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审计质量评价浅析
2018-07-26张军周金杨孙业鑫
张军 周金杨 孙业鑫
摘 要 加强审计质量评价,是强化政府审计质量管理,确保审计质量的重要途径。本文在客观分析了审计质量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政府审计质量评价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 审计 质量评价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随着各级政府对审计质量的越来越重视,审计质量评价工作也得到多方的关注,审计质量评价朝着规范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但在执行过程中,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审计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和建立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需要下大力研究和解决。
1审计质量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
1.1相关法规制度不够完善
有效开展审计质量评价,必须以建立统一规范的审计质量评价法规体系作为基本前提和保障。国家审计署颁布的《审计工作质量考评制度》,对审计工作质量考评进行了规范。各级审计部门在审计质量管理过程中,从不同层面和角度也制定了审计质量评价的工作规则与技术规范等,为规范审计质量评价行为和程序提供了制度保障。但是,现行的审计质量评价体系还存在着一些缺陷:一是可操作性有待提高。目前各单位的评价体系仅对评价的主要内容和易操作的部分进行了界定,而对其它相关的内容和难操作的部分则基本没有涉及,或者规定不够详细,从而降低了评价的可操作性;二是法规制度的立法层次低。即各单位现行的审计质量评价制度,大多是以各级审计部门以规定、规章或办法的形式发布,尚未上升到法规制度的层次,有得到相应权力部门的认可,立法层次相对较低,且对评价结果的运用很少涉及,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评价的效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评价体系的权威性无法得到保障,最终影响评价效果,甚至使评价工作留于形式。
1.2评价主体范围相对单一
制度的实施要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除了要保证有健全的相关法律制度以外,还要具备精干高效的评价主体作为依托,从而更加有效和可靠。然而,审计质量评价的主体范围相对单一。《审计工作质量考评制度》规定,“审计工作质量考评应当遵循按级负责、定期实施,区分对象、统一标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这里只涉及上级审计部门对所属审计部门审计质量的评价。对不同隶属关系的审计部门间的同业互查、审计部门内部自主评价等未见提及,加之不同主体所采取的考评方法、制定的考评指标和标准,以及采取的考评程序也不一致,这样的评价体制并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评价体系,评价的范围和内容也就不够全面,从而制约了评价体系的最佳效果。
1.3评价指标体系不够系统完整
现行的审计质量评价体系多是各级审计部门自行制定的,在评价体系的内容、指标和标准设置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使得考评结果的参考性和可比较性受到制约。此外,由于缺少统一的规范,目前审计质量评价指标的设置上存在着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侧重于合规性评价,而忽视效益性考评。主要评价审计是否符合现行的制度规定,而对审计所产出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评价不够充分,缺少对审计工作综合分析与全面评价,使得评价的结果带有一定的片面性;二是评价指标设置呈平面化和单一性特征,多迎合上级审计部门的需要,对其他主体需要考虑较少,无法满足不同层面、不同主体、不同项目的立体综合评价的要求;三是缺乏量化评价指标。未能将审计质量评价工作分解成一系列具体的、可测的、行为化和操作化的指标体系,影响了评价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1.4评价结果缺乏约束力
一般来讲,审计质量评价体系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用途:一是作为衡量审计质量的现实依据;二是作为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规范和改进审计工作的重要参考;三是作为明确和解除审计部门审计责任的重要途径。然而,由于目前审计质量评价的制度不健全,主体不全面,考评程序、指标和标准不科学,加上评价工作刚刚起步不久、尚不够成熟,使得评价结果应用的约束极其乏力。比如,实践中,评价结果多作为评选优秀审计项目的依据,而对其中肯定的成绩、揭示的问题、明確的责任、提出的解决方案等,以及对相关部门、单位及责任人等并没有明确的直接约束。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审计质量评价功能作用的充分发挥,也不利于评价工作的深入开展。
