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视域下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对策探讨
2018-07-26李海霞
【摘要】“互联网+”时代给高等院校就业指导的开展带来机会,为创业创新带来了新机遇。面对“互联网+”给大学生这一群体的就业带来了有效地指引,高校也需要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结合“互联网+”的特殊性,力求达到更好质量的教学方式,对大学生的职业规划加以革新。
【关键词】“互联网+” 机遇 就业指导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1-0053-02
目前我国的大学毕业生数量每年都在增长,而毕业生数量增长就导致了一个很明显的问题——大学生就业难。高校扩招导致教育质量下降及教育资源的相对不足,造成了本科生的贬值,精英演变大众化,不能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以至于有句口头禅“毕业就是失业”。2015年2月初,CNNIC发布了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指出,截至2014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已达6.49亿人,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57亿。显然,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互联网普及率接近50%。如何更好地利用互联网的优势,解决信息的传递问题,已经成为当代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一大课题。
一、“互联网+”时代的机遇
当下的互联网科技水平正在高速提升,已经广泛的运用到人们的工作、生活中,诸如家庭、商务、金融、能源、国防以及交通等,都与互联网产生了较为密切的关系。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联合,创造出了新的发展生态,对工作机会的结构具有较大的影响。预计“互联网+”将会增加4600万个工作岗位,其中主要是以高技能职位为主,实现了就业容量的大幅度增加。这对于我过每年700多万的大学生来说,不可谓不是一个利好消息,对于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互联网具备很强的优势特征,信息的更新速度快、效率高,打破了传统,显示了无可比拟、地利人和的优点,它传递速度迅速、及时推送,打破了以往就业市场因为人才、物资、资金等方面的局限。基于互联网这一事物,大学生搜集招聘信息、了解行业状况、求职投送资料、面试等都十分便捷,在金钱、时间以及效率等方面都能产生很强的效益,这是传统模式无法具备的。此外,互联网时代促进了大学生就业观念的改变。十年前,当网络还是新鲜事物,许多大学生的就业还停留在等待分配,或者等待亲戚朋友介绍的阶段。如今,随着互联网、智能手机的普及,“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呼声已经深入人心,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也开始转变。越来越多的毕业生選择自立门户,自己打造一片天地,这对于缓解时下大学生就业难也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口。
二、“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策略
(一)构建“互联网+”就业指导课程
在就业指导课程中,将互联网技术有机融合在体验式教学中,能够更好的刺激学生进行思考分析,还能够有效实现学生的自我定位。通过“互联网+”将“职业规划大赛”、“职业礼仪学习”、“情景面试”等实际操作的内容引入课堂。
(二)“互联网+微课”,翻转就业指导课堂
利于“互联网+”的优势,在就业指导教学过程中要大力开发微课,结合课程的相关原则和实践标准,使用视频记录教师各个教学环节和知识点,学生能够在互联网上进行查询观看,这就是“微课”。
(三)“互联网+学生档案”,实现跟踪式——全程化的就业指导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将有利于动态档案的建设,有利于合理实现就业指导。通过电子档案,能够了解学生的各个方面,熟悉学生的动向,因此使得指导的方向性得以提高。创建网络信息库,首先在内容上,应该充实完整,涵盖学生的各类信息,例如在校成绩、兴趣爱好、家庭情况等。要完善职业规划栏,应该主要有生涯规划、专业了解等情况;其次,电子档案要及时跟进。职业的人生规划对于大学生来说是不断更新的内容,为了更好的及时调整相关信息,应该结合学生的成绩、能力等情况,在每个学期,及时做出调整。在更新档案过程时,了解学生的信息,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例如主题班会、问卷调查等,相关的的指导老师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不足,及时进行指导纠正,从而保证能够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在学生的全程过程中,对学生采取跟踪式的就业指导。
(四)“互联网+个性教育”,实现“智慧指导”
在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过程中,为了实现智慧指导,应该充分重视以下原则:首先,结合社会的发展需求,合理培养学生的专业方向和能力。其次,完善适合学生自己的职业规划。最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五)“互联网+创新教育”,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
为了有效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推动创业教育,拓宽就业指导的渠道,通过使用互联网的载体,促使就业课程和创业教育两者之间,能够进行有效融合,发挥作用。首先,构建平台,实现创新教育服务。其次,在人才培养上,完成创新教育新形式。在制定创新教育教学体系,既要结合高效的培养要求,还要分析企业的岗位需求情况。在云平台中,合理实现创新教育资源的整合,完善相关的人才培养体系,从而实现专业性、系统性的创新教育平台建设,发挥服务社会的功能,从而完善教育改革,成功就业。
三、总结
现代网络是互联网时代的知识大全,并且也充满各种不真实、欺骗和黄色暴力等,这是网络两面性的特征性体现。因为相关互联网法规的不完善以及网民应有素质的下降,网络上参差不齐、鱼目混珠的情况十分多见,从业有关讯息也是一样。增强互联网管理,提升自身防诈骗能力,为毕业生营造安全就业环境,是网络时代下展开就业指导帮扶工作的必要措施。这就向高校就业指导人员提出一定要立足在负责的根本展开从业引导工作的要求,严格把控就业信息源头管理,负责、务实做好有关讯息审查、调研工作,保证向学生传递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
参考文献
[1]张涓.移动互联时代下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对策探索[J].科教文汇旬刊,2016(13):139-140.
[2]阳作林.“互联网+”时代下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研究[J].科教导刊,2016(5):86.
作者简介:
李海霞(1980-),女,江苏常州人,助教,经济管理系教师,主要教学研究方向为商务英语函电、商务英语翻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