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横滨创意城市政策变化研究

2018-07-26徐好雯

关键词:创造性

[摘 要]近年来,由于日本社会情势的急遽变化,横滨于2004年着手建立的文化艺术创意城市模式亦遭遇发展瓶颈,如何维持创意城市的自立和实现持续性发展成为横滨的当务之急。为此,横滨在政策上对其创意城市发展不断进行修正。通过对横滨创意城市政策变化的考察发现,新政策从创意城市发展的深度和广度上进行了改革,呈现出创意空间全域化、创意内容社会化和创意主体全民化的特征,创意城市施策从单一强调产业经济效益转向对城市整体转型寻求持久发展的社会效益的重视。

[关键词]创意城市政策;创意空间;创意内容;创意主体;创造性

[中图分类号]F2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372(2018)02-0006-06

一、引言

横滨虽然迄今为止只有150年左右的历史,但却被称为日本第2大城市,在地理位置上毗邻繁华的东京都。经历了战前的地震灾难,经历了战争灾难,横滨在战后又经历了因一味追求经济开发而带来的历史建筑的严重破坏。20世纪90年代之后日本经济的长期停滞更导致横滨的经济、文化资源大量流向东京,横滨市中心呈现空洞化,面临城市功能无法正常发挥的危机。为摆脱发展困境,2004年横滨提出建立“文化艺术创意城市”,尝试用文化艺术创意活动恢复市中心活力,重建城市魅力。由此,横滨在尊重自身历史和文化的基础上,由行政主导,利用历史建筑建立艺术活动据点吸引艺术家入驻,在地域战略上采取由点及面建立创意带的方式,建立了“文化艺术·创意产业·城市建设”相融合的创意城市雏形[1]。

横滨创意城市雏形建设取得成功后受到海内外的关注。但其创意城市建设也遗留了三个难题:第一,创意城市如何实现经济上的创收;第二,在推进过程中如何将行政主导转变为民间主导;第三,创意城市发展是以经济效益为中心还是以文化艺术为中心。与此同时,横滨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社会环境变化。长期的经济低迷使得横滨财政收入逐年递减,少子化时代的到来、信息化的发展对人际纽带的冲击,及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等引发的环境、教育、福祉等一系列问题,使得横滨不仅无法实现短期内恢复市中心活力的目标,还不得不面临城市的生存和能否可持续发展的难题。此种形势迫使横滨不得不对其发展方向和政策进行不断的修正,以解决社会难题,谋求自身的发展空间。

本文以横滨2004年建立创意城市雏形的政策为参照,对2004年至今的创意城市指导性政策进行考察,研究其施策上的变化,对其政策变化特征进行分析,找出横滨创意城市建设发展难题的解决方式,探求其新的发展理念。

我国近年亦开始注重建立地方创意城市,但多数创意城市的发展规模和程度尚不成熟。在全球化发展过程中,城市间竞争日益激烈,地方城市如何应对瞬息万变的社会变化,在城市竞争中解决城市问题,打造本地特色,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各城市的当务之急。目前,国内对地方创意城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某些创意城市的建立过程或运营策略的个案研究上,对国外地方创意城市的政策及政策变化研究较少。因此,研究横滨这样发展相对成熟的创意城市的政策变化对我国地方创意城市的创建和发展是具有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的。

二、横滨创意城市政策的变化

(一)创意空间的拓展

2004年横滨开始着手建立创意城市,利用历史建筑资源为艺术家、创意者建立创作、发表和居住的创意空间。建立的第一个活动据点位于旧市中心马车道地区,包括旧第一银行横滨支店、旧富士银行第一支店,并以此为核心建立了第一个“马车道创意带”。

2006年,为迎接横滨开港150年提出的“国家艺术公园构想”,对横滨的创意发展进行了初步规划。“国家艺术公园构想”由内陆到海边将横滨临海区域划分如图1所示的6个据点和3个创意带。6个据点为:1.横滨港边轴,2.港未来21地区·国王轴,3.港未来21地区·皇后轴,4.新港·马车道轴,5.大栈桥·日本大通轴,6.山下·中华街·元町轴。3个创意带为:1.马车道,2.日本大通,3.樱木町·野毛创意带。通过在内陆部建立交通机构和步行者街道,在临海部建立水上交通和海滨散步区,将内陆和临海连接起来。虽然“国家艺术公园构想”推进缓慢,但其中规划的3个创意带渐具规模。

