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文化的内涵与重建

2018-07-26王敬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12期
关键词:重建新课程改革内涵

王敬

摘 要 新课程改革不仅仅是对课程的改革,更深层次是对学校文化的改革,而学校文化的变革,最根本的在于教师文化的革新。教师文化的重建需要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文化理念,然而现实教学中却存在着阻碍教师文化重建的因素:教师保守的文化意识、传统教师角色的定位、新课改中教师的困惑、评价制度下教师文化惯性。为突破这些因素的制约,应从以下途径来重建教师文化:唤醒教师文化自觉、帮助教师树立开放的心态、提供师生交往的机会、增加教师对新课程的适应性、引进人文管理的评价机制。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 教师文化 内涵 重建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教师文化作为现代教育部门所要了解的一个内容,对于所要教育的各个领域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教师、学生、课程乃至学校及教育的发展。一种优秀的教师文化会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使人在充分发扬个性的同时,也能与学校的发展一同进步。同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是我国在2006年6月由教育部所颁布的,纲要的提出,主要是为了对教师的教育理念及教育纲要都提出要求。2004年新课程改革进入全国推广阶段,2005年全国各地中小学都基本上实行了新课改,新课程改革是空前的,他是整个交出教育领域的系统改革,是教育理念与价值观的颠覆性革新。课程改革打碎了以前仅仅是单一的教学模式的方式,构建了以学科课程为主,活动课程、选修课程、综合课程为辅的全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内容上,新课程更加注重学生的兴趣所在,以兴趣作为引导,加强与生活与现代科技的紧密联系,推行素质教育,倡导“终身学习”,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在课程管理上实行中央、地方、学校的三级管理,削弱了中央对于学校的管理,加大了地方和学校在课程设置和管理上的自主性,经过几十年的课改,我国初步建立起了更加贴合素质教育理念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全进了学生全面成长成才,也促进了教师素质的提高和专业水平的提升,但其最终效果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1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文化

新课程改革以来,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教师文化建设得到越来极大的重视。新课改后所追求的教师文化,笔者认为主要是来自以下的五个方面。

1.1“以人为本”的文化价值

新课程之中最为重要的一定是把人放在最首要的位置,核心的观点是每一个人都有其独一无二的特性,闪光点是每个人都具备的,强调学生的最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学生的根本目的是发展。在新课程的课堂中,创新品质的培养又是在新课程的课堂中占首要位置的,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都应当被老师所关注,促进学生的知识、技能、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全面生成,学生的长期发展是教师所必须看到的,务必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了解学生的不同需求和不同学生的需求,鼓励学生以其各自独特的学习方式来学习,尊重学生发展中的个人尊严。所以,新课程的价值取向是“以人文本”。

1.2回归生活的课程生态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具体目标中规定:课程改革所要改变的,就是课程内容中的“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尤其重视现代课程中所学的知识与现代科技所产生的联系,重视学生的兴趣爱好,对于所要终身学习的经验和技能认真筛选,以达到精益求精。这从课程内容的角度确立课程改革与学生生活的联系,这就是对于教师的一种新的挑战,要求教师转变以往的课堂中把学生“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对立起来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寻找失落的精神家園,让学生回归生活世界。创新和反思是教师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上所要达到的目标,从而可以适应新课程改革所要达到的对学生个性自由发展的要求。

1.3动态生成的课程意识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都是由教育部提出所试行,分别不同强调了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和适应性。从统一的职权到地方上的分散正是现在课程管理体系所要求到达到的标准。这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这种理念就在无形当中对于教师的要求有所提高,要求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培养和增强自己的课程意识,实现角色转变,要求不仅仅是学生课堂的执行者,而且必须是对学生的课堂有所创新,有所进步。教师的课堂教育模式不能仅仅是停留在对于书本的掌握和理解之中,而是老师与学生一起共同进步,共同参与到对于课程的体会理解当中。课程不应当是由所谓的专家来提供的一个仅供阅读的东西,更不应当是以一种固有的思维来限定理解的读物,课程也是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共同创制的、有生命的,在理解中不断进步的,积极向上的鲜活得生命。所以,课程的实施过程不应当是一个教师重现课程文本的过程,更应该是学生与教师共同创造一种模式的过程,教师必须树立动态生成的课程意识。

1.4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就是我们所谓的填鸭式的教学,就是死记硬背,从根本上就不利于学生的主观性和能动性,也就更加无所说学生在学习中进步,也就不用说所谓的生活能力了,合作和探究是新课程的重中之重吗,教师应港充分发挥合作的力量。新课程倡导: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教师应该改变传统“满堂灌” 的教学行为,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形成符合新课改要求的教学行为习惯。

