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微课在PLC技术应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2018-07-26胡颖勤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12期
关键词:微课

胡颖勤

摘 要 随着我国高职高专教育水平日益提高,结合互联网的时代背景,微课在PLC技术应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使得高职高专的课堂教学更具有多元性、综合性。本文结合高职高专学生的教学实例,探讨了微课在PLC技术中的应用,以及对电器工程类课程的教学模式所具有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 微课 PLC技术应用 高职高专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发展取得巨大的成果,为我国高职高专的教育发展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微课在PLC技术应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不仅有效的解决了现阶段PLC技术应用课程在教学环节中所存在的局限性,而且与高职高专学生实践性较强、思维活跃的学习特点相符合。一方面,微课作为新技术与高职教育的结晶,充实了PLC技术应用的课堂教学,为高职高专学生提供了广阔的资源平台,针对性地解决了我国高职高专学生学习时间不足,技术交流匮乏等问题。另一方面,结合我国的教学大纲以及PLC技术应用课程的教学目标,微课对PLC技术应用课程进行了科学明晰的梳理,优化技术资源,通过微信推送的方式,为高职高专学生提供了一条全新的学习途径,提高了我国高职高专学生的知识水平,为今后我国教育模式的创新改革提供了借鉴经验。

1微课的设计

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表明,科学合理的将多维的教学手段进行融合,使各种教学模式在教学环节中相辅相成,有效的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微课在PLC技术应用教学中的应用,紧密借个高职高专学生的学习实际,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提高了PLC技术应用课程的教学质量。微课结合自身得天独厚的技术优势,在其课程设计过程中,以“两前提,三策略,四阶段”为要旨,具体而言,“两前提”充分联系高职高专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特点,以简单有趣、科学实用为前提对微课的教学内容进行编排;“三策略”是针对PLC技术应用的课程特点,制定针对性较强的选题策略,与电气工程教学内容相符的教学策略,对PLC技术应用进行多维展示的表现策略;“四阶段”针对微课的技术操作特性,微课的制作可分为课题选择阶段,教学设计阶段,课间制作阶段和课程录制阶段。

1.1确定微课选题

在制作微课的前期阶段,通过对PLC技术应用课程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习者特性的综合分析,对微课进行科学合理的选题,一个良好的微课选题可以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确定微课选题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对微课教学进行准确的主题定位。确定PLC技术应用的教学内容,明确授课的重难点,使微课具良好的针对性、目的性、实践性。因此,为了使PLC技术应用课程的知识要点与微课技术更好的融合,在确定微课选题时,宜最大限度的满足详实的选题要求,使PLC技术应用课程的主题内容通过新技术得到准确科学、详略得当的表达。

1.2微课开发途径的选择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日益趋向多元化发展,为微课的开发提供丰富多样的技术途径,例如相机录制、摄影棚录制、甚至是简单快捷的手机录制等。因而,在对微课的主题进行科学准确的定位后,结合现有音频制作手段,紧密围绕微课的课程选题,对微课的开发途径进行合理的选择,使得技术与主题相互顺应。同时,在对微课的开发途径进行选择时,也要适当的考虑经济因素与社会因素。

1.3微课教学设计

一般情况下,传统的教学设计主要综合考虑课程内容、教学目标、课程与学习者的特性、教学资源、学习评价等因素。微课,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创新升级,因此,在微课的设计过程中,也同样需要考虑此类因素。相比之下,微课与传统教学的不同点在于,微课在传统教学设计考虑因素的基础上,更具有针对性,教学目标更为突出明确,在教学设计中着重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习特征进行考虑。

1.4微课的评价设计

为了更好对学习者提供高质量的微课课程,在学习者使用微课进行学习后,对其使用感受进行搜集研究。通过学习者的直观感受,建立起微课的评价体系。微课的评价体系主要包含阶段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其中,阶段性评价是针对微课制作过程中选题环节、内容设定和开发途径的评价,总结性评价主要为用户使用后的从微课整体入手所进行的综合评价。

2 PLC技术应用微课设计

2.1确定选题

通过对PLC课程的分析研究,以及对课程内容细节的掌握,知识点的转换,对PLC硬件制造过程的认识和了解,电动机正反转plc课程分析,十字路口信号灯PLC控制等多个课程。

2.2选择开发途径

微课的开发途径具有有多样化,能够对现有的知识点进行了解和掌握并熟练运用,能够最大化的应用所有的软硬件设施,这样能够有效的降低产品生产成本,有助于微课的研究与开发,采用多种方式对微课进行制作和开发。例如PLC课程的组件研发,其中涉及的知识内容比较简单,易于掌握,容易操作,可以采用屏幕录像专家进行录制的方式。但是十字路口信号灯PLC控制则应用了PLC的接线和调试,其中复杂程度高,不容易掌握操作过程,所对视频镜头的转换要求比较高,所以可以采用高清录像机来进行录制。

