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堂教学中的引导艺术
2018-07-26薛德顺梁锦才
薛德顺 梁锦才
【摘要】小学生由于诸多因素,课堂教学中不可避免的会发生思维疏忽、偏向或终止现象,因此老师的引导就会变得尤为重要。作为教师,应该要利用好多媒体,用幽默的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恰当引导,让学生更加开心快乐地学习。
【关键词】课堂教学 引导艺术 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1-0169-01
小学生由于自身年龄的特点、知识构架、教材,以及目标、手段等多方面因素,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思维障碍,发生思维疏忽、偏向或终止现象,所以老师的引导就会变得尤为重要。那么老师应该如何引导和启发学生产生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欲望,并将思维导向深入,促使学生产生顿悟,越过思维障碍,流畅思维呢?下面浅谈一些做法。
一、要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是语文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因此,我们就更有必要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那么我们如何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呢?
1.利用好多媒体。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使学生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且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思考,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改变了传统教学方式,电子教学课件成为教师的主要教学工具,相比于板书而言,它更具直观性,使用起来也更为便捷,教师在课堂中能够迅速切换教学内容,降低了教学资源的浪费,实质上提升了课堂的教学容量。多媒体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为真实自然地环境,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起来。
2.用幽默的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上课的时候多和他们开一些和课文有关的小玩笑或是自己的经历,使他们有兴趣听课,还会让他们有亲切感,这样就会使学生集中精力认真听课。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注意力容易分散,用精彩的导入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但时间上不会持久,很难保持整节课。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他们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就要放权,把课堂的主导权一部分下放给学生,让学生和教师一样成为课堂上的主角。教师的作用体现在组织和引导上,要竭力为学生创造一个适合他们兴趣爱好、个性发展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有话敢说,有疑敢问,不拘束,不扭捏,能放开手脚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体现,个性就能张扬,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就会加强,真正让学生的思维火花在无拘无束的课堂氛围中得到碰撞。这样,课堂气氛自然就会活跃起来。
3.利用音乐提高学生的兴趣。在课堂中适时地插入歌曲、插播音乐,既可以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又可以重新凝聚他们的注意力,使他们不再走神。
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習兴趣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如果教师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从教学内容中捕捉到学生“好之”甚至“乐之”的“点”,投其所好地切入课文,则能有效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达到以趣促学的效果。把学生的兴趣点作为工作的切入点,落脚点是以学生为本。教育方法多种多样,但根本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把学生培养成才。要实现这个目标,最重要的是要落实好“一切为了学生”的育人理念,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
教学中,我们不难看到这种现象:教师虽然组织学生自学、讨论,但总脱离不了“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出题你做题”的框框。这种做法,明显限制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想像力。因此我们需要改变这种局面。
每一个孩子都有与生俱来的无限的好奇心与想象力,对于每件事他们都喜欢问“为什么”,而对于老师来说这就是一个好机会,老师可以利用学生的种种好奇,循循善诱,因势利导,时时激发学生保持这种好奇心,还要让学生的想象力不受到限制,要时刻调动学生的奇思妙想,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浓厚的兴趣。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有句名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强调了兴趣的重要性。诚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内在驱动力量。在教学中,让他们开动脑筋,积极思维,提供更多机会让他们动手、动口、动脑,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去点燃智慧的火花。
那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之后我们要如何实施提问教学引导呢?
1.提问目的明确。老师提的所有问题都应该围绕着教学目的,都应该有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2.提问内容要紧扣学生的实际。即所提的问题应该能让学生通过对所学知识的分析、判断、推导等回答得出来,而不是超出他们的实际水平,让他们无法回答的难题、怪题。
3.提问时机要恰当,题目不要太多。否则会浪费其他同学的时间,会打乱老师课前设计的教学程序。
三、培养创新精神,尊重每一位学生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没有创新精神的民族是可悲的,一个没有创新精神的民族是难以在新世纪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教育的成败就看学生有无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语文学习中,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敢于发表不同见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热爱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让他们都感受到教师的关心。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该有一双善于发现学生“美”的眼睛,留心学生某一方面的优点、亮点,引导他们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发挥他们的特长优势,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课堂上尝到成功的甜头,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总之,教师的引导在教学中必不可少,特别是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角,那么教师的组织引导就显得更为重要,唯有正确的引导才能让学生更加开心快乐地学习。
参考文献
[1]李红文.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引导艺术特性[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5,No.32709:112-113.
[2]周登刚.讲求教学引导艺术成就高效课堂[J].成功(教育),2013,No.21120:67.
[3]梁耀仁.小学课堂教学管理有效性探析[J].小学教学参考,2014,No.70803:13-14.
[4]银广格.小学课堂教学再思考[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7,No.45109: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