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急救指导应用于小儿高热惊厥治疗的效果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分析
2018-07-26朱丁贤
朱丁贤
高热惊厥属于临床最常见的一种疾病, 好发于小儿阶段。惊厥多发生于高热12 h之内, 多数患儿会出现全身强直阵挛或阵挛性发作, 少数患儿会出现失张力发作或强直性发作, 多数患儿发作时间较为短暂, 少数患儿会出现反复性发作。高热惊厥发作短暂, 一般不需要用药, 如在发作过程中通过有效的处理, 可快速缓解患儿临床症状[1]。故本次研究基于以上背景, 分析院前急救指导应用于小儿高热惊厥治疗的效果及不良事件发生率,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急救中心2016年8月~2017年5月收治的66例小儿高热惊厥患儿, 所有患儿均符合小儿高热惊厥诊断标准, 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 各33例。纳入标准:所有患儿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高热、抽搐、呼吸困难等相关症状。排除标准:心、肝、肾功能异常者;其他病变所致意识障碍者。对照组男20例、女13例,年龄0.6~4.5岁, 平均年龄(2.6±1.8)岁。干预组男21例、女12例, 年龄0.5~5.4岁, 平均年龄(2.9±2.0)岁。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患儿发病后, 对照组患儿送至医院后, 由医护人员开展常规急救处理措施, 给予院内急救护理:为患儿安排舒适的病房, 保持病房干净、整洁, 定时为其更换衣服及床单,选择固定的时间为患儿进行治疗及护理, 避免影响患儿休息。如患儿出现发热症状, 定时监测其体温, 针对惊厥患儿, 在护理过程中应更加注重, 当患儿体温过度或过底时, 密切监测其生命体征, 并采取有效的降温护理, 及时、有效控制患儿病情[2]。干预组患儿在送到医院前进行院前急救指导, 由医护人员与患儿家长进行电话沟通, 于电话内指导患儿家长急救处理措施, 具体操作如下:病情发作后, 指导家长将患儿平躺放置, 并要求其将患儿头部偏向一侧, 如患者出现口吐白沫、抽搐等症状时, 及时帮助患儿将其清理, 保障鼻腔、口腔清洁, 防止患儿出现分泌物堵塞呼吸道, 影响其正常的呼吸;及时为患儿更换舒适、宽松的衣服, 放松其肌肉。在发病时, 患儿可能会因疼痛而丧失意识, 可在电话内指导家长, 在患儿口中放置包裹的勺子, 有效预防患儿咬伤自已的舌头。在患儿发病过程中, 针对高烧现象, 指导家长进行物理降温, 如将湿冷毛巾敷于患儿头部;如患儿出现抽搐现象,家长可将患儿四肢按住, 并将其固定好, 但需要保持好相应的力度, 不可大声呼叫或摇动患儿。在整个急救过程中, 应争分夺秒, 尽可能在2 min内完成急救措施, 并及时呼救, 并将其送至医院[3]。在院前急救过程中, 应多鼓励、安慰患儿家长, 使其保持冷静。入院后进行院内急救护理。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儿不良事件发生率、患儿家长满意度。不良事件包括舌咬伤、误吸、脑损伤、高热惊厥再次发作等。患儿家长满意度采用本院自制量表进行评价, 总分100分, 记录每例患儿的家长满意度评分, 评分标准:总分≥90分为一级满意;总分80~90分二级满意;总分70~80分为三级满意;总分<70分为不满意。患儿家长总满意度=(一级满意+二级满意+三级满意)/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儿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干预组患儿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1%,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6.4%,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儿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n(%), %]
2. 2 两组患儿家长满意度比较 干预组一级满意22例、二级满意6例、三级满意4例、不满意1例, 患儿家长总满意度为97.0%(32/33);对照组一级满意16例、二级满意6例、三级满意5例、不满意6例, 患儿家长总满意度为81.8%(27/33);干预组患儿家长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995,P<0.05)。
3 讨论
高热惊厥具有起病急、病情凶险、并发症严重等特点,属于临床急危重症, 好发于小儿时期。引发小儿高热惊厥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小儿大脑发育尚不成熟, 同时高热惊厥还伴有骨骼肌收缩、高热、意识障碍、大小便失禁等临床症状,给患儿身心健康及生长发育带来严重影响[4-8]。在治疗过程中, 如不及时采用相应的处理措施, 会引发较多并发症, 严重时还会引起脑损伤, 对患儿智力水平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当小儿高热惊厥出现后及时送往医院治疗。在此基础上, 送入医院治疗前, 可通过移动电话, 由医务人员指导患儿家长进行安全、有效的院前急救处理, 可有效减少治疗不及时或不当给患儿带来的损害, 对减少不良事件发生几率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在小儿高热惊厥发作时, 错误的处理方式, 如大声呼喊、剧烈摇晃等均会加重患儿病情, 致使患儿出现舌咬伤、脑损伤等。因此, 实施有效的院前急救, 指导患儿家长采取科学、有效的急救处理措施, 对降低高热惊厥患儿不良事件发生几率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医护人员电话指导, 由家长采取有效的院前急救措施, 采取患儿正确的抢救体位, 为患儿清理干净口、鼻腔分泌物, 保持其呼吸道通畅;帮助患儿放松肌肉,对高热患儿进行物理降温等[9]。在急救过程中, 及时提醒患儿家长, 注意抢救力道与其注意事项, 切不可用力按压患儿,预防骨损伤;当患儿惊厥或窒息频繁时, 及时指导家长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此外, 鼓励或安慰家长保持镇静, 不可摇晃患儿头部或高呼患儿, 快速在短时间内控制好患儿的体温[10]。本次研究显示:干预组患儿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6.4%,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儿家长总满意度为97.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结果证实了上述方法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 院前急救指导应用于小儿高热惊厥治疗中,效果显著, 其对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家长满意度具有重要作用,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