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好“四场硬仗” 助力脱贫攻坚

2018-07-27王勇平文叶飞

当代贵州 2018年23期
关键词:江口村民群众

文_王勇平 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文叶飞

江口县聚力打好农村公路“组组通”、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四场硬仗,有效推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确保贫困群众学有所教、住有所居、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弱有所扶。

今年以来,江口县坚决扛起脱贫攻坚整县退出政治责任,聚力打好农村公路“组组通”、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四场硬仗,持续掀起脱贫攻坚“春风行动”热潮,有效推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

一条通组路 满系盼归情

“我要养牛。”“我要种植中药材。”“我想扩大蜜蜂养殖规模,再发展400桶。”走进江口县双江街道镇江村毛坪组,村民杨再福、杨乔兵、杨会乔正谋划着今后的发展,昔日冷清的村庄开始热闹起来。

镇江村坐落在梵净山脚与江口县城之间,各村民组大都分布在公路沿线,地势平坦,唯独毛坪组孤零零地位于海拔800多米的大山深处,只有一条羊肠山道连接山下。

农货不下山,发展寸步难,毛坪组的村民吃够了“路不通、业不兴、民不富”的苦,纷纷背井离乡外出谋生。短短十余年间,全组44户120多人留下来的不到10人。

2017年,江口坚持把改善通行条件作为民生之重,集中力量补足交通短板,破解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制约瓶颈,彻底解决服务农村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随着全县农村公路“组组通”项目建设的全面告捷,4.5米宽的水泥路随着山势蜿蜒而上,给毛坪组村民带去新希望。

路通了,村民纷纷返乡发展。“我回来后试着养殖了10桶蜜蜂,效果不错,蜂蜜还没割就有人订购了,大半年时间卖了170多斤蜂蜜,净赚2万元。”在外务工的杨再福在路修通后第一个回到毛坪,如今生活越来越好。

据统计,去年以来,江口县累计整合资金12.26亿元,投入“组组通”和“通村通组路网全覆盖”工程建设,共建成通村通组公路1000多公里,实现所有建制村寨通村通组公路100%硬化,极大地改善了农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一业昂首舞 百业气象新

“山翠水碧映侗乡,和风拂柳赛苏杭;天籁起处莺歌舞,农家乐在诗画廊。”走进江口县太平镇寨沙侗寨,青石板路连接到每一户农家小院,一栋栋整齐干净的侗寨吊脚楼围绕着寨中心高大的钟鼓楼,处处散发着美丽乡村与传统民俗交融的和谐之美。

村民杨元菊在钟鼓楼旁经营了一家叫“侗家驿站”的农家乐,生意红红火火。

“几年前,这里还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脚泥、环境脏乱差的贫困村,大部分村民不是外出务工,就是到梵净山抬滑竿卖苦力,妇女在家务农,人均年收入不足千元。”说起过去的苦日子,杨元菊满心酸楚。

如今,寨沙侗寨搭乘乡村旅游发展快车,驶入小康生活。全寨像杨元菊一样从事乡村旅游开办农家乐的有74户,旅游从业人员达300多人,占全村总人口的88.32%,去年村民年人均收入达3万多元。

一业昂首舞,百业气象新。江口立足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优势,紧扣“一带双核”旅游规划,深入推进实施“一业带三化”发展战略,积极推动大生态、大发展、大健康、大文化、大扶贫与大旅游互促共融,发挥旅游业的带动作用。

同时把握创建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机遇,按照“景城融合、农旅一体、接二连三”的发展路径,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精品果蔬、生态茶园等生态特色产业,进一步推动绿色化、高质量发展。

截至目前,全县建成4A级旅游景区3个、3A级旅游景区2个;建成4个省级、5个市级、8个县级农旅结合的农业园区和3个旅游关联度高的特色产业园区;建成生态茶园18.92万亩,种植精品果蔬15.762万亩、中药材1.2万亩。

