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强心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阳虚水泛证的临床观察
2018-07-27,,,
, ,,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临床发病率高,西医治疗以强心利尿为原则,但因药物适应证及毒副作用,治疗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临床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强心汤,可明显改善症状,缩短疗程。益气强心汤是原明忠教授的有效经验方,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可迅速扭转病势,临床疗效较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8年1月山西大医院住院及门诊病人60例,按照随机分组表将所有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52岁~79岁(65.15岁±5.35岁);病程8.4年±1.2年;心功能Ⅱ级18例,Ⅲ级12例。治疗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52岁~78岁(66.16岁±5.37岁);病程8.2年±1.3年;心功能Ⅱ级19例,Ⅲ级11例。两组年龄、性别、病程、病史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参照2007年《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中诊断标准[1],按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标准进行心功能分级;中医阳虚水泛证型辨证标准及证候积分评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拟定。主症:胸闷、心悸、气短、喘促,活动后加重;次症:神疲乏力,面色苍白,双下肢浮肿按之没指,甚则全身浮肿,舌质暗淡,苔白薄,脉虚数或细弱。具备主症2项或以上,兼备次症2项或以上,参照相应舌脉象者即可辨为本证。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
1.3.1 纳入标准 符合慢性心力衰竭及中医阳虚水泛证型辨证标准,心功能分级为Ⅱ级~Ⅲ级者,6 min步行试验为中度、轻度心力衰竭者。
1.3.2 排除标准 心功能分级<Ⅱ级或>Ⅲ级,6 min步行试验为重度心力衰竭者;合并其他系统严重疾病者及妊娠或哺乳期妇女;有精神异常及不能配合服药者。
1.4 治疗方法 所有病人均予低盐低脂饮食,戒烟禁酒,休息及适宜的活动等;去除诱因方面主要为控制感染、纠正心律失常及贫血、维持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控制血压和血糖等。对照组:西药治疗根据病情状况合理使用洋地黄类正性肌力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CEI/ARB)、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利尿剂等,并适时调整药物剂量。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气强心汤,组方:党参30 g,麦冬10 g,丹参30 g,葶苈子15 g,茯苓30 g,泽泻20 g,猪苓20 g,黄芪30 g,白术15 g,肉桂6 g。功效:益气温阳,通脉利水。统一选用江苏天江药业有限公司的中药配方颗粒,由山西大医院药剂科配备,每日1剂,分早晚2次餐前服用。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
1.5 观察指标 分别对心功能分级、Lee氏心力衰竭计分、左室射血分数(LVEF)、6 min步行试验(6MWT)、中医证候积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等相关指标进行评定。
1.6 疗效判定标准
1.6.1 心功能疗效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心功能疗效评定标准。
1.6.2 Lee氏心力衰竭计分疗效 根据Lee氏心力衰竭计分系统对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计分。显效:治疗后积分减少>75%;有效:治疗后积分减少50%~75%;无效:治疗后积分减少<50%;加重:治疗后积分超过治疗前积分。
1.6.3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69%;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均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70%;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30%;加重:临床症状体征加重,治疗后积分超过治疗前积分。
1.6.4 6 min步行试验 参照Guyatt等[3]设计方案,显效:步行距离大于450 m;有效:步行距离增加1个级别;无效:步行距离未见改变;恶化:治疗后步行距离较治疗前有所减少。
1.6.5 生活质量评分标准 参照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调查表(LHFQ)进行评分,治疗前与治疗后各1次。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后心功能疗效比较 两组治疗后心功能分级均有所改善,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治疗组总有效率8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 两组心功能疗效比较
2.2 两组治疗后Lee氏心力衰竭计分疗效比较 对照组和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3.3%和83.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后Lee氏心力衰竭计分疗效
2.3 两组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比较 两组治疗后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
2.4 两组治疗前后6 min步行距离比较 两组组内比较,治疗后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2.5 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有所改善,对照组总有效率70.0%,治疗组总有效率90.0%,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5。
表5 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2.6 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积分比较 两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6。
3 讨 论
慢性心力衰竭发病率较高,目前西医治疗以强心利尿等为原则,但药物适应证和毒副作用导致用药受限。ACEI、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三药被称为心力衰竭治疗的黄金三角,然而联合使用有累积效应,且用药有其局限性。面对这一现状,中医药在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上另辟蹊径,通过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不但可以缓解临床症状,还能提高病人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极少发生毒副作用,而随着现代药理学对中药药理知识的深入研究,为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
慢性心力衰竭属于中医学“喘证”“水肿”“怔忡”“胸痹”等范畴,临床研究结果提示,慢性心力衰竭常虚实夹杂,虚者以气虚最常见,实者以痰浊、血瘀、水停为主[4-8],常用治法有益气、补肺纳肾、化痰、活血、利水等[9-14]。原明忠教授依据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原则分析研究CHF的临床表现,认为其病因病机是因久病阳气虚衰、心脉不畅、血瘀水停,而以喘息心悸、不能平卧、咳吐痰涎、水肿少尿等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且心气虚是心力衰竭的根本原因和病理基础,可以进一步发展成阳虚、气阴两虚乃至阳脱,而以气虚血瘀、阳虚水泛为基本病机[15]。原明忠教授认为本病本虚标实,可由外感邪气、劳累、情志刺激多种因素诱发,其病位在心,亦与肺、脾、肝、肾功能失调相关,其本为心气亏虚,其标为血瘀水饮,治疗应益气温阳,通脉利水。益气强心汤是生脉饮、五苓散及葶苈大枣泻肺汤等的合方。方中党参、黄芪补益心气,肉桂强心固阳,同时配合麦冬滋养心阴[16-18],研究表明,生脉饮可以稳定心肌细胞膜,有正性肌力作用,增强心肌收缩力,使心排血量增加,并同时具有使肾上腺素受体血管扩张的作用,舒张血管平滑肌,降低外周阻力,扩张肾血管使尿量增加,减轻前负荷,改善心功能;配合丹参活血通脉,茯苓、猪苓、白术、泽泻、葶苈子等健脾益气利水消肿,全方共奏益气温阳, 通脉利水之功[19-20]。
本研究在常规西药基础上加用益气强心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病人LVEF、6MWT及生活质量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LVEF、6MWT及生活质量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治疗组心功能疗效、Lee氏心力衰竭计分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 .05)。说明益气强心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阳虚水泛证有明显疗效,可有效提高病人生存率,改善病人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