自全国的行业专家与行业企业家齐聚一堂,展开一场具有前瞻性、高度专业化与高端科技化的行业盛会,探讨的主题就是“智能制造引领纺织产业转型升级”。
为什么是盛泽?
一个全国性的大会,为什么会选在一个乡镇举行?事实上,这是中国纺织工程学会所支持的全国性智能制造大会首次走进乡镇。
在许多人的认知中,盛泽的历史就是一部丝绸纺织发展史。早在明清时期,盛泽就因丝绸闻名遐迩,与苏州、杭州、湖州并称为“四大绸都”。盛泽镇集“中国丝绸名镇”和“中国纺织名镇”于一身,是享誉中外的“丝绸古镇、纺织名城、面料之都”,集聚了2500多家丝绸纺织企业、7000多家纺织商贸公司,形成了千亿元级的纺织产业基地和贸易市场,更有世界五百强企业恒力集团、中国五百强企业盛虹集团这样的“航母巨舰”。
2017年,盛泽镇GDP突破400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73.5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2.5亿元,中国东方丝绸市场交易额实现1173.58亿元,连续五年超千亿元。
“之所以选择盛泽,就是因为盛泽镇是中国纺织名镇,素有‘日出东方、衣被天下’之美誉。盛泽不仅拥有完整的纺织产业链,而且重点突出、特色鲜明,是中国最重要的化纤及面料研发和生产基地。”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中国科协智能制造联合体副秘书长伏广伟说,“长期以来,盛泽非常注重科技强镇和智能引领,科技创新和智能化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稳步前进。近两年,盛泽有一批优秀企业在实践智能车间和两化融合上取得可喜成绩,带动形成新的增长动力成就有目共睹。我们当然要选择一个做得出色的地方开会,给与会代表带来思考的同时,也能够让与会的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了解盛泽纺织行业智能制造的落地实践成果、举措和作为,引发行业思考,这对全国纺织智能制造产业的创新和发展是有借鉴意义的。”
“大会选择在盛泽举办,很有战略性意义。”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协智能制造学会联合体副主席孙瑞哲很看好盛泽:“放在盛泽这个镇级行政区域举办行业大会是对的,在全国产业集群中,盛泽做得很好,并且一直有着‘天下丝绸纺织第一镇’的美誉。特别是近年来,纺织行业智能制造取得了巨大发展,走在了行业的前列,在智能装备研发、智能工厂建设、制造服务化与模式创新等领域成绩显著。”
盛泽的历史就是一部丝绸纺织发展史
转型升级在路上
发展智能制造已成为纺织业转型升级的战略选择。盛泽纺织作为纺织产业的集聚地,抢抓机遇,顺势而为,率先投入智能化、数字化大潮,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推进,以“技术纺织+生态健康+智能制造+新兴业态”的全新模式,促进纺织产业提档升级。
近年来,一批批绿色智能工厂、智能车间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推动盛泽传统纺织产业向价值链高端不断攀升,实现从数量扩张向质效双提升的战略性转变。
截至去年,盛泽已建成省级智能化示范车间6个,省级技术中心13家,苏州市级企业技术中心33家,区级智能工业示范企业19家,试点企业70家。盛泽正全力推进纺织产业的“高新化、生态化、智能化、时尚化”步伐,推动全镇纺织企业向高端化方向发展。
机器换人大势所趋
“机器换人”、工人向第三产业转移,对于纺织行业来说似乎已是大势所趋。
在大会现场,不少企业带来了纺织智能制造成果展示。如某企业开发的数据监测系统,可以让管理者直接在管理的终端上直接看他们纺纱厂的运行情况,如果织机效率低于要求的话,就能实时查看原因。据了解,目前,盛泽已有超过2000台织机安装了类似的数据采集器,产生的数据集中到资源共享平台,将传统织造变成全流程信息化、数据化管理。
据了解,今后盛泽将继续紧扣智能制造,打造纺织产业智能化发展标杆。大力推进纺织制造业“机器换人”,充分利用世界最先进的纺织智能设备及物联网技术,提升纺织智能化生产水平。争取制定纺织化纤行业智能制造标准和体系,大力推进工业互联网进程,以智能化、信息化促进纺织产业大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开幕式上,“纺织行业智能制造协同创新中心”在盛泽揭牌成立,将通过开展智库建设、学术交流、人才培养等工作,进一步推动盛泽纺织智能制造产业的创新和发展。
吴江盛泽镇经济发展与改革局局长沈跃华说,通过这个创新中心的建立,可以形成一个纽带,让我们企业之间的创新平台,发生一个有机的联系,形成协同创新的一个局面,为我们纺织产业的关键技术研发提供一个创新的要素的支撑。
发展智能制造已成为纺织业转型升级的战略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