2加强审计质量评价的对策措施
2.1树立正确的评价观念
从哲学的角度来理解,价值即意义,有意义必然蕴含其价值所在。对审计质量进行评价,其目的是充分调动审计人员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审计质量。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加强审计质量评价,首先要与正确的质量评价观结合起来,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运用合理的方法和手段,只有这样,评价才能体现其现实的意义和良好的效果。因此,审计质量评价的主体,要树立正确的评价价值观,客观地看待评价工作。要充分认识到审计质量评价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规范审计工作,提高审计质量,同时也是实施有效激励和完善的有益过程。只有树立正确的评价价值观,才能建立起一支高水平的评价组织体系,也才能真正把评价工作落到实处,真正提高审计质量评价体系的运行效果,促进审计质量稳步提高。
2.2加强审计质量评价宣传教育
审计质量评价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均未得到较大的发展,其中既有客观条件的限制,也有各级审计部门和单位领导对审计质量评价缺乏足够重视,主观认识不足的原因,导致审计质量在低水平徘徊。要实现审计质量评价的常态化发展,各级、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加强对审计质量评价的宣传,使评价理念深入人心,提高各级审计部门和单位领导对对审计质量评价工作的认识,评价工作的顺利开展作好舆论准备、取得各方面的配合,要充分认识到质量评价与考核是审计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积累评价的知识、技能和经验,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益的重要途径和基本措施。审计质量评价的宣传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如以立法的形式、通过各种总结或报刊杂志等多种宣传方式,为审计质量评价创造一个良好的行为环境。
2.3健全审计质量评价组织机构
审计质量评价是一项综合性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建立高度权威的领导机构,吸纳各方面的评价专家,才能有效实现评价的目的。一是成立审计质量评价委员会和评价小组。在各级审计部门内部设置评价委员会,主要负责审计质量评价具体操作指南的制定和评价计划的制定和下达,并为开展审计质量评价提供指导,同时负责承担具体审计工作的复议和复审,以及负责优秀审计项目的评选等工作。二是尝试建立审计同业互查制度。可在上级审计部门的领导下,由各单位审计部门组成评价组,跨部门进行互查互评,提出具体评价结论、意见和建议。由于评价组与被评价单位不存在隶属关系,排除了不必要的干扰,评价组的独立性得到有效保证,得到的评价结论更加客观、公正。对于部分非涉密项目中,也可采取聘请注册会计师进行质量审查的方法。
2.4完善审计质量评价的法规制度
法规制度是开展质量评价的关键环节。只有以法律、法规、规定的形式把评价工作确定下来,评价人员在进行评价时才有法可依。一是制定审计质量评价体系的法规制度。要加快审计质量评价的法制化建设步伐,在《审计基本准则》等现有审计法规中增加审计质量评价的内容,要对《审计工作质量考评制度》进行细化,并制定具体的评价方法和工作程序、评价指标设置及标准确定,以及评价结果应用等一系列統一的审计质量评价制度规范,对评价工作规则、工作程序、组织方式及结果应用等进行明确,并对相关行为主体的权利和义务进行界定等,从而加强审计质量评价工作的约束力,为有效开展审计质量评价工作奠定必要的法律基础。
2.5建立动态的审计质量评价信息库
建立审计质量评价信息库,不仅有利于收集、查询项目资料,及时反馈评价结果,而且可以为提高审计人员的工作能力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评价信息库应包括以下内容,一是建立审计项目档案库。收集一定时期内的审计项目立项、组织实施全过程的数据资料。二是建立审计项目质量评价档案库。将一定时期内对特定审计项目进行审查、评价的相关材料进行收集、整理。三是建立评价专家数据库。分审计项目类别,对评价专家进行归类,建立一个完备的专家数据库。专家可以受聘处理具体的评价工作,也可为具体审计项目提供咨询和建议,为加强审计质量评价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 李喜云,徐丽.基于平衡计分卡企业内部审计质量评价体系研究[J].商业会计,2012(01).
[2] 豆雪玉.关于提高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评价的研究[J].企业导报,20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