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31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2018-07-26李肖肖

大医生 2018年5期
关键词:喹诺酮青霉素抑制剂

李肖肖

(广西桂东人民医院,广西梧州 543000)

抗菌药物是临床最常用,使用最广泛的药物之一,随着2011年全国抗菌药物专项整治以来,全国各医疗机构进一步加强对抗菌药物的管理,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本文选取本院收集上报的抗菌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发现其发生的特点及规律,进一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1 资料与方法

药品不良反应(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1]。为提高临床抗菌药物合理用药水平,保障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收集该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上报国家ADR监测中心,并经监测中心评价有效的抗菌药物ADR 131份。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患者的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物分类和累及器官或系统等情况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ADR患者性别与年龄分布

在131例ADR发生的患者中,男性67例(51.14%),高于女性64例(48.86%)。年龄分布显示,各年龄阶段都有ADR的发生,0~10岁患儿14例(10.69%),11~40岁患者23例(17.56%),41~60岁患者40例(30.53%),60岁以上患者54例(41.22%),年龄2个月~94岁,见表1。

表 1 ADR患者性别与年龄分布

2.2 不同给药途径引起ADR的构成

在131例ADR中,静脉给药引发127例(96.95%),口服给药4例(3.05%)见表2。注射剂的pH值、微粒、渗透压、滴注速度等均可诱导ADR产生[2],临床医师在应用抗菌药物时应尽量遵循能口服不输液原则。

表 2 不同给药途径引起ADR的构成

2.3 ADR药物分类

131例ADR报告涉及的抗菌药物有12大类,22个品种,ADR发生率排名前3位的种类分别为喹诺酮类,青霉素类+酶抑制剂复合制剂和头孢菌素类,占比分别为22.14%、20.61% 和16.79%,其中青霉素类+酶抑制剂复合制剂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发生26例,发生例数位居抗菌药物首位,见表3。

表3 发生ADR的抗菌药物分类

2.4 ADR累及器官或系统

131例ADR患者中累及器官或系统排名前三的分别为皮肤及其附件(37.4%)、消化系统(29.01%)、神经系统(10.69%),与既往的相关研究报道基本一致[3]见表4。

表 4 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

3 讨论与结论

3.1 ADR患者年龄分布

131例ADR报告显示,ADR在各年龄阶层均有发生,且不同年龄段患者ADR发生的概率不同,其中 60 岁以上患者比例明显升高。老年患者伴随年龄增长,生理机能有所减退,肝肾代谢能力减弱,更易发生体内药物蓄积。而且老年患者常合并多种疾病,病情复杂,长期联合用药,ADR的发生率相对更高[4]。故临床医生应了解老年患者的药动学和药效学的特点,用药过程中应加强监测,以保证用药的安全有效。

3.2 给药途径

从给药途径来看,静脉用药是ADR发生率最高的给药途径,占96.95%,仅有5例为口服给药,占3.05%,与陈军等的文献报道基本一致[5]。静脉给药时,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对机体的刺激迅速而强烈,而溶液的pH值、渗透压、微粒、内毒素等都有可能成为引起ADR的因素。在滴注的过程中对滴注速度、药物浓度及配伍禁忌等的控制也是减少ADR发生的重要措施[6]。目前临床中常采用静脉滴注的给药方式,虽然疗效较口服好,但同时也增加了ADR发生的风险。因此,临床用药时应遵循能口服者不肌注,能肌注者不采取静脉用药,尽量使ADR的发生减少到最低。一旦发生ADR,要结合病情及时进行处理,防止病情加重或出现新症状,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3.3 药品的分类

发生ADR的抗菌药物中排名前3位的种类分别为喹诺酮类(22.14%),青霉素类+酶抑制剂复合制剂(20.61%)和头孢菌素类(16.79%)。其ADR的发生率与这三类药物的广泛应用有一定关系。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引起的ADR最多,主要原因是喹诺酮类与其他抗菌药物无交叉耐药性、抗菌谱广、体内分布广、半衰期较长且不需皮肤过敏试验,而广泛应用于临床。喹诺酮类可经验性用于治疗泌尿生殖道感染、呼吸道感染和肠道感染,但应严格控制喹诺酮类在围手术期的预防用药[7]。青霉素类+酶抑制剂复合制剂和头孢菌素类药物引起的ADR次于喹诺酮类,主要与青霉素+酶抑制剂和头孢菌素类的抗菌谱广、毒副作用较低、抗菌效果好而临床使用广泛有关,以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引起的ADR居多。为避免或减少抗菌药物所致ADR,临床应严格遵循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各类感染性疾病的防治指南,规范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避免滥用及过度治疗。

3.4 ADR累及器官或系统

抗菌药物ADR累及器官或系统最多为皮肤及其附件(37.4%),其次为消化系统(29.01%)。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的临床表现比较容易察觉,常反应剧烈,患者自身能够很快发现,且不易与原发疾病混淆,故临床上报例数较多[8]。而其余各个系统ADR的上报例数明显减少,一方面因ADR的出现时间相对较缓慢,不易察觉;另一方面不易与原发疾病的症状相区别。除此之外,一些ADR需通过实验室检查才能发现,如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及白细胞减少等,在上报的例数中,该类ADR有13例,占比为9.92%,可见这类ADR常容易被忽视,而对于此类ADR,在后期容易引起严重的后果。因此,在患者用药前,医护人员应加强 ADR 监护意识,需皮试的药物应进行皮试。在用药后密切监测患者情况,如有ADR发生,应立即停药并采取对症处理措施。临床药师也应发挥其专业特点,及时对临床进行 ADR宣传,做好高危药物的用药警示并开展治疗药物监测,避免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猜你喜欢

喹诺酮青霉素抑制剂
关注氟喹诺酮类药品的严重不良反应
猪青霉素过敏怎么办
细菌为何能“吃”青霉素
中草药来源的Ⅰ类HDAC抑制剂筛选
凋亡抑制剂Z-VAD-FMK在猪卵母细胞冷冻保存中的应用
青霉素的发明者—莱明
无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研究进展
无氟喹诺酮:奈诺沙星
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常见不良反应观察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