搬出新天地 迎来新生活

去年以来,江口县累计整合12.26亿元资金,建成通村通组公路1000多公里,实现所有建制村寨通村通组公路100%硬化。图为江口县双江街道磨湾社区观音山通组路。(江口县委组织部供图)

“真是做梦都没想到,我都几十岁的人了,还能换个新活法。”4月25日,江口县闵孝镇举行易地扶贫搬迁户分房抽签仪式,搬迁户刘春发领到新房钥匙后喜极而泣。

刘春发是闵孝镇双屯村电山组村民,电山组是村里最偏远落后的地方,村民居住较为分散,交通极为不便,更谈不上有什么像样的产业。长年来,刘春发一家四口蜗居在不到40平方米的老木房里,生活环境和生产条件恶劣。

搬还是不搬?跟大多数搬迁户一样,刘春发的心里也是七上八下,“搬吧,田土咋办?不搬,一辈子窝囊”。

为打消搬迁群众顾虑,闵孝镇做足了功夫。3月29日,该镇组织首批73名搬迁群众代表前往江口县凯德张家湾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参观,提前让搬迁群众了解户型设计、周围环境及后续管理服务相关政策等。

“搬迁房的环境确实好,房子设计得很漂亮,交通也非常便利,关键是我妻子身体不好,常年患病,这里看病就医、务工都很方便。”参观后,刘春发坚定了搬迁信心。

在江口县,像刘春发家一样,搬出大山、住进新房的群众大约还有3000多户12000多人。

江口县全面落实“六个坚持”,创新实施了以就业岗位“定”搬迁人数、破生活保障问题,以群众意愿“定”搬迁地点、破“穷窝”难移问题,以户籍人口“定”安置面积、破大小不均问题,以家庭情况“定”脱贫举措、破腰包难鼓问题的“四定法”,确保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同时,江口还紧紧围绕“五个三”要求,抓好农贸市场建设、小区管理、移民党建及就业、就学、就医保障等后续扶持和管理服务工作,进一步提升搬迁群众的满意度。

筑牢三保障 幸福奔小康

“救护车一响,一年猪白养;住上一次院,三年活白干。”群众中流传的顺口溜,道出了过去贫困山区群众不敢生病、不敢看病、看不起病的现象。

如今,这一现象已得到极大改善。26岁的江口县民和镇凯里村低保户杨康患毒血症在县医院治疗两个多月,各种费用花了近30万元,医院也没催他交款。

“因为政府对贫困户大病就医超过1000元以上部分实行全额减免,经过多重补偿、救助后,治疗费用个人最多只出1000元。”杨康为记者解释道。

近年来,江口县整合扶贫、民政、社保等部门资源,建立起“基本医疗补偿+大病保险补偿+民政、计生医疗救助+医疗费用减免+非医疗费用救助”多重医疗保障体系,不断筑牢困难群众“医疗保障网”。

按照脱贫攻坚“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标准,该县始终坚持把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三保障”作为实现稳定脱贫的重要标准,创新思路、落实责任,专门制定出台脱贫攻坚的“江口标准”,量化具体实施细则,不断提高保障水平,筑牢民生底线,兜实民生福祉。

截至目前,江口县在“三保障”方面累计完成危房改造1280户,实施“五改一化一维”人居环境改造工程2万余户;落实教育补、资助资金3921万元,惠及近6万名学生;落实完善“四重医疗保障”一站式结算,补偿资金达1018.04万元,补偿比例达92.74%,贫困户新农合参合率达到100%,确保学有所教、住有所居、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弱有所扶。

猜你喜欢

江口村民群众
西瓜种植让村民过上“甜蜜”日子
科学种植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鹿寨江口宝塔与柳宗元诗
走进苏村,共赏苏村民歌
盏盏路灯照亮村民“幸福路”
多让群众咧嘴笑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The Chinese Olympic Committee
江口寻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