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筛查新生儿和婴幼儿巨细胞病毒感染水平及探讨与肝脏损害的相关性及治疗研究

2018-07-26唐铭宁云云通讯作者

医药前沿 2018年23期
关键词:洛韦定量肝功能

唐铭 宁云云(通讯作者)

(睢宁县人民医院 江苏 徐州 221200)

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是小儿常见感染性疾病,重者可累及多脏器系统,特别是肝脏,是造成先天性畸形及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1]。近年,随着荧光定量PCR技术、HCMV早期诊断试剂盒的使用及推广,荧光定量PCR诊断HCMV感染为本病相关治疗提供了有力依据,文章现以我院近年收治HCMV感染患儿为例,对本病临床诊治及与肝损害相关性进行分析探讨,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7年5月—2018年3月我院42例HCMV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HCMV感染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感染消化学组制定的相关诊断标准;②临床资料齐全;③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新生儿溶血;②非HCMV感染所致肝功能损害;③不合格检测样本。入选病例中,男21例,女21例;年龄0~6个月,平均(2.7±1.2)月。

1.2 方法

患儿入院后均抽取静脉血液样本,以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肝功能指标血清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ALT升高者,取患儿中段尿液1ml,以荧光定量PCR技术对HCMV-DNA做进一步检测。检测方法:尿液样本常规上机离心5min,沉淀后加DNA提取液50μl,充分混匀后再次上机离心5min,取含病毒DNA的上清液,常规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设阳性定量质控参考品梯度、阴性质控品、未知标本,设置循环条件,按照试剂盒提供定量阳性标准品做标准曲线,由电脑自动分析计算定量结果。根据肝功能指标测定结果及PCR检测结果予以患儿还原谷胱甘肽保肝、更昔洛韦抗病毒等对症治疗。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以临床综合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评价荧光定量PCR技术诊断HCMV感染的准确性。观察患儿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改善情况,评价临床疗效。评价标准[2]:显效:HCMVDNA转阴,相关症状消失,肝功能正常。显效:HCMV-DNA仍呈阳性,但拷贝数较前减少,相关症状显著改善,肝功能恢复。无效:疗效未至上述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17.0软件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标准差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全部患儿尿液样本荧光定量PCR诊断HCMV-DNA均呈阳性,以临床综合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准确率100%。经治疗,42例患儿中,显效15例,有效24例,无效3例,治疗总有效率92.86%。患儿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见表1。统计显示,患儿治疗后肝功能指标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患儿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变化

3.讨论

荧光定量利用荧光信号积累实时监测PCR进程并对未至模板进行定量,具有敏感性高、样本需求量少、快速简便等优点、研究指出,以荧光定量PCR技术诊断HCMV感染,使用外周血液样本、尿液样本均可,只需基因片段5~50个,4~6h即可除检测结果,极大的缩短了HCMV感染诊断窗口期,对本病早期确诊具有重要意义[3]。另外,荧光定量PCR自动化诊断也排除了人为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干扰,大大提高了诊断准确性,能够真实反映病毒DNA复制情况,用以判断感染严重程度,从而指导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估。

数据统计。超过50%的婴肝综合症由HCMV感染所引起,考虑原因为小儿肝胆发育不熟,HCMV感染后最易累及网状内皮系统,同时病毒侵袭胆管上皮细胞引起胆道梗阻,导致TBIL及肝酶排泄障碍,从而引起症状[6]。但当感染活动期得到有效控制,患儿肝功能指标异常可有效解除或显著改善,因此,临床也常以患儿肝功能指标作为HCMV感染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的重要依据。

目前,临床尚无HCMV感染特效治疗方法,临床治疗以对症处理及支持治疗为主。《儿童巨细胞病毒性疾病诊断和防治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指出:免疫正常个体的无症状或轻度症状HCMV感染无需抗病毒治疗,有明显HCMV性疾病者,尤其是免疫抑制个体,予以抗病毒感染治疗。本次临床研究血生化测定患儿肝功能指标,异常者还原型谷胱甘肽保肝治疗,复查转氨酶下降,巨细胞拷贝数减少者,不予以特殊治疗,如复查示指标值明显升高,则考虑肝功能损伤加重,予以更昔洛韦治疗,符合相关治疗标准。

更昔洛韦具有光谱抗疱疹病毒活性,适用于预防及治疗多种类型的巨细胞病毒感染,能直接渗入HCMV-DNA阻断病毒DNA链或通过竞争性抑制HCMV-DNA多聚酶合成来发挥活性作用。目前,更昔洛韦治疗HCMV感染以抗原转阴为治疗目标,临床普遍认为长程维持治疗联合高剂量诱导的疗效优于单个或多个疗程的低剂量治疗,《指南》中也指出本品诱导治疗应持续2~3周,总疗程3-4周。值得注意的是,更昔洛韦口服生物利用度低且为强碱性,刺激大,需静脉给药,且反应发生率较高,部分患儿不能加持完成疗程,导致病情反复,临床应用需谨慎。

猜你喜欢

洛韦定量肝功能
肝功能报告单解读
威伐光联合伐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
显微定量法鉴别林下山参和园参
当归和欧当归的定性与定量鉴别
10 种中药制剂中柴胡的定量测定
更昔洛韦治疗婴儿肝炎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慢性HBV感染不同状态下HBsAg定量的临床意义
泛昔洛韦联合微米光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效果观察
铺棉灸合并更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45例临床观察
注射用头孢呋辛钠静脉滴注致肝功能损害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