2010年的《提言书:“创意城市·横滨的新展开”—2010年后的方向性》(简称《2010年提言书》)对创意城市发展提出了更具体明确的规划(见表1)。

从表1可以发现,横滨创意空间在地域战略上保留临海部,将内陆部分为关内·关外三角创意带和市中心以外区域两个部分,并将关内·关外三角创意带更细化为创意带模范地区和创意带诱导地区。通过逐步分层的地区划分,各個区域根据自己的特点明确各自的发展方向,覆盖临海、市中心,并向市中心外延展。

(二)艺术人才培育的深入

横滨从创建创意城市之初就非常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创意城市建立的基础性文件《针对建立“文化艺术创意城市—创意城市横滨”的提言》(简称《2004年提言书》中首先提出的就是要创建能够留住人才的环境,并注重大学的专业教育,相继引进了东京艺术大学等高等院校艺术相关学科入驻横滨,进行新一代艺术人才的培养。

创意城市初具规模后横滨对人才培育政策进行了调整。

首先,加大对国际人才的引入。2001年开始创办的“横滨现代国际美术3年展”,每次会有50万~60万人前来参观,休展期每年也有20万左右的游客来访。横滨试图通过展览的机会,吸引海外艺术家进入横滨,甚至长期居住在横滨,为此横滨专门设立中介机构“Yokohama Creativity Center”(简称YCC),开展“Artist in Residence事业”(简称“AIR事业”),进行中介支援工作。2012年《横滨市文化艺术创意城市施策的基本见解》(简称《2012年基本见解》)中将“AIR事业”定位为“以创意据点为中心,支援与海外艺术据点进行交流,相互接受美术·舞台·艺术领域的艺术人才及居住型的制作活动”。居住型艺术人才在横滨进行创作的同时,参与到地方艺术的创意、制作和发表过程中,增加了当地居民接触艺术活动的机会。

其次,强调少儿创意性的培养是一个重大的改变。《2010年提言书》里提到,为提升横滨市整体创意能力,“要通过加强推进艺术家对学校提供的文化艺术体验,开发少儿的创造性”。《2012年基本见解》中更是将少儿创意性培养提升到了基本方针的地位,要求“推进以少儿为主的下一代教育”。横滨推出此政策是因为少年儿童被认为是社会全体的希望,未来承担继承、发扬、创造文化艺术的责任,因此培养孩子们丰富的感性和创造性是不可或缺的。为此,该文件还提出“在学校教育等场合,增加少儿鉴赏优秀文化艺术和接触专业艺术家的机会”“在现有的文化设施和创意带据点里充实以少儿为对象的文化活动”“在‘横滨国际艺术3年展这样的艺术活动积极开展以少儿为对象的事业”的具体措施。以全日本学生音乐选拔大赛为核心展开的“古典·横滨事业”就是其中一例,参赛选手在各种表演场所展开为期两个月的演奏会,旨在展示才艺的同时使更多的人有接触音乐的机会。

最后,注重与创意活动相关人才的培养。横滨在建立创意城市之初就是由既懂艺术又有文化活动运营经验的NPO团体来经营创意据点。随着创意活动规模的拓展和深入,兼通艺术和经营的人才的重要性愈发突显。《2012年基本见解》的基本方针里明确规定“培育·支援支持文化艺术的人才”,提出“要和大学教育机关及已有的艺术NPO合作,培养能够将艺术和社会连接,承担创意活动的艺术相关人才”,以此来改善创意人才的不足。

(三)市民创意主体地位的确认

《2004年提言书》提出横滨要在市民主体参加的基础上,建立“市民主导的文化艺术创意城市”的目标。为此,横滨市提出了两个建议:第一,完善市内文化设施,增加市民文化艺术鉴赏的机会;第二,关注市民参加的文化艺术志愿活动,培养更多的志愿者。但是在具体项目计划里并未设定相关的实际可行的内容。

日本在经济泡沫破灭后进入长达20年的经济停滯期,横滨市的财政状况每况愈下,恢复市中心的活力和维持城市的发展变得愈加困难。为此,横滨将目光重新聚集到了“创造性”概念上,《2010年提言书》中指出,“创造性”是“拥有解决多样社会课题的力量”。而与之前将重心放在艺术人才上不同,横滨认为,“创造性是市民本身具备的能力”。为了城市整体的活力恢复,需要发挥每个市民的创意性,探索解决社会课题的途径,并提出今后的城市蓝图是“所有的横滨市民都是艺术家”。

