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018-07-26彭秀清
彭秀清
摘 要 语文是集语言工具和人文因素的学科,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遵循素质教育理念,用素质教育的方法才能达到目标。
关键词 语文 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首先要弄清语文素养的念义。语文素养应由以下因素构成,一是掌握语文作为学习的语言工具,能够借着工具书(字词曲及相关资料)解决学习中的生字词,读音,字形字义,能运用于句中。作业有用词造句,在语言交流中是运用于语段之中,能准确表达意思,无论书面表达还是口头表达。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学了语言能读懂其它学科的教材,能阅读课外书籍,就能写一般的记叙文(小学生注重记叙文训练),和读书笔记。文学素养包括能读懂文学作品,如故事、小说、诗歌、散文等,并能理解其文学作品表达的情感。要培养提高学生的这些素质,应从几个方面着力,一手抓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即字词拼音,阅读分析课文,并抓作文教学,作文是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要写好作文,单靠课文所学知识不够,还须进行课外阅读,来丰富知识,开阔视野,以课文教学促进课外阅读,以课外阅读来反促进课堂学习的效率。课堂教学要废除注入式,采用启发式。摒弃三中心(教材、课堂、教师三中心)代之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例一,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思维得不到有力的发展。能力提高极其缓慢。而以学生为主体,则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以学生为主体,课堂上就要营造愉快的氛围。教师的教态要大方,不过分严肃也不过于随便,幽默风趣的语言,以优美的姿式助说话,积极鼓励学生敢于发言的精神。有时还可以采取开放式。讨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特别是差生,他们在大课堂里是无胆量发言的,但在小组讨论却可以无枸束地发言,这就是面向了全体。又培养了合作精神。在这种氛围里,学生思维活跃,在讨论(也有争议)中,激发了論辩思维,使知识内化为能力。
作文教学要打破传统的注入式,即老师主讲,从审题立意到谋篇布局到写作方法都讲一篇,再让学生写。这样就等于给学生拄拐杖,长期如此,学生的能力始终得不到提高。要改变这种扶着走的形式,就要以学生为主体。如出一个题目一字不讲,让学生自己审题,自己构思,自己写。豪无顾忌地写了再说,这叫写放胆文,放胆文必定存在很多问题,也许审题不准,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也许下笔无素材,也许构思不精巧,表现力差。但本子收上来,浏览一遍,找出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问题进行讲评。讲评后再让学生以原题重写一篇。这次的作文必定会克服以上的很多缺点,这样作文水平提高必快。作文训练一学期的次数有限,还应加强课外阅读活动。课外阅读一是提高阅读能力。二是提高写作能力。作文素材的来源,一方面来于生活积累,一方面来于阅读之中,古今中外的各类知识,都可以阅读中获得,不扩大阅读,就如同井底之蛙。阅读广泛,就如坐着直升机摄猎世界奇观。非洲从没见过,阅读后非洲的奇观就展现在眼前。那茫茫大沙漠,几十度高温热不倒那些热带动物,那里的人们穿着极少的衣服,住在圆形而简陋的草篷泥墙屋里。真是一道热带风景线。没去过岛国吗,阅读又为学生展现了岛国的风情。那一望无边的大海,对远离大海的四川盆地的学生,真如从井底飞到了天空,见到了一个大世界,大海一碧万倾,波涛滚滚,海燕翻飞。岛上的椰子林,槟榔树,还有叫不出名的亚热带的花花草草,树林中的从未见过的亚热带动物,都是那样的吸引着小学生。这是扩大视野的作用。
阅读还有改变人的思想的教育作用。也曾有个学生,平常玩世不恭,总喜欢欺负弱小或搞恶作剧取乐。有一次上课,他把前排的女同学的头发拴在椅子上,下课时,那位同学站起来头发便扯到椅子,疼得大喊,出了洋相。逗得全班同学哈哈大笑。还有一次,有个小同学不慎踩到了他的脚,给他道了歉还不放过,扇了小同学一个耳光。他就是这样一个人,但有一次,他阅到一个故事。说有一个学生平时太捣蛋,见了谁的狗都要用石头打它。看见田里放牧的羊子,也要用鞭子猛摔一鞭,打得羊子一阵惨叫,他心里象吃了密糖一般甜。有一次,他去峨眉山旅游,在洗象池看见一个猴子向他要东西吃,他的手又痒了,从路旁折一根树枝向猴子甩了一鞭。这猴子一躲闪没被打着,大叫一声,随即周围躲着的猴子一齐跑了出来,围着他嘶咬抓扯,泄愤够了才离开。可怜这个学生全身被抓得浑身是血,被后面赶来的父母送到山下医院坐了三天医院才回了家。
这个故事也深深地触动了他玩世不恭的心灵,自己现在是这样的不爱护动物,养成了习惯,如果有一天也去外地旅游,难免不会遇到意外的事情。落得的下场也许比那位孩子更惨。从此,他坚决改掉了玩世不恭的不良习气。这又是阅读改变习惯的又一例证,能从阅读中吸取生活营养改变自己的,这也是语文素养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