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土地整治水平的定量表征及其实证研究

2018-07-26隋雪艳周生路王晓瑞吕立刚陈慧梅

江西农业学报 2018年7期
关键词:整治土地区域

隋雪艳,周生路,林 晨,王晓瑞,吕立刚,刘 敏,陈慧梅

(1.江苏省土地开发整理中心,江苏 南京 210017;2.南京大学,江苏 南京 210023;3.中国科学院 流域地理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 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江苏 南京 210008;4.南京财经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6)

0 引言

土地整治是补充耕地、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也是改善区域资源环境、实现区域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如何通过土地整治促进区域资源环境效应提升、土地资源管理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推进土地资源健康可持续利用,已成为土地科学研究关注的热点。土地整治作为一种以项目为载体的人类微观土地利用活动,在农村生产力提升、乡村转型发展、城乡空间重构和优化等方面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因此,需要通过一定的理论、技术方法对其实施效果及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和检验[2]。

近年来,从不同角度针对土地整治活动评价的研究越来越多,涉及到土地评价的多个领域[3],如土地质量评价、土地经济评价、土地利用可持续性评价和土地生态评价等方面[4]。大量整治评价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土地整治效益评价方面,包括土地整治的经济、社会、环境等各个方面。土地整治评价的研究对象(空间单元)比较多样,大多数的研究主要针对地块或者单个项目区开展[5]。总体来说,目前的土地整治活动表征研究主要集中在立地方面,针对项目实施的各个阶段,涉及到土地整治水平,大多是对其某一方面如整治面积、规模等,而针对区域土地整治的研究较为缺乏,尤其是针对多形式等综合上述广泛含义的综合、定量[6]的区域土地整治研究更是缺乏,也没有被普遍认同的衡量区域土地整治程度的定量指标,土地整治活动缺乏统一、综合化的定量表征区域土地整治水平。

本文以投入、实施、效果3个方面为视角选取指标,提出“土地整治度”的综合概念,系统、定量表征区域土地整治活动,并开展“土地整治度”的综合测度与时空差异研究。

1 研究区概况

江苏省大丰市处于长江三角洲江苏沿海中部地区,位于北纬32°56′~33°36′,东经120°13′~120°56′,东临黄海,处于盐城市东南,拥有112 km海岸线,区位优势突出。属江淮黄冲积平原,地势平坦,东西方向中间高两边低,南高北低。沿海滩涂7.73万hm2,东沙岛6.93万hm2。2014年,大丰市在全国百强县中排名第48位,全年实现GDP 482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498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399元,GDP、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等指标增幅居盐城第一。

大丰市土地总面积为295006.35 hm2,其中农用地占63.32%;建设用地占11.26%;其他土地面积占25.42%。大丰市是江苏省最早开展大规模土地整治的县市之一,据不完全统计,自2001年首个国家级土地整治项目开展以来,其各部门开展的土地整治项目已经占到其行政区域面积的40.68%,其中国土部门组织开展的土地整治项目占到了区域内所有已经验收项目的92.08%,是研究土地整治水平表征与量化的典型区域。

2 土地整治水平定量表征指标体系的构建

2.1 土地整治度的内涵

2016年最新土地整治蓝皮书《中国土地整治发展研究报告》中指出,今后土地整治的十大导向中,明确整治对象要从“单项推进”到“要素综合”,范畴要从“项目承载”到“全域协同”。也就是说,土地整治活动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其本身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个多头(实施主体的不同)、多层次(投资主体的不同)、多形式(组织形式的不同)的系统。就一个区域来讲,其土地整治应该包括“自觉”和“不自觉”的所有含义的整治活动。区域土地整治行为本身具有示范带动效应,它不仅可以带动、影响区域本身的状态,更加可以引导周边地区多形式的土地整治活动。

本文从土地整治管理与评价的投入、实施和效果3个重要方面提出了土地整治度这一综合性的概念来表征土地整治活动水平,将土地整治活动作为一个研究对象,描述其区域整治程度和水平。

2.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从土地整治管理与评价的投入、实施和效果3个重要方面进行土地整治度的表征。

(1)土地整治投入。土地整治投入在区域发展和政策导向等措施背景下,表征土地整治活动基础要素的开展情况,如数量、面积、资金等,采用土地整治实施力度表示。其水平反映土地整治的资金、规模等,是土地整治活动的基础要素。

(2)土地整治实施。土地整治实施是通过开展土地整治活动,统筹推进田、水、路、林、村统一配套后,基础设施配套和产生的效果,采用土地整治实施深度来表示。其水平反映土地整治对农田、水网、道路、林网等基础设施改造。

(3)土地整治效果。土地整治潜能,指土地整治过程中和土地整治后,通过农业机械化、农业技术推广水平、田块集中度[7]、规模化率等外力因素来充分发挥基础设施的作用,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保障土地整治的实施效果和能力,采用土地整治实施保障度表示。其水平反映了土地整治不断推动农业功能由单一的生产功能向生产、生活、生态功能[8]转变,在进行土地资源重组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土地经营[9]的规模化、集约化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因此,区域土地整治度的表征准则层包括3个,土地整治实施力度、实施深度及实施保障度。基础指标层采用表征土地整治活动的具体指标,选取有典型性、代表性广、易获取和能够反映项目区状况的数据,分析研究区土地整治情况。以各项目区的所在乡镇作为评价单元,根据收集到的各种资料,对评价指标进行计算分析,并采用模糊聚类分析求均值法[10-11]确定指标体系的权重(表1)。

