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开窗法治疗耳郭假囊肿的临床应用
2018-07-27陈其国汪琼李小虎孙群李浩邓玉闽
陈其国 汪琼 李小虎 孙群 李浩 邓玉闽
耳郭假囊肿为耳郭软骨内的无菌性浆液渗出[1],又称耳郭软骨间积液、耳郭非化脓性软骨膜炎,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多发病。发病年龄一般在30~50岁,其中大部分为男性。外科手术治疗方法不一,国内大部分为切除囊肿前壁软骨或囊肿壁,但需住院、恢复慢、费用高。我科近年来采取改良开窗法治疗耳郭假囊肿28例,取得良好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科2014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初诊为耳郭假囊肿患者58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20例;年龄18~60岁,平均38.5岁;病程2周~3年。囊肿直径0.8~3.5 cm,平均2.6 cm 。病变位于舟状窝、三角窝、耳甲腔,有8例患者累及2处及以上解剖部位。
1.2 治疗方法 58例患者随机分为住院手术组30例及门诊改良组28例。
住院手术组采用囊肿前壁软骨切除术。常规术前准备。于囊肿周围行局部浸润麻醉后于囊肿外侧缘做弧形切口,切开软骨释放囊液,剪除前壁软骨,充分刮除后壁软骨表面的纤维膜至形成粗糙面;缝合切口后放置引流条,绷带加压包扎。术后24 h引流量减少后拔除引流条,定期换药。术后口服抗生素3 d预防感染。住院时间4 d,术后2 d出院,7 d于门诊拆线。
门诊改良组采用改良开窗术。常规术前准备。行囊肿周围浸润麻醉后,在假囊肿最高处将囊肿前壁切成0.5 cm×1 cm的囊肿皮肤及长方形骨窗,切开软骨释放囊液,将囊壁的纤维膜搔刮至粗糙;再用2%碘酊烧灼囊腔创面;分别沿囊肿周围距离边缘每隔1 cm予以对穿缝合1圈并打外科结但不剪线,留线做荷包缝合用。囊肿区放入合适大小的碘仿纱布,分别将对位缝线打结制作成荷包。注意充分压迫囊肿区,注意包扎松紧度,使前方皮肤与囊肿后壁软骨层紧密相贴,避免留下死腔。术后观察30 min,无特殊不适后离院。口服抗生素3 d预防感染。隔日换药,术后7 d拆线。随访半年。
1.3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3~7 d囊肿完全消失,耳郭外形无改变、增厚;有效:1个月内囊肿消失,耳郭外形无改变,局部皮肤略增厚;无效:病程>1个月,囊肿复发或局部增厚、变形明显。总有效率=(治愈+有效)/总人数×100%[2]。
治疗时间:住院治疗组包括住院时间、出院后在门诊换药、拆线的时间;门诊改良组包括门诊手术、换药及拆线的时间。
治疗费用:住院治疗组包括住院总费用、出院后在门诊换药及拆线的费用;门诊改良组费用包括门诊手术、换药及拆线等费用。
疼痛得分及时间判断:疼痛强度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以一段10 cm的直线为标准,从开始无痛(0分)到想象中剧烈疼痛(10分):0分为无痛;1~3分为轻度疼痛,能忍受;4~6分为中度疼痛,影响睡眠,能忍受;7~10分为重度疼痛,难以忍受,影响睡眠、饮食,需予以止痛。患者术后每6 h评估1次,术后每天上午8:00评估1次,疼痛等级为0时停止,记录总天数[3]。
2 结果
2.1 手术疗效 住院治疗组及门诊改良组均有1例耳郭局部稍增厚,无畸形,无囊肿形成。无一例感染,有效率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2组患者手术疗效比较[n(%)]
2.2 治疗时间 住院治疗组的平均治疗时间为97 h,远远大于门诊改良组的3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3 治疗费用 住院治疗组的平均治疗费用为2 520元,远远大于门诊改良组的455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4 疼痛时间 住院治疗组的疼痛得分为(13.21±0.53)分,与门诊改良组的(7.57±0.26)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3,P<0.05)。住院治疗组的平均疼痛时间为(3.25±0.24)d,与门诊改良组的(1.56±0.15)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6,P<0.05)。
3 讨论
耳郭假囊肿的病因尚不明确,目前广泛认为与外伤、挤压等机械性刺激、胚胎发育异常、免疫反应等因素有关。男性居多,可能与雄激素影响炎症调节有关[4]。耳郭假囊肿为缺乏上皮组织的囊肿[5]。该病治疗的关键在于使囊腔消失、囊壁粘连、囊液不能再生从而治愈。此外,减少复发及耳郭增厚、变形等并发症,降低患者治疗的痛苦及费用也至关重要。
耳郭假囊肿的治疗方法较多,保守治疗如囊腔内注射药物(如曲安奈德[6]、高渗葡萄糖、硬化剂等)、抽囊液后绷带加压包扎、石膏压迫、磁石吸引[7]、持续负压引流[8-9]等;手术方法有囊肿刮除术、开窗术、囊壁全切、假囊肿开窗[10]、囊壁部分切除[11]以及各种联合治疗[12-13]等,但疗效不一,均有复发,感染,耳郭变形、畸形的可能。目前国内比较普遍的治疗为耳郭假囊肿的前壁软骨切除,疗效确切,但是患者需要住院手术,创伤大。在本研究中,我们在耳郭前壁切除的基础上尝试改良开窗法。其机制是,采用改良长方形皮肤切口有利于术中囊腔内彻底搔刮,破坏囊壁结构,而且碘酊烧灼进一步破坏残留纤维膜的结构,减少复发。此外,长方形开窗术损伤小,操作方便,特别适用于2处解剖部位以上的囊肿。
耳郭假囊肿前壁切除后不留死腔是治愈的关键。临床术后常规处理为绷带加压包扎,但绷带加压包扎后患者术腔及头痛明显,难以忍受,严重影响睡眠及生活质量,且容易引起绷带松动、脱离等,患者难以配合,而加压包扎不够会导致局部空腔形成,耳郭增厚甚至复发,从而导致治疗失败。因此,为了避免加压包扎给患者带来的巨大痛苦,同时保证包扎囊腔的前后壁紧密粘连,我们开窗后刮净囊壁的纤维膜,然后采用荷包缝合,在囊肿周围一圈的对穿缝合后,再加上囊肿中央的荷包压力,使前方的皮肤与后方的后壁紧密相贴。既消除了死腔,防止囊肿复发,又可减轻因绷带加压包扎带给患者的痛苦,且改良的荷包不会松脱,压迫紧密,有效避免了死腔的形成。
在表1可看出,门诊改良组的效果与住院治疗组的效果差异不大,无一例复发。但住院治疗组的治疗时间及费用远远大于门诊改良组,术后疼痛程度也比门诊改良组大,疼痛时间长,这与绷带加压包扎有关。门诊改良组在保证手术效果的同时,也为患者节省了治疗时间和费用,减少了患者的术后疼痛。
改良手术的优点:①避免了前壁大片切除软骨,避免了部分患者术后耳郭畸形的并发症,恢复快;②手术操作简单,在门诊即可完成,尤其适合基层医院;③保留耳郭软骨,避免了耳郭变形的并发症;④创伤小,对累及2处以上解剖部位者治疗有明显优势;⑤大大节省了患者的治疗时间及费用。
综上所述,改良开窗法治疗耳郭假囊肿疗效确切,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前提下节省了治疗时间及费用,降低了患者的术后疼痛,社会效益显著,在门诊,尤其是在基层医院即可应用,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