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髋关节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患者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8-07-26唐宗荣

医药前沿 2018年23期
关键词:髋部股骨颈股骨头

唐宗荣

(九龙县医院 四川 甘孜 626000)

股骨颈骨折发病患者中,老年人占绝大多数,其年龄主要集中于50~70岁区间。老年人股骨颈骨折发病率较高的主要因素为老年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髋关节周围肌群肌力减退及关节稳定性下降等状况,股骨颈比较脆弱,即使轻微跌倒也会引发骨折,且该部位血运功能较差,若不及时对骨折采取适当处理,则将造成骨折难以愈合,同时可能伴随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或创伤性关节炎病症,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随着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骨质疏松患者不断增加,老年股骨颈骨折发生率也呈现逐年升高趋势[2]。本次研究将我院于2014年8月至2016年11月接收诊治的高龄股骨颈骨折住院治疗患者58例作为研究样本,探究并比较对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应用全髋关节置换术及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实施救治的临床治疗结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治疗措施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8月至2016年11月,我院接收诊治的高龄股骨颈骨折住院治疗患者58例作为研究样本,全部患者均为我院依据相关标准确诊的股骨颈骨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9例。对照组患者男女比例为16∶13,年龄在61至75岁区间内,平均为(67.3±3.2)岁;观察组患者男女比例为18∶11,年龄在62至74岁区间内,平均为(68.9±2.5)岁。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实施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方式实施救治。观察组采取全髋关节置换术方式实施救治,首先依据不同切口形式对患者体位进行选择,并选用符合要求的假体及人工髋关节。依据患者髋关节畸形发展情况、软组织挛缩状况及操作人员的经验实现切口及显露切口的选取。待髋关节囊充分显露,对关节囊外的粘连实施分离操作,使其上方至髋臼周边及下方至大转子基底充分暴露,实施关节囊及滑膜的切除,外旋髋关节实现股骨头脱位[3]。切除股骨头,对股骨颈实施修复并拓展髓腔,清理髋臼后选取恰当的人工髋臼开展安装过程,此过程需充分考虑关节松紧度及股骨头高度[4]。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死亡率、术后髋部畸形率、术后内科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

1.4 统计学处理

在本次研究中所涉及到的所有数据都将会被保存在Excel文档中,并且将对这些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期间将会用到SPSS13.0软件。我们采用平均值±标准差的方式来表达计量资料,同时对组间比较进行t检验,使用(%)来表示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P<0.05则认为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死亡率对比

就本次实验结果来看,观察组术后死亡病例数为1例,术后死亡率为3.45%;对照组术后死亡病例数为3例,术后死亡率为10.34%。由此可见,给予对应治疗方式后,观察组患者术后死亡率相较于对照组对应数值,呈现显著下降趋势(P<0.05)。

2.2 两组患者术后髋部畸形率对比

就本次实验结果来看,观察组术后出现髋部畸形现象患者2例,术后髋部畸形率为6.90%;对照组术后出现髋部畸形现象患者2例,术后髋部畸形率为6.90%。由此可见,给予对应治疗方式后,在术后髋部畸形率方面,两种手术方式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术后内科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就本次实验结果来看,对照组中假体松动、微血栓、脱位等内科并发症情形对应的病例数分别为5例、3例、0例,对应比例为17.24%、10.34%、0,即对照组患者术后内科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7.59%,观察组中假体松动、微血栓、脱位等内科并发症情形对应的病例数分别为1例、0例、1例,对应比例为3.45%、0、3.45%,即观察组患者术后内科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90%。由此可见,给予对应治疗方式后,观察组患者术后内科并发症的发生率相较于对照组对应数值,呈现显著下降趋势(P<0.05)。

表1 两组患者术后内科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2.4 两组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

就本次实验结果来看,观察组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为(88.45±3.25),对照组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为(74.49±1.39)。由此可见,给予对应治疗方式后,观察组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相较于对照组对应数值,呈现显著提升趋势(P<0.05)。

3.讨论

股骨颈骨折是指股骨头颈交界至股骨颈基底部之间发生的骨折情形,病程较长,患者需要长期卧床休养,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老年群体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如褥疮、下肢深静脉血栓、尿路感染等[5]。股骨颈骨折的治疗过程以非手术治疗方式为主,纠正下肢外旋、短缩及髋内翻畸形状况。治疗方式包含以下两种:一是牵引治疗法,此种方法可以应用于任何类型的股骨颈骨折治疗;二是内固定法,这是近年来应用最多的方法,因为这种方法更加适合高龄患者及无法忍受长期卧床静养的患者,固定效果显著[6]。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接收诊治的高龄股骨颈骨折住院治疗患者58例作为研究样本,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方式实施救治,观察组采取全髋关节置换术方式实施救治。研究发现,给予对应治疗方式后,观察组患者术后死亡率为3.45%,相较于对照组对应数值10.34%,呈现显著下降趋势;观察组患者术后内科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90%,相较于对照组对应数值27.59%,呈现显著下降趋势;观察组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相较于对照组对应数值,呈现显著提升趋势;两组患者术后髋部畸形率对比,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在高龄股骨颈骨折病症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全髋关节置换术方式的治疗结果更加显著,对患者术后死亡率的下降及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具有积极意义,值得在临床应用及推广。

猜你喜欢

髋部股骨颈股骨头
舒适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护理中的应用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高级篇)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初级篇)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中级篇)
股骨头坏死的中医治疗
易于误诊为股骨头坏死的股骨头内病变的鉴别诊断
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治疗与处理
不同粗细通道髓芯减压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比较
8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CT与核磁共振诊治比较
45例老年股骨颈骨折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