2阻碍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文化重建的因素

2.1传统教师角色的定位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被世界各种认为成最注重礼仪的国家,尤其是在等级分明的封建社会时代,在传统的教育方式下,三纲五常一直被认为成长时间统治国家的一种思想,此种制度下的文化强调“天、地、君、亲、师”,教师的地位不仅是在普通的官宦直观上,有事更甚者,甚至在君主制上天之下,没有什么是教师不能够做到的;同时还强调“师道尊严”,教师所说的话就是至高无上的么不容置疑的,学生对老师所说的话言听计从,不能有丝毫的怀疑,教师这一角色已经被过于神圣化了。这样的传统观念影响下,师生关系呈现教师中心主义和管理主义倾向,严重剥夺了学生的自主性,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摧残了学生的自信心,阻碍了民主平等师生关系的形成。

2.2新课改中教师的困惑

显然在我们的当今这个时代,课程改革已经全面的展开,虽然课程改革已经开展了一段时间,但是很明显,先这个改革的过程当中仍然存在着相当大的一部分问题,我们的教育改革还不够深入,那么我们现在所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更深一步的推进教育的改革,很多教师都处于一个很迷茫的阶段,都不知道该如何去做。新课程改革的一些理念教师不能够完全理解,甚至有的教师认为新课程的一些理念在现实教学中很难操作。很多教师都处于一种混沌迷茫的状态之中,不知道自己所追求的是什么,教师在夹缝中求“生存”,在四分物流的文化当中挣扎,因此,课堂教学经常充斥着新老文化不同地想的交流与交锋,不同思想当中的文化碰撞。例如,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了让课堂内容与课堂生活相联系,将课堂搞得热热闹闹,而一节课下来,三维目标并没有落实。这可能打消教师改善自己教学行为的积极性,更不用说将新课程的理念纳入自己的文化理念之中。

2.3评价制度下教师文化惯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很多教师受到新的文化理念的影响,迫切想要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因此尝试转变自己的教学行为,但是,现实的制度环境使教师身在其中而无法自拔。新课改以来,虽然对考试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特别是考试内容与考试形式的改革,例如:在考试中加强了学生能力的考察,运用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考量。但是,考试的选拔功能始终围绕在每个教师的身边,使得教师在课堂上很难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关注学生多方面的发展。只能迎合考试的需要,不影响课堂教学的进度,将教科书内容灌输给学生,这渐渐成为教师的文化惯性。

3新課改背景下教师文化重建的途径

3.1唤醒教师文化自觉

教师文化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是一直存在于这个社会当中的,凸显于教师与社会这个特殊的关系当中,在新课改背景下,我们要积极地去引导世界文化向着自觉的方向发展。在这里我们所说的教师文化的自觉,就是对文化的自我认知、自我定位、自我判断和自我创造能力,这就需要我们能够积极的去理解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差距,积极地去融合各民族文化,是他们相互交融相互汇聚,然后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理解和接纳多元文,从而使得各民族文化一起共同健康而长期的发展。可见,教师的文化自觉有其内隐性,仅仅通过机械的培训,从外部来对其进行塑造是没有效果的。新课程就是要启发教师的内隐的文化自觉。教师作为存在的实体,其外在的行为表征是内部的规则和习尚指导下进行的,因此,启发教师文化自觉是改善教师教学行为的重要途径。

3.2提供师生交往的机会

打破传统师生关系的束缚,建立一种平等对话的师生关系,必须提供师生之间平等交往与合作交流的机会。第一,教师参与到学生的课堂活动或者课外活动之中,以合作者的身份帮助学生完成活动任务,与学生建立友谊。第二,建立师生学习共同体。师生学习共同体,是指一个教师和学生共同构成的团体,在学习共同体中,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彼此沟通,交流情感、体验和观念,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成员之间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人际关系。第三,教师应该充分关注学生的生活动态,真正融入学生的生活之中,与学生建立伙伴关系,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

参考文献

[1] 钟启泉,崔允漷.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 瞿葆奎,郑金洲.中国教育研究新进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 袁飞.教师在新课改下如何实现自己角色的转变[J].科学咨询,2011(01).

[4] 唐美玲.从适应型教师文化走向创生型教师文化——论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文化的重建[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6(11).

[5] 史品南.论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文化建设[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8.

[6] 万伟.课程变革中的教师文化[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87.

[7] 冯为民.文化自觉与语文文本解读[J].中国教育学刊,2010(06).

猜你喜欢

重建新课程改革内涵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挖掘习题的内涵
关节镜下腓骨长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研究
用镜头“重建”徽州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