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患者采用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

2018-07-26耿婷闫志生曹庆博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20期
关键词:外周血溃疡有效率

耿婷 闫志生 曹庆博

糖尿病患者数量近些年逐渐上升, 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 随着患者患病时间延长可导致神经、肾脏以及肢体等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1], 而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为肢体并发症之一, 主要临床表现为足趾末端坏疽、间歇性跛行、静息痛以及溃疡等[2], 严重者需截肢, 而对于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首要治疗方法为药物治疗[3]。随着近些年临床技术发展, 介入治疗得到广泛应用, 具有其操作简单、安全、创伤小, 且可反复操作等优点[4,5], 本次调查主要分析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应用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 特选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本院收治的88例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患者资料,为今后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文献和资料, 取现将报告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本院收治的88例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患者作为本次调查对象, 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44例。对照组中男23例、女21例;年龄45~67岁, 平均年龄(53.9±7.29)岁;浅表溃疡12例, 深部溃疡无骨受累14例, 深部溃疡骨受累9例, 局部溃疡9例。观察组中男20例, 女24例;年龄46~68岁, 平均年龄(55.1±6.18)岁;浅表溃疡11例, 深部溃疡无骨受累13例, 深部溃疡骨受累11例, 局部坏疽9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溃疡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和家属对本次调查内容详细了解, 征得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次调查内容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 2 纳入标准 ①患者无先天性心脑血管疾病、肝肾衰竭、凝血功能障碍以及精神障碍等疾病;②患者在近1个月内未参加类似医学调查, 且禁止服用调查以外药物[6]。

1. 3 方法

1. 3. 1 对照组 给予常规治疗, 如胰岛素、控制饮食、适量运动等[7]。

1. 3. 2 观察组 给予患者介入治疗, 动脉彩超检查双下肢血流, 符合手术标准准备手术, 采用单弯管行股动脉穿刺[8],注入造影剂确定手术位置, 根据血管内镜选择合适导管、球囊扩张血管, 植入血管支架, 手术结束后注入抗凝剂[9]。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 若患者出现血压、心率升高, 血氧下降者应立即停止手术, 并实施相应抢救。

1. 4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疗效判定标准分为显效、有效以及无效。显效:患者坏疽痊愈, 肢体皮肤低温、麻木以及跛行恢复正常;有效:患者坏疽面积缩小80%, 且麻木、跛行、皮肤低温显著改善;无效:患者经治疗病变部位无改变[10]。总有效率=(显效 +有效)/总例数×100%[11]。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显效31例(70.45%), 有效11例(25.00%), 无效2例(4.55%), 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45%;对照组显效14例(31.82%), 有效21例(47.73%), 无效9例(20.45%), 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9.55%;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治疗后动脉夹层1例(2.27%), 呼吸衰竭2例(4.55%), 总并发症发生率为6.82%;对照组动脉夹层3例(6.82%), 呼吸衰竭5例(11.36%), 恶心2例(4.55%), 血压升高3例(6.82%), 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9.55%;观察组患者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n(%)]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n(%)]

3 讨论

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为糖尿病所致外周血管病变, 主要症状为下肢动脉血管疾病, 常见病变血管位置为下肢远端静脉、腘动脉[12], 其发病机制为高血糖所致下肢动脉硬化, 血管管腔变窄进而出现动脉闭塞。常见临床表现为下注远端由于局部组织、细胞出现缺血、缺氧性坏死, 导致痉挛和代谢性循环下降[13]。根据缺血缺氧情况患者出现肢体单侧和(或)双侧发麻、低温、疼痛以及间歇性跛行等, 同时伴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 患肢可出现非运动情况下静息痛, 甚至坏疽, 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14]。临床治疗外周血管病变手段为药物治疗, 如溶栓、抗凝、扩血管等药物, 但伴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 药物治疗效果有所受限, 复发率较高。开放性手术治疗外周血管治疗, 主要通过开放阻塞、完全闭塞血管采用导丝进行自体静脉旁路转流术治疗, 进而改善受阻血管的血运[15]。但手术随着病情发展, 不适用反复操作,效果并不理想[16]。而介入治疗为近些年在各科室推广和实践的治疗方法, 具有其创伤小、可反复操作、出血量少等优点[17], 主要通过造影剂确定阻塞位置以及球囊职称血管, 植入伞状血管支架, 扩张狭窄血管达到扩张血管恢复血运效果,且术后静脉滴注溶栓和抗凝药物, 改善肢体末端血运促进溃疡面快速修复[18]。

通过本次调查发现, 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45%,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9.55%;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为6.82%, 对照组为29.55%;观察组患者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介入治疗糖尿病所致外周血管病变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猜你喜欢

外周血溃疡有效率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治疗有效率及死亡率分析
探讨浓缩生长因子(CGF)在糖尿病足溃疡创面治疗中对溃疡创面愈合的作用
外周血B细胞耗竭治疗在狼疮性肾炎中的应用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眸慢性溃疡59例临床观察
ACS患者血清FSTL-1、外周血淋巴细胞中PPAR-γ、 MMP-9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
大面积烧伤并发消化道溃疡大出血及胸腹腔感染1例
外周血红细胞膜脂肪酸C20:1n9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研究
都是“溃疡”惹的祸
很有效率
冠心病患者外周血SIRT1 mRNA的表达及氨氯地平对其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