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编辑的素养提升与内容创新

2018-07-26李滢

今传媒 2018年5期
关键词:传统出版新时代

摘 要: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使传统出版既面临挑战,也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本文在实践层面分析了新时代传统出版业的创新之路,重点从编辑素养与选题策划的角度,探讨了出版业实现内容创新的路径,为传统出版实现内容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创新思考。

关键词:新时代;传统出版;编辑与内容创新

中图分类号:G2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8)05-0146-02

中国迈入新时代,这是一个全面发展、全面创新的时代,具体到出版业而言:内容创新、形式创新、营销创新、机制创新、思维创新……创新贯穿了出版过程的始终。传统出版业只有不断开拓视野、调整方向、清醒认知,才能在与新媒体发展的碰撞中借势而为、突破创新。

中国出版集团总裁谭跃在内容创新大会上谈到“创新十策”时说:“编辑决定产品,产品决定市场,市场决定双效。”因此,加强对编辑的培养,尤其是对编辑选题策划能力的培养,将成为出版业实现内容创新的动力,因为,好内容永远是出版物立足于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一、内容创新的根基是编辑的责任与担当

出版业是内容产业,出版的使命是记载和传承文明。内容作为出版的核心,也成为出版的本质特征。科技的进步为内容带来新的记载方式和传播方式,使内容的创作者越来越多,种类越来越丰富,个性化与差异化越来越明显,无疑为出版创新在内容层面提供了生机与活力。

但是,内容创新不是抛开一切的天马行空、随心所欲,它的前提是编辑要比以往更加牢固树立责任意识与使命担当。“从国家和民族的角度来看,出版文化肩负着构建民族精神谱系的重任。”[1]今天,线上线下各种内容铺天盖地,良莠不齐,出版人讲创新,不仅不是要在内容上松绑,反而更要多一份严谨,多一份思考,多一份慎重,多一份认真,这是对国家的责任、对品牌的责任、对出版社的责任、对作者的责任、对读者的责任……有人说:“态度决定一切。”的确,作为编辑,如果没有足够的责任与担当,很难有全心的付出与投入,很难有创新的意愿与努力。所以,编辑是神圣的职业,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从容淡定的坚守、冷静客观的判断以及正确的精神追求。

编辑的工作是选择,是为他人做嫁衣裳。而为何人做嫁衣,为读者提供怎样的产品,体现的其实就是编辑自身的眼界、素养、责任与担当。既不能越界,牢牢守住责任之根,又不能墨守成规、因循守旧,在这样的选择中间,编辑的责任意识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坚定不移地秉承责任意识,策划的选题、出版的书刊才能对得起读者、对得起出版社品牌,对得起自己,也才能回答好“我们要做什么书,为什么要做书,做书要给什么人看”这三个基本问题,出版物也才能在坚持中有所创新,这样的创新也才更具有定力,更能彰显出版物的精神与内涵。正如中国出版集团总裁谭跃所说,我们要“始终自觉地将出版行为与国家命运、民族振兴、时代精神和文化情怀融为一体”,“始终自觉地将出版行为与以人为本的原则融为一体”,“始终自觉地将出版行为与现代企业运作和科技创新融为一体”。

二、内容创新的关键是编辑素养的提高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与文化创新的高度融合,人们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观念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版业要与时俱进,就要从选题策划到市场营销,每一个环节都要适应社会发展和时代变化。“山因寺得名,寺为山增辉。”一位好编辑能为出版社带来无形的品牌价值和作者资源,能不断策划出好的选题,出版优秀的作品,巩固出版社品牌,凝聚读者,扩大影响力。因此,全面提高编辑素养,成为实现内容创新的关键。中国美术出版总社周伟书记就向全社编辑提出了“策划能力、组稿能力、写作能力、设计能力、经营能力、新媒体能力”这六个方面的能力要求。

良好的编辑素养体现为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策划能力。编辑凭借自身的学识,对作品产生准确的判断,以客观、公正的视角甄选出最具价值和市场前景的作品,并凭借前瞻性判断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让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呈现出个性化和差异化特征。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人民文学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这些品牌出版社的图书产品中体现出的不同精神气质和文化趣味,就是通过一本本好书、一本本优质期刊建构起来的。

良好的编辑素养体现为对市场的敏锐捕捉和深入思考。具有创新能力的编辑应该具备在事物萌芽之初就能敏锐捕捉信息并果断采取行动的能力。深入思考则体现在想得通、想得透。编辑要有经营意识,要在实践中多向市场学习,多向读者学习,做个有心人。这样做出的书才能有特色、有品格、有市场,甚至能够影响和引领市场。

良好的编辑素养体现为新媒体意识和操作能力。当前,传统出版业面临着数字出版、网络出版的交叉互动和激烈竞争,这要求编辑要主动学习新思想,掌握新技术,既要有危机感,又要能把握机遇,让数字技术为我所用,努力创新,借势而为。乘科学技术发展的东风,让优质内容得以更广泛、快速地传播。

