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释疑而归

2018-07-26周小泉

江西教育A 2018年5期
关键词:博览讲座知识分子

周小泉

4月6日到8日,在中国最美的乡村——婺源,我与全国十几个省的近600位同仁,参加了《教师博览》第三届读书论坛活动。

带着问题去聆听专家的讲座,受益匪浅。去之前带了三个问题:一、如何读书、治学?二、如何平衡工作与生活?三、怎样才能成为名师?会前,我对几位专家都做了功课,有了相当的了解。然后,保持空筐心态,认真聆听专家们分享的研究与心得。

有位老师曾经教导过我,凡是没有事先编排好位置的讲座,务必要坐到第一排。于是,我就坐到第一排,最靠近嘉宾的位置,方便专注地聆听。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读书期间,导师要求我们只要有讲座,都争取去听。因为每一次的讲座,都是一次不期的邂逅,有助于开阔我们的眼界。

我是学历史的,凡事总爱寻根问底,专家讲座的每一个细节,包括他们的成长历程我都非常关注。希望我的观察与分析能够尽量接近事实。

孙绍振老师的讲座,以文艺理论批评当下诗词教学。

有几点印象深刻的地方:一是思维清晰。从我整理的思维导图来看,孙老师这堂课应该做过精心准备,有导入,有过程,有小结,就差布置作业了。二是高屋建瓴。近代中国,尤其是从新文化运动以来,整个人文社会科学的学术研究,大体上是借西方理论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往往会有很新颖的结论。我们一般称为“新瓶装旧酒”。但孙老师把西学的精髓即逻辑思维分析工具掌握好后,创立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文艺理论,用以批评中国当下的诗词教学,当然是游刃有余,驾轻就熟。三是精力充沛。孙老师以82岁的高龄为我们后辈开讲座,令人感佩。从头至尾,没有出现任何中断,讲完后仍然精神焕发。这或许和孙老师的幽默和豁达有关吧。

史金霞老师,一名深受《教师博览》的影响而走上“折腾”之路的独立女性。

听完史老师讲座,我的感悟是,追求自由的道路上,有无数人在尝试,在砥砺前行。

史老师在成长过程中受《教师博览》里面那些名师的启发,怀着对语文教学的爱、对孩子的爱、对教育的爱,不停地学习,不停地实践,不停地反思。史老师的每一次转折,都让人肃然起敬,尤其2016年跳至体制外的举动,让我找到了通往自由的方向,解决了我一直以来的困惑。

讲座之后,我主动去请教。史老师告诉我,“只要确认饿不死,就有勇气坚定往前走”。关于“如何平衡好工作与培养自己孩子”的问题,史老师的答复是,对孩子的教育最重要的是陪伴成长,让孩子感受到你对他的爱,他就会自觉做好自己的事。

颜庆卫老师:一位深耕于传统文化的书者、行者、师者。

以前,我只是书法的业余爱好者。颜老师对于书法的理解与阐述,让我对书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整场讲座,颜老师充满激情,对传统文化的讲述深入浅出。

让我印象深刻的有两点:一是通过展示各朝代书法作品,阐述古代知识分子想传给后世一些什么。二是通过张自忠将军的书法作品,讲述了一段家国天下的感人故事。“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讲者慷慨激昂,听者热血沸腾、热泪盈眶。

岳南老师:为灿若星辰的近代知识分子塑群像的“雕塑”大师。

岳老师对于近代一些知识分子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梳理得非常清晰,把他们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连在一起来解读。“大师远去再无大师”是岳老师的感慨,也是我此次最想问的问题:现在还会出现大师吗?要具备什么条件?岳老师的讲座中其实已经有答案了:大师的产生需要培养的土壤,以及全社会对知识、对知识分子的尊重。

文化具有神奇的力量,能让知识分子自发自觉地燃烧自己,薪尽火传,一代又一代。

7日晚上,一大批學员分享了他们的读书心得、体会,我分明看到了一朵又一朵次第绽放的花,分明看到了向善、向上的读书氛围正在不断扩大。

借用颜庆卫老师“书法没有等级”的说法,我想说,“读书也没有等级”。你拿起书的那一刻,就很美!(作者单位:江西省景德镇一中)

猜你喜欢

博览讲座知识分子
他只做有“思享”的讲座,让小小微信装下一个“万人体育场”
书法史讲座(十二)
书法史讲座(五)
博览
近代出版人:传统知识分子与有机知识分子
复兴之路与中国知识分子的抉择
知识分子精神内涵的演变——基于西方几种主要知识分子理论的分析
控制网_自动化博览
控制网_自动化博览
1930年代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眼中的中共——以《再生》为例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