《2012年基本见解》中将对市民的培养提升到了基本方针的地位,明确指出要“支援市民的文化艺术活动”,整备市民开展艺术活动的环境,推动市民接触文化艺术。具体的措施为:1.形成市民鉴赏、创作、体验、发表文化艺术活动的据点;2.活用地域各种设施和场所,充实亲近文化艺术活动机会;3.支援市民、NPO、艺术家举办的文化艺术活动。

由此,在创意城市建设中,市民从最初的少数参与者,到创意潜力得到肯定,进而成为开办艺术活动的创意主体。

(四)产业经营的深化与创意内容的多元化

通过文化艺术带动创意产业的兴盛,带动城市经济活力一直是横滨创意城市建设的主要目的之一。在创立之初,横滨在创意活动方面采纳了国家内容产业的分类,发展以映像、电影、音乐、设计等内容产业及由此带来的观光产业,创造新的雇佣机会,创建大规模娱乐公司,建立娱乐产业,以形成规模经济。这些措施在实施之后确实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仍无法达成自给自足,政府补助依然是这些产业的主要财政来源。

针对提升产业效益问题,横滨进行了四方面调整。首先,提高创意产业的创意含量。《2012年基本见解》摒弃了“艺术、电影、游戏、服饰设计、广告等具有知识产权的产品的制造·流通及提供服务的产业”的传统定义,将创意产业规定为“依据创意性附加价值由市场决定的,建筑设计或艺术设计等领域为核心,与生活风格相关联的创意含量高的产业”。强调了创意产业的创意含量,将其与传统的制造业相区别,使创意产业种类更加集中在高创意含量的领域。

其次,增加创意产业种类。在创意产业种类上,《2012年基本见解》里将MICE和观光事业并列,作为城市长期发展的牵引力。MICE,即Meeting(企业等会议)、Incentive Travel(企业等奖励,研修旅行)、Convention(国际机关·团体·学会等开催总会·学术会议等)、Event(活动,展示会,展销会)头文字的缩写。通过各种文化活动,带动横滨的观光人数,增加横滨的观光收入一直是横滨发展创意产业的目标之一。而随着横滨创意城市雏形的创立,横滨观光资源的开发、开办国际会议次数的增多及经验的积累等,与此相应产生的MICE事业成为新的产业种类。

再次,提高创意产业效率。针对之前创意产业效益未能达到自给自足的状况,《2010年提言书》中强调要加强艺术人才和创业者的聚集,其目的是将艺术人才的作品制作和以后的工作机会相结合,建立沟通渠道。在创业者聚集方面,提出要建立支持创业者的平台和支持创业的环境。在艺术人才聚集方面,则对关内外创意三角带空楼房进行改造,为艺术人才建立工作坊、办公室等,并收取低价房租,对房东实施财政补助,以此提升艺术人才的入住率。同时为了改变文化艺术先行,商品开发落后的状况,《2010年提言书》还强调要“加强艺术人才和企业家的合作,通过艺术人才进入企业工厂里,提高企业的技术力、商品开发力,生产出具有横滨特色的创意产品”。进一步提出在合作中培养发掘年轻艺术人才,促进年轻人才的创业,“预备专家团队给予支持,接受创业者咨询,帮助开拓市场渠道”。

最后,横滨提出创意产业要与其他领域合作。《2010年提言书》里明确提出,“创意产业要与映像、文化艺术以外的领域合作”。《2012年基本见解》对文化艺术进行了重新定义,指出“文化艺术不仅仅限于艺术,而是包括传统文化和生活文化在内的多样多范围的内容”。同时该文件还指出,文化艺术与教育、福祉、城市建设、观光、产业等诸多领域具有关联性,与这些领域的合作会产生各种波及效果。如此,创意产业不再局限于映像、音乐等内容产业,而是与其他社会课题相结合,这种结合会大大拓展创意产业的范围和规模。

(五)向民间主导过渡的行政指导方式

横滨在创意城市建立之初虽然采取了行政、民间企业、市民、NPO法人团体共同参与合作的官民协作体制,但主要还是以自上而下的行政主导为主。2004年横滨创建第一个创意据点时提出“公设民营”的新概念,开启了民间NPO法人运营的先河。其特点表现为:行政并不直接负责运营,交与民间非营利团体管理,与其签约,明确分工,给予经济上的资助并进行事后评价[2]。

