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疗效
2018-07-26王丽岩罗志宏张玉兰
王丽岩 罗志宏 张玉兰
(1.大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科研处,黑龙江大庆 163312;2.大庆油田总医院儿科,黑龙江大庆 163001;3.大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临床医学系,黑龙江大庆 163312)
痉挛型脑瘫是小儿的常见疾病,躯体、平衡、步行功能障碍是该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当前,治疗痉挛型脑瘫的方法有物理康复疗法、针刺疗法、虚拟游戏活动等,但效果欠佳[1]。本研究选取本院收治的66例痉挛型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中药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疗效及对步行功能的影响,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5月本院收治的66例痉挛型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3例。对照组中男性17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6.34±1.25)岁;平均病程(2.51±1.12)年;左侧偏瘫13例,右侧偏瘫20例。研究组中男性15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6.42±1.21)岁;平均病程(2.56±1.17)年;左侧偏瘫21例,右侧偏瘫12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运用康复训练治疗,具体如下:(1)训练患儿的躯体平衡功能:指导患儿在训练台上站立,用手紧抓身体前方的横杆以对重心转移进行训练。训练时双脚保持不动,身体的重心向四周转移,若患儿的年龄较小,家长可进行协助,训练至患儿控制良好为止。20 min/次/d。(2)减重平衡训练:医生在训练时需注重训练患儿肢体的拮抗,保证步态的平衡。在训练时偏瘫肢体应尽可能地承受住身体的全部重量,从而改善患儿肢体的肌力不足状况,保障双下肢能支撑身体,在原地站立保持不动5 min后,指导患儿将身体的重心向前挪动。先伸出患肢,之后健肢紧随其后,促使身体保持平衡。20 min/次/d。(3)对患肢肌群功能的训练:指导患儿呈仰卧姿势,医生对患儿的偏瘫肢体实施被动运动,在进行上肢运动时,应一手握住患儿的手腕,另一手放置于肘关节处,做肘关节、腕关节的屈伸运动。在进行下肢运动时,一手放置于患儿的膝关节处,另一手放置于脚踝处,之后实施下肢外旋、屈伸、内收等动作,时间慢慢地变长,逐步地加大幅度,动作应轻和、有力、持续,不能过于粗暴强烈。20 min/次/d。(4)按摩推拿辅助训练:医生在推拿患儿的下肢时,应在点按阳陵泉的基础上,按顺序揉、拿患儿的腿外侧肌群,以促进患儿血液的循环,对肢体的供血不足进行改善,从而促使患儿肌肉的痉挛得到有效地缓解,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
表1 比较两组的步行功能(±s)
表1 比较两组的步行功能(±s)
组别 n 6 min步行距离(m) 10 m最大步行速度(m/s) 功能性步行分级研究组 33 297.68±22.35 67.68±4.38 4.65±0.46对照组 33 204.31±22.15 52.32±4.21 3.64±0.52 t 4.70 5.83 3.61 P<0.05 <0.05 <0.05
研究组采用康复训练联合黄芪桂枝五物汤进行治疗,其中,康复训练的方法同对照组。中药处方为:白芍、茯苓、赤芍、远志、当归、甘草、地龙、水蛭6 g,益智仁、党参、鸡血藤、桂枝9 g,黄芪12 g。1剂/d,早晚各1次。连续服用1个月。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的步行功能,包括6 min步行距离、10 m最大步行速度、功能性步行分级等内容。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统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的6 min步行距离、10 m最大步行速度、功能性步行分级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 讨论与结论
痉挛型脑瘫是由于患儿的椎体系在受损后造成原始反射延迟消失、肌张力发生亢进导致姿势异常与运动障碍的综合征[2]。中医认为属于“五迟”的范畴,主要是由于患儿先天禀赋存在缺陷,经络受阻、肝肾亏虚、血瘀气虚所致[3],故可选用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桂枝可温通血脉、助阳化气;黄芪可升阳举陷、补中益气;当归补血活血;白芍、赤芍活血凉血、止痛补瘀;党参补气血;鸡血藤行血补血、活络舒筋;茯苓益气健脾;益智仁、远志安神益聪定志;水蛭、地龙通经络、破血逐瘀;甘草调和诸药。本方能达到活血益气通络的功效。康复训练联合中药应用于痉挛型脑瘫患儿的治疗,能有效改善患儿的步行平衡功能与肢体痉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