良好的编辑素养还体现为宽阔的胸怀和融会贯通的能力。今天的出版不仅跨媒体,而且跨行业;不仅整合资源,而且整合资本,只有懂得并能够巧妙利用这些优势资源,才能创造出产品价值的最大化。以人民美术出版社动漫少儿编辑室策划出版的《漫画中国历史》系列为例,这套书在出版获得成功,收获多个国家奖项后,积极进行动画版权和数字版权的销售与合作,开发成动画片,出版了法文、日文、韩文等七个语种,不仅“让我们的文化走出去,更把外国人的钱挣回来。”[2]这种对同一产品进行多渠道开发和资源整合的做法,充分体现了出版社的国际视野和资源运作能力,对促进产业链更好衔接,促进内容的多元开发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三、内容创新的核心是选题策划能力

对出版业而言,无论载体形式如何多样,形式永远都是为内容服务的。没有创新内容的“出版”不能稱之为出版,更不可能支撑起一个产业的发展。因此于出版业而言,无论技术多么先进,内容永远都是核心,是龙头,是源泉,是生机之所在。

少儿出版是近年来纸质图书市场少有的市场份额逐年攀升的板块,也是融入创新思维最多的板块之一。仍以人民美术出版社的少儿图书为例,为让出版物更加贴近读者,编辑们不断调整思路,变从前的“读者看编辑出的书”为“编辑出读者想看的书”,而在这转变中,编辑的选题策划能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出版的少儿书,把中华文化融入漫画这一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策划出版的《漫画中国历史》(48卷)系列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受到广大青少年读者的喜爱。

再比如人民美术出版社编辑出版的《中国中小学美术》月刊,在纸质期刊发行量普遍下滑的今天,该杂志却逆势上扬,创造了年发行量递增20%的佳绩,仔細分析,应该讲与内容创新密不可分。以该刊策划的“美育丝路”系列专题为例,就是受到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启发,将国家战略与学校美育相结合,并成功落实到出版内容中的典型范例。“一带一路”建设彰显了中国国力的日渐强盛,同时也为期刊和图书的内容建设创造了很多优质话题。具体来说,这一专题通过将美术教育与丝绸之路结合,旨在帮助广大读者暨全国中小学美术教师和美育工作者拓展思路,提升文化自信,达成文化认同。选题策划当中,将丝路上的一个个重点省份作为研究对象,先后策划了“敦煌篇”“西安篇”“新疆篇”等。“美育丝路——甘肃篇”以文化视角融入数字化内容,呈现甘肃的历史、地理和风土人情,从美术教育的专业角度解析敦煌文化的艺术价值和美学价值,辅以甘肃地区美术教师的教学案例来落实上述文化背景下的美术教育理念。类似这样的内容创新,不仅为期刊注入了新时代的活力,更极大提高了美术教师的文化认同感和专业水平,对于帮助读者深入浅出地理解国家政策如何与一线美术教学相结合,起到积极作用。更让读者感到,国家的文化自信,正是通过老师们的一节节美术课,在学生们心中潜移默化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长成为一生根植于心的理念与信仰。

创新是为了呈现最好的产品,是为了让产品能够与消费者更好地相遇。自古以来,在人类历史和文明的进程中,阅读从来就不是一时一地一人的事情,人类文明的历程也正是伴随着阅读的解放不断快速、加速乃至高速发展。今天,当阅读终端以丰富的样式快速交替变幻,阅读也从内容到形式,从载体到功能,都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大变革时期。在这种载体形式多元的阅读背景下,出版人唯有巧妙地化冲击之“危”为“机”,创造出更加丰富、多元、有创意的内容资源,才是实现出版创新的途径,也才是文化体制改革最重要的目的之一。

综上所述,创新既是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话题,也蕴含着朴实无华的道理。创新对于编辑就像赛车手比赛,如果眼睛只盯着前车的尾灯不放,就永远只能跟在前车的后面,自己不知道要往哪里去,该走哪条路。所以今天,当数字化已经势不可挡,当很多人质疑原本爱上一本书的纯粹的喜悦和感动是否会削弱的时候,作为出版者,我们也反反复复在问自己:我们还能把这一份温暖的、由纸张带来的自然触感和愉悦的阅读感受传承下去,做得更好吗?而每一次思考过后,我们的回答都是肯定的。这世界需要阅读,好阅读离不开好内容,好内容需要好编辑。阅读让我们感受世界、体验人生、汲取思想和文化,更让我们在有限的生命时空里尽享欢愉,挣脱现实的羁绊与平庸,唤起内心深处的梦想和激情,让智慧之花在生命的每一个阶段绽放。

因此,内容创新是一双翅膀,只有插上它,我们才能到更广阔的天空翱翔。所以,用创新点燃激情,用优质的内容为出版创新注入活力,让读者与书能够更好地相遇。

参考文献:

[1]柳斌杰.把出版放在文化的坐标上考察——“出版文化丛书”总序[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5.

[2]林阳.编辑视界[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5

[3]王韵涵.碎片化阅读趋势下编辑出版创新路径探索[J].北京:中国报业,2018(3).

[4]赵晶.碎片化阅读趋势下编辑出版中的创新思路[J].视听,2017(9).

[责任编辑:传馨]

作者简介:李滢,女,中国美术出版总社教材编辑中心总编辑,副编审,主要从事书刊出版、教材编写和研究。]

猜你喜欢

传统出版新时代
试论融合创新思想对新时期图书策划和营销的指导作用
推进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融合发展
“互联网+出版”的融合发展路径探讨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从数据看中国新闻出版业发展新态势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众筹出版—传统出版的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