2.3微课的教学设计

根据不同特点的学生自身要求进行制定,不同的微课教学内容,在进行教学内容的制定后,再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授课,例如在十字路口信号灯PLC控制的相关课程学习中,通过采取理论学习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集中实践和理论课程应该达到相同时长的课程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应当采用示范教学和任务布置教学模式相结合,其中一班的微课教学设计分为课程学习、课程回顾、任务布置、任务分析、任务完成多个课程环节。

在任务回顾的环节中,应当对实践的内容进行录制回放,并指导学习学生进行回顾复习,并对其中的错误和不当操作进行及时纠正和讲解。在十字路口PLC控制信号灯的任务布置中,任务要求学生对视频动画中的课程进行学习并分析,分析其所涉及的知识点并对课程内容进行熟练掌握。在定时器的课程学习中,由于知识点内容比较复杂,可以引入PPT课件和相关视频课件,对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讲解,世界上能夠掌握知识点,并熟练应用,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4学习资源设计

本课程所制作的微课,其内容都是由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其中,理论方面有工作流程、基本原理和概念讲解等,实践的方面主要有PLC设计、编程、调试过程中的操作步骤。一般情况下是通过微课中的图文来讲解概念和PLC的基本原理,再通过微视频的形式来直观、详细地呈现实际操作。进行这些学习之后,还可以使用问卷调查或者老师们根据课程设计的课后测试题,来对学生们进行检测与评价。

在微课制作的媒体设计方面,需要搜集很多很多课程相关的图片以供制作图文资料,因为这样有利于学生在老师们讲解课程时更加印象深刻,更容易理解记忆一些基本概念;此外,选用手机或者高清设备录制微视频之后,再使用视频编辑软件来对微视频进行简单的编辑以及添加字幕等。

3微课的应用探究

3.1微课的应用平台

在当今这个发达的互联网时代,需要全新的学习方式。同时,微信作为这个时代非常流行的一种产物,它易操作,又有很好的共享性、开放性与协作性,这都为能够达到知识的协同建构提供了很好的条件,此外,很多人都喜欢使用微信,特别是职高学生。因此,完全可以用移动学习的方式来改善和提高目前的学习效果。

当老师们完成一节微课的制作设计之后,面临的最大问题便是该怎样让学生们更有兴趣、更方便高效地去接纳和学习微课。移动学习是学生们学习微课的一种主要方式,微课程是以教学设计思想为基础来设计的,它将原来上课时讲解的一个知识点的精华部分,用多媒体的技术做成五分钟左右的视频或者是音频,然后通过手机或者平板电脑这些移动设备,将微课发布到相应的微信公众平台上面,学生们就可以随时随地查看学习微课了,老师们也能在后台了解到学生对微课的学习情况。比如,对其中某一部分的知识反复地阅读,使学生们了解到学习的重难点是哪些知识。巧妙地将微课程和微信结合,这样一来,不但可以带动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而且学生们可以通过微信自主学习,完全实现了翻转课堂。

3.2微课的应用效果

3.2.1改善了学生们的预习效果

对于电气工程专业的学生们来说,PLC技术应用是一个新的专业课程。它最大的特点就是抽象难懂,因此老师直接授课很可能达不到教学的理想效果,准备微课程便成了不可缺少的一步。老师们在教学之前,通过微课程准备好课程相关的知识点,比如WinCC软件应用、Step7软件应用和PLC硬件连接及认识等。通过对这些微课程的学习,学生们大大提高了预习效果,能够更快地进入到项目学习中。

3.2.2微课程在老师们的教学过程中起到了过渡的作用

在新课程开始以前,先进行一小段的微课来导入学习,这种感官教学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们的兴趣,而且教学效果非常好。

3.2.3微课体现了课程体系中的重难点

对于这种项目化的教学模式,学生们需要课后掌握很多与之相关的知识,老师们在此的作用是引导。一般来说,学生们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和学习能力是有限的,作为新媒体的传播方式,微课就可以多次使用。

3.2.4微课也给老师们带来了新的挑战

由于微课需要使用视频制作、PPT制作等多种手段,所以老师们在制作微课的过程中,不但需要熟练掌握这些相关工具使用的方法,而且要对课程有所研究,要在微课中体现出“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这就意味着老师们不但要会教学,还要掌握使用现代化、多元化的教学手段,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提高了老师们的业务水平。

参考文献

[1] 丁会群,高阳,王志萍,彭迈.教育改革背景下PLC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现[J].中國电力教育,2014(35).

猜你喜欢

微课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让高中数学学习活动真正发生
微课,清朗夜空中的一颗星
基于EduSoho的微课平台搭建与应用
高中地理微课教学探索
微课在九年级数学复习中的有效应用
“微课”再解:回归应用价值的认知
高中政治微课设计探讨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