实际上,《2004年提言书》里就明确指出,创意城市要在“市民为主体参加的基础上”开展。虽然由行政主导开始了创意城市的建设,但如何让市民更多地参与其中,培育民间团体,弱化行政主导,一直是横滨探索的课题。

2006年4月开张的“创造空间万国桥SOKO”是民间企业“公设民营”的第一例。其原本是建于1968年的“株式会社旧大阪商船三井船舶”的旧址,民间企业“株式会社国际集装箱输送”花费3亿日元对旧址进行了改造,改造后其聚集了设计、动漫、时尚、家具设计等创意公司。这个据点通过入居者的租金回收成本,无需横滨市负担任何费用。

随着对民间创意潜力认知的深入,《2010年提言书》里从解决地域问题、培养新企业家的角度出发,允许民间机构更深入地参与创意城市建设。横滨市提出要推进“公民合营”,即PPP模式,“根据创意内容建立相应的市民、NPO、行政和企业相联合的事业项目”。2014年6月诞生的新据点“横滨造船厂2号船坞”是“公民合营”模式推进下的第一个成果。2号船坞是1896年建成的,是日本现存最早的商船船坞,属于日本国家重要指定文化财产。公益财团法人横滨市艺术文化振兴财团从其所有者三菱地所株式会社手中租借该船坞,和该会社及横滨市政府一起组成“船坞事业运营协议会”,与民间活动运营者株式会社ReBITA签约,由后者进行具体的运营工作。同年6月25日株式会社ReBITA推出共享空间项目“部活堂”,实行会员制,通过共享工作室、开办咖啡店、租赁场地等方式进行运营,旨在建成当地居民在工作和家庭之外自由使用、进行交流的“第3空间”。

“公民合营”模式使得参与方之间倾向平等的合作关系,政府更多地在中立的立场,协调多方关系。这种模式可以提高民间企业和市民的参与主体性,改变一直以来民间被动参与的状况,也改善了民间企业单独投入公共服务但受能力限制的状况。“公民合营”对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有效提供公共服务,加强民间团体、市民对该地域的社会认同感起到了促进作用。

(六)创意城市的国际化展开

横滨创建创意城市的初始目的在于解决自身发展困境,在创意带雏形建立后,不仅日本国内团体纷纷来访,也吸引了来自海外的关注,与之相应的国际交流也随之增加(见表2),但这些互动“并不是基于创意城市的战略意图而开展的国际交流或信息传播”[3]。

然而随着创意城市的发展,在国际上陆续出现以横滨为范本的城市,特别是以中韩为中心的亚洲城市的崛起,使横滨认识到在全球化过程中确立横滨创意城市身份的重要性。因此向世界宣传横滨,加强国际交流日益受到重视。《2010年提言书》中将国际化发展正式提上了日程,将横滨定位为“亚洲文化艺术中心城市”,設置了“亚洲枢纽·面向世界强化信息传递”事业项目,推进“AIR事业”吸引国际人才入驻,并展开了和北京、台北的交流。《2012年基本见解》中,更将国际化交流定位为基本方针,强调“在向世界宣传横滨的同时,也要凭借国际交流使横滨成为亚洲地区能够吸引世界各地艺术家聚集的文化艺术中心城市”。为实现这个目标,需要通过开办艺术节、利用美术馆等文化设施举办展览等方式进行国内外传播,并加强针对亚洲地区的宣传工作。横滨市还于2013年成立了“创意城市网络日本”(简称CNNJ)平台,以支持地方自治体的创意城市发展,促进与海外创意城市间的交流合作。

目前在亚洲,横滨已经开展了和中国的泉州、北京、台湾地区以及韩国的光州等城市的交流事业。而交流的层面不再局限于艺术家之间,也扩展到市民、专家等层面,目的是使横滨成为各类人士交流的场所。

三、横滨创意城市政策变化的特征

通过以上对处于发展危机中的横滨创意城市政策的考察,发现其变化呈现如下特征。

(一)创意空间的全域性

从上述横滨政策的变化可以看到,横滨的创意空间建设是循序渐进的,从最初艺术家·创意者利用市中心遗留的历史建筑资源建立据点起步,由点及面形成创意带,进而创意带的范围延展到临海部和内陆部,内陆部又从市中心延伸到市中心以外的地区,同时设立重点建设区、模范区、诱导区,逐步扩展,层次分明。

