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度校企融合的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2018-07-26张丽娟刘暐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8年18期
关键词:双师应用型校企

张丽娟 刘暐

在新形势下,基于校企深度融合培养应用型人才是高校提高办学水平的重要环节,高校需要结合企业人才需求来不断的探索新兴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加快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本文首先分析了基于校企深度融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然后针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中所存在的诸多方面的问题,尝试构建校企深度融合的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相关领域人士提供一些思路。

近年来,伴随我国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逐年加大。在这种背景下,高校急需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输送一批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在新形势下,探讨基于校企深度融合的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性意义。

一、校企深度融合的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意义

从总体上来看,基于校企深度融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注重职业教育和学历教育的结合,所培养的应用型人才需要具备较高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以及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实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具有着一定的必要性,本文将其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为社会输送高水平的应用型人才。由于高校所涵盖的学科领域多且复杂,并且从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学科交叉的现象,教学资源丰富。因此,采用产学研相结合的模式,高校与企业有效的对接,基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来不断的调整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式,有助于避免企业岗位与高校人才之间的矛盾,进而避免了高校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与社会相脱节。由此可见,采用基于校企深度融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为社会输送一批高素质水平的应用型人才。

第二、为高校构建人才培养体系提供一定的参考。众所周知,工程实践教学资源来自于现代社会的各个不同的领域,高校基于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来实现与企业的深度沟通与对接,能够为高校制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提供一定的参考。

第三、可以有效的解决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就业问题。高校与企业各自发挥优势,基于双方利益分配的需求来实现深度对接,有助于解决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就业问题,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可以说,这已经成为了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就业通道。

二、校企深度融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对校企深度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仍处于起步阶段,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必然存在着诸多层面的问题,需要引起相关领域人士足够的重视,本文把这些问题主要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缺乏有效的保障机制。目前.我国的大多数高校在实施校企合作过程中,还未能形成健全的保障机制,缺乏具有权威性的校企合作条例以及规章制度,缺少对企业考核奖励的办法,没有形成相关的奖惩激励制度,导致地方企业的参与积极性不够。

其次,企业缺乏合作的热情。众所周知,在具体的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培养过程中,企业也需要承担一部分的教育费用,从目前大多数企业的经营现状来看,还把追求经济效益作为企业的第一要义,未能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对于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缺乏热情企业与学校的人才培养对接过程中出现问题。

再次,缺乏实践教学基地。由于应用型人才的实践教学培养需要资金的投入,一些高校为了节约开支,在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尽可能的减少开支,而通过模拟系统来完成实践教学环节。这种情况下,实践教学流于形式所谓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无异于纸上谈兵。

最后,缺乏双师型教师。为了培养具备较高素养的应用型人才,还需要引进双师型师资队伍,然而,大多数高校教师仅仅具备较强的理论知识,缺少实践工程经验,无法对学生展开科学有效的实践指导。

三、校企深度融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本文把相关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建立实践教学与就业基地。高校要最大限度的利用企业实践教学资源,加强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力度,进而为校企深度融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机制提供依据。同时,通过建立实践教学与就业基地,还能够有效的解决学生培养中企业与学校对接融合问题。

第二,积极探索校企深度融合的实施路径。具体来讲,高校还需要从教学方法改革,人才培养方案的改进,双师型教师培养,教学内容调整等多个方面推进校企的深度融合。另外,还要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情况以及社会的发展情况进行探索。

第三,提高人才需求与人才培养的契合度。从国家、政策、人才、市场等多个视角来探索校企深度融合机制中所存在的问题,从生产管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就业指导、技术开发、教学管理、专业设置等多个层面来对学生的岗位训练、课程设计、科技创新、实习、毕业设计等环节的融合对接进行研究,并构建校企对接的模型。

四、校企深度融合的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首先,构建校企对接长效机制。要建立健全有效的管理制度,为校企深度对接提供重要的制度保障,安排专门的负责人来组织对接融合事项,成立联合教育指导委员会,并推出基于校企深度融合的教学方案,科学合理设置课程,制定奖惩激励制度等。

其次,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高校要尽可能的加大实践教学基地上的资金投入力度,形成多位一体的教学实践体系,來满足应用型人才科研、实训技能培训等方面的需求,这是校企深度融合的基础和前提。

再次,打造双师型教学团队。高校可以聘请企业的资深工程师,通过开展讲座的方式来向师生传授多年的工程实践经验,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高校也可以派本校的教师到企业一线进行实践或者继续进修,实现人才资源的共享。由校企深度联合共同打造双师型教学团队,采用模块化教学的方式,在校企双导师参与教学的新模式下,实施模块化教学。在双导师的引导下,充分调动学生的实践积极性,鼓励学生到企业生产一线进行实践,进而提高了自身的实践能力。

最后,基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学校要定期进行企业对人才需求情况的调研,并基于这些调查报告,来进行动态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当然,这一个过程需要有企业相关工作人员以及高校教师共同完成,把企业实践以及高校教学学习到的知识尽可能多的融入到教材中,共同设计合理的课程体系。

猜你喜欢

双师应用型校企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林秀娟 茶业“双师”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依托附属医院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