3 土地整治水平时空分异特征

3.1 评价结果

将各评价指标采用无量纲计算后,加权求和得到土地整治实施力度指数、实施深度指数、实施保障度指数,然后再按照指标权重情况,计算区域土地整治度。

由评价指标值统计表可以看出(表2),土地整治实施深度变异系数最小,为25.37%,表明研究区整治中基础设施配套等实施深度水平差异小;土地整治实施力度变异系数最大,为85.58%,表明研究区土地整治投入等实施力度水平差异大。目标层统计结果显示,土地整治度变异系数也较低,仅为32.52%,表明研究区土地整治度水平差异小。

表1 土地整治度指标体系的权重

3.2 时间变化特征

按年度进行汇总统计全市土地整治情况,为消除不同量纲的影响,同样对获取的各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按照权重进行评价计算,得到土地整治度结果(图1)。

图1 研究区土地整治度时间变化特征图

表2 土地整治度指标值统计表

随着土地整治活动在研究区域的持续开展,待整治区域和土地后备资源相对来说逐步减少,大丰市土地整治度在时间上整体呈先增长后降低的趋势,土地整治活动在2008年达到最高峰,形成这一时间分布特征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土地整治开展早期,土地后备资源相对丰富、易整治区域分布较广,土地整治活动开展较为密集;随着整治活动的持续开展和推进,后备资源与易整治区域逐渐减少,土地整治区域开始分区集中,实施逐渐减少。

3.3 空间分异特征

研究区土地整治度空间分布如图2所示,整体上看土地整治度沿海地区高于内陆地区。但最高的不在沿海地区,而在东部滨海区和中部城乡发展的交界区,最高点分布在近沿海地区。市中心的土地整治度最低,与实际相吻合。说明研究区结合地区实际,近13年来其区域土地整治水平整体上呈现沿海抱团的情况,重心内陆地区分布比较均匀,但整体水平低于沿海地区和中部地区。

图2 土地整治度空间分布图

采用条带梯度综合分析土地整治度的梯度变化[12],研究内陆到沿海土地整治变化的特征。通过条带梯度分析可以发现土地整治度从内陆—沿海具有“降低—增高—降低”的规律(图3)。样方0的土地整治度最低,而从样方0向海延伸,土地整治度呈明显的倒U型,与环形梯度的规律与原因相似。样方0随着向两侧的延伸,并非对称。土地整治度在自城镇中心向海一侧的平均值(0.52)大于其向陆侧的均值(0.44),这主要归于样方4~6内的高强度土地整治,其整治度平均值高达0.72。需要明确的是,在城镇中心向陆一侧,最终并没有表现出土地整治度的降低,说明受整治难度所限,部分沿海区域土地整治度,仅仅稍高于城镇中心。

图3 研究区条带梯度分析样图及结果

采用冷热点分析研究区域土地整治的空间集聚特征[13]。分析发现土地整治度及其3个子指标均表现出低值区在城镇中心聚集的特征(图4)。土地整治度的显著高值区则主要是分布在城镇中心与沿海间的过渡地带。实施力度的冷热点分布则更具规律性,表现为随着城镇中心距离的增大,呈现“冷值区—热值区—冷值区”的特征。实施深度虽然冷值区依然主要位于城镇中心及其周边区域,但是其显著高值区与其他指标不同,主要分布于县域边缘周围。实施保障度的显著高值区主要位于大丰东南部,冷值区依然位于城镇中心及其周边。这些指标的冷热点聚集分布特征也在一定程度上同梯度分析的结果相呼应,比如土地整治度及实施力度在梯度分析中有着自城镇中心向外围而呈现的倒U型变化,而在热点分析中则均呈现“冷值区—热值区—冷值区”的集聚特征。

图4 研究区土地整治度热点图

4 结论与讨论

(1)从土地整治活动的实施力度、实施深度、实施保障度3个层次提出“土地整治度”的概念,建立了土地整治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可以全面、系统、定量地表征区域土地整治状况。

(2)以不同评价单元定量评价区域土地整治状况,以不同整治方式计算还可以得到区域不同类型整治状况,从而为推进区域土地整治有序健康发展、合理安排土地整治活动提供数据支持。

(3)在土地整治度评价结果基础上,不仅可以得到研究区土地整治的时空变化特征,运用不同方法如梯度分析、热点分析,可以进一步分析区域土地整治格局,为土地整治相关研究如综合效应研究、耕地质量提升等提供定量依据。

猜你喜欢

整治土地区域
笃行不怠 奋力深化提升三年专项整治
“六乱”整治绘就宜居底色
我爱这土地
沁水县端氏镇『六乱』整治不松劲
分割区域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区域发展篇
全国集中开展整治酒驾、醉驾行动
分土地
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