如引言中所述,横滨的创意空间建设是在城市规划建设基础上,通过历史建筑和文化艺术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的。创意带的建立推动了城市建设,创意空间的扩展又促进了创意氛围的建立。除去为艺术家提供的创意空间外,横滨也开始鼓励市民在全市建立活动据点,并为市民活动进行环境整备。因此,城市创意空间的全域化倾向会促进创意氛围的拓展,而充满创意的时空氛围也将有益于激发全民的创意和发明。

(二)文化创意活动的深入和社会化

从横滨政策变化中可以看到,横滨创意活动有了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的发展。纵向方面,原先已经展开的项目更加深入和细化。人才培育不仅限于艺术人才,更是转向少儿培养、国际人才及支持创意活动的人才等多层次人才培养。产业经营上更追求创意的含量,强调艺术人才和企业家的聚集,并将艺术人才的工作和企业的商品开发相连接,修正以前创意和商品开发之间脱节的问题,深化了民间企业的参与。这些政策都大大加深了创意活动的纵深发展。

横向方面,横滨提出创意产业不仅包括既存的映像等领域,还可以与文化艺术以外的领域合作。对于文化艺术概念的重新定义反映了横滨对文化艺术作用和内涵的新的认知。横滨对文化艺术具有提供解决城市问题线索作用的认知,使其在概念上将文化艺术内涵进行拓展,摆脱原有的纯艺术概念,将文化艺术扩延到包括传统文化、生活文化在内的多领域,并指出文化艺术与福祉、教育、育儿、环境等社会问题之间是具有关联性的。由此,对文化艺术的新认知不仅扩展了创意活动的范围,创意活动与其他社会领域的结合又有助于城市问题的解决,甚至可以对产业活动产生波及效果,增加新的产业产生的机会。

(三)对市民创意性和主导性的重视

从横滨创意施策中可以发现,由于社会问题的增加和解决的复杂性,横滨意识到仅靠部分艺术人才的力量是有限的,市民才是橫滨的最大资源,发挥市民的潜力是解决社会问题的途径之一。因此,横滨将视点放到个人身上,从对艺术家引进的重视转向承认市民为创意主体,鼓励其与艺术家、企业家、团体、NPO等共同建设创意城市,使创意主体从艺术家扩大到全民范围,从而向实现真正的“市民主导的文化艺术创意城市”这个目标更进一步。

四、结语

从上述对横滨创意城市政策变化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横滨在政策制定中对于创意城市雏形建立后遗留的3个难题,即如何提高经济效益、如何加强市民参与、如何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中做选择,给予了政策上的提案和修正。在对既存项目、事业上继续质的深入的同时,对创意空间、创意内容、创意主体进行了改革,在政策上呈现出创意空间全域化、创意内容社会化、创意主体全民化的特征,反映了横滨在复杂的社会情势变化下,从最初的恢复市中心活力向发展城市整体活力的方向转换。而动员全民力量,在全域范围内,借助文化艺术解决社会课题成为其发展创意城市,寻求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新理念。

我国地方创意城市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片面追求产业效益、创意内容趋同、市民创意活动参与度不够等倾向,尚欠缺以城市整体作为创意城市的发展规划。因此,横滨发展创意城市的新理念,及其创意城市政策的变化,对我国地方创意城市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国家艺术公园推进委员会.国家艺术公园构想提言书[EB/OL].(2006-01-19)[2017-08-20]. http://www.city.yokohama.lg.jp/bunka/soutoshi/project/artpark/pdf/napteigensho.pdf.

徐好雯.日本横滨创意都市发展模式和运营策略研究—兼对青岛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启示[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3):84.

创意城市横滨推进协议会.提言书:“创意城市·横滨的新展开”—2010年后的方向性[EB/OL].(2010-01-12)[2017-08-22]. http://www.city.yokohama.lg.jp/bunka/soutoshi/project/artpark/pdf/ccy-proposal-h21.pdf.

野田邦弘.创意城市·横滨的战略—对创意城市的挑战[M].京都:学芸出版社,2008:137.

[责任编辑 王艳芳]

猜你喜欢

创造性
简论新教材下高中阶段化学教学创造性思维
具备创造性的5个特征
培养创造力须先创新教育模式
培养人才的创造力必须先创新教育模式
初中生创造性人格与说谎行为的联系:自尊的作用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
自主·模仿·突破·创造
“让我试一试,我能行”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浅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