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冠心病患者施行循证护理对心绞痛发生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探析

2018-07-26赵欣

医药前沿 2018年23期
关键词:病患循证心绞痛

赵欣

(四川省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 四川 宜宾 644000)

冠心病是一组危害性极大的心血管疾病,以心绞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在疾病的长期折磨下,部分冠心病患者身心状态堪忧,需要护理人员给予专业疏导。为改善冠心病病患群体的生活质量,本院结合临床实际总结出一套循证护理方案,现将该方案的应用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4月本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24例进行临床研究,男女病患比例为20∶11,年龄为53~70岁,中位年龄为65岁。按照入院登记薄将其分入研究组和常规组,对比两组各项基线资料未见明显差异(P>0.05),临床可比性较高。本研究将合并心脏瓣膜病、恶性肿瘤、传染病、肝肾功能障碍、精神疾病患者排除在外。

1.2 方法

1.2.1 常规组施以内科一般护理

遵从医嘱为患者用药,给药后加强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监护;开展疾病健康教育,增加患者和家属对冠心病的了解,纠正其错误认知。合理安排患者机体营养补给,指导患者科学进食;做好其他治疗配合工作。

1.2.2 研究组采用循证护理

1.2.2.1 制定循证护理计划 成立循证护理小组,结合文献资料探究冠心病患者身心特点,提出改善措施;采用头脑风暴法汇集冠心病相关并发症及其防护策略;分析不同患者的个性化特征,结合实际拟定针对性护理方案如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应在护理过程中警惕用药、饮食等引起的血糖紊乱风险。

1.2.2.2 落实循证护理措施 (1)对向宣教。重视疾病健康宣教工作,同时应采取对向宣教策略,主动询问患者对于疾病保健、康复相关知识的需求点并给出专业解答。另外,宣教工作应有所侧重,注重改善病患遵医行为,强调治疗依从性、良好自我管理能力对疾病康复的积极促进作用,而家属的宣教工作应以提高病患照护能力为主,告知其相关注意事项以及解决对策[1]。(2)用药管理。全面掌握不同药物的作用机制、毒副反应表现,在日常护理中加强警惕,提高护理预见性;告知患者不同药物的最佳服用时间,嘱其按时服用;若患者记忆力较差,应及时标注用药相关信息;强调擅自更改用药方案的危害性,使患者知晓加服药物对病情康复无益的事实。(3)心理疏导。针对冠心病患者普遍存在的恐惧、焦虑心理予以有效疏导,通过强调本院医疗水平、医疗经验的优越性,缓解其负性心理,增强其康复信心。与此同时,应留意患者心理、情绪变化,结合患者个体差异给予心理、情感等支持,帮助患者树立良好的心态;增加与患者家属的沟通和互动,协同家属做好病患照护工作,耐心解答家属的提问。(4)康复训练。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鼓励患者早日下床活动,避免长时间卧床、独处而胡思乱想,促使消极情绪爆棚,同时也可避免压疮、血栓等并发症发生。根据患者康复进展,合理规划其活动强度、时间等,避免适得其反;嘱患者每日晨起和晚睡前,通过练习深呼吸动作而增大肺活量,从而改善血氧浓度。(5)饮食指导。在不同疾病康复阶段为患者的日常饮食提供合理化建议,确保膳食结构丰富,营养摄入均衡,同时应警惕糖尿病患者在进食后出现血糖高升或过度节食而引发低血糖。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对比两组心绞痛发生率、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干预前后焦虑、抑郁评分变化。

1.4 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 统计两组临床指标,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指标对比分析[n(%)]

2.2 统计两组焦虑和抑郁评分,见表2。

表2 两组焦虑和抑郁评分对比分析(分)

3.小结

在冠心病五大分型中,心绞痛型冠心病最为常见,且有研究证实[2],负性心理是诱发心绞痛频繁发作的危险因子。另外,部分冠心病患者及家属健康保健知识匮乏,并不能高质量完成照护工作。因此,护理人员应结合患者的实际需求有计划、有目的、有依据地开展护理工作,以强化整体护理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心绞痛发生率为11.29%,明显低于常规组的38.71%(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3.55%,明显高于常规组的61.29%(P<0.05);护理后,两组焦虑和抑郁评分均有所下降,研究组降低幅度更大(P<0.05),充分肯定了循证护理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在冠心病日常护理中施以循证护理,能够改善患者负性心理,降低心绞痛发生风险,提高护理满意度。

猜你喜欢

病患循证心绞痛
老年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观察
氨磺必利与喹硫平对老年精神分裂症的诊疗效果比较
《循证护理》稿约
位置大数据侦查循证研究
分析严重创伤患者并发精神障碍的心理疏导及护理体会
制度变迁与明代官员病患叙事的演变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0例
循证医学在中医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