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简易图谱学唱新歌曲的有效策略

2018-07-25吴欣慰

吴欣慰

【摘 要】 利用图谱这样的视觉符号材料可以把歌曲简单化、形象化,增强直观效果,加深幼儿对歌曲的理解和歌词的记忆,从而能有效提高幼儿学唱新歌曲的质量和效率。它注重音画艺术的巧妙结合,非常符合幼儿儿形象思维占优势的学习特点。本文通过“设计与歌曲内容相符的图谱才能促进有效性学唱”;“利用图谱帮助幼儿高效率理解记忆歌词”;“利用图谱中图示色彩大小等的变化,巧妙提示幼儿把握歌唱技巧”;“利用图谱形象的符号,帮助幼儿理解歌曲性质”;“利用图谱帮助幼儿轻松进行多种歌唱形式的练习”这五个方面来探讨利用简易图谱学唱新歌曲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简易图谱;有效性学唱;记忆歌词;歌唱技巧;歌曲性质;歌唱形式

【中图分类号】 G60.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8)07-0-01

唱歌教学活动是幼儿园艺术教育中最普遍的教学内容,它是幼儿学习唱歌技能,发展音乐的感受力、表现力、创造力等音乐能力的有效途径。但教师在教唱歌曲时,往往会发现幼儿对学唱歌曲很被动。对新学的歌曲需要教师一遍又一遍地教唱或者是一句一句地领着唱,有时还会出现教师声嘶力竭地唱着独角戏,而幼儿却肃然无味地机械跟唱着,幼儿学习的效率非常低。如何改善这种现状,提高教唱歌曲的效率,让唱歌成为幼儿易于接受的乐事呢?像图谱这样的视觉符号材料可以把歌曲简单化、形象化,增强直观效果,启发幼儿在理解图谱的基础上掌握各种旋律节奏,加深对歌曲的理解和记忆,就能提高幼儿学唱歌曲的有效性。

一、合理设计与歌曲内容相符的图谱能促进有效性学唱

音乐活动中,利用图片的直观形象性辅助幼儿学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但教唱歌曲的图谱和平常教师使用的图片是不一样的。教师所习惯使用图片的主要目的往往是为了激发幼儿的情趣,烘托一种气氛,至于图片的采用和解决幼儿学习困难之间的关系可能联系性并不强,有时普通图片的出现反而还会干扰幼儿的学习。如:《春天》歌词是:小草伸懒腰,花儿点头笑,柳树弯弯腰,蜜蜂酿蜜忙,蝴蝶爱舞蹈,鱼儿水中游,美丽的春天来到了。可以想象,幼儿在学唱这首歌曲时,最大的障碍是记忆歌词。小草、花儿、柳树、蜜蜂、蝴蝶、鱼儿等歌词的顺序没有任何逻辑性,很容易混淆。如果教师教唱歌曲时提供的仅仅是一幅描绘美丽的春天景色图画(有山、有水、有花、有草等),幼儿看着这样的图画只能感受到歌曲中春天的氛围,在学唱歌曲的作用不大。这种即便同是用视觉印象来帮助幼儿学习歌曲的图片,也会因为画面结构的不当而使幼儿产生学习障碍。因此,只有精心解读歌曲内容,根据歌词顺序编排的图谱才是教唱活动的有效辅助材料。如上述歌曲這样设计图谱:拟人伸懒腰的小草,带笑脸的花儿,弯腰的柳树,采蜜的蜜蜂,跳舞的蝴蝶,水中的鱼,按歌词顺序出现在画面上。很显然,按照歌词中地点出现的顺序排列画面比画一幅美丽的风景画更加有助于解决幼儿学习歌曲时的记忆困难。

从上述例子中可以明确歌唱活动中的图谱是有别于普通图片的,根据歌词内容设计的图谱则是半具体的图形记谱,可以将歌曲的音乐要素、结构、内容,按照歌曲发展的顺序以便于视觉记忆的形态呈现,还可以同时表达出音的高低、长短,节奏的快慢等。引领幼儿感受歌曲的旋律,感觉动作、声音、歌词、节奏与图谱之间的关联性,提高学唱歌曲的有效性。

二、利用图谱帮助幼儿高效率理解记忆歌词

歌词,是音乐的一种文学形式,虽词语不多、篇幅短小,但却是幼儿与歌曲接触的第一步,歌词中所描绘的人物、情节、语言、动作对幼儿学习歌曲有着直接的影响,但是幼儿还不具备独立朗读和理解词义的能力。有心理学试验表明,人获取的外界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显然,幼儿在接受信息时,视听结合才是获取信息最可取的办法。因此根据歌词制作相应的图谱,利用图谱将歌词按顺序展示出来,通过视觉参与引发幼儿的类比思维更能帮助幼儿理解歌词,熟练地掌握歌词。而在观察图谱时猜猜说说的过程中,幼儿很快明白了简易符号所代表的意思,这同时也是对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图谱让幼儿对歌曲有了形象具体的感知,同时也让幼儿对歌词保持了更深刻、持久的印象。如《我会变》共有八段歌词,如果不借助图谱幼儿很难记住大量歌词。如设计八段中的同一句歌词“两只小手变变变……”都用两只张开的小手表示,每一段中的“雨点”、“雨伞”、“太阳”、“蝴蝶”、“座山”、“蜘蛛”、“小船”、“枕头”则以相应的形象来表示,幼儿跟旋律演唱时通过图谱的形象提示,就不会把各段歌词唱乱。

三、利用图谱中图示色彩大小等变化,巧妙提示幼儿把握歌唱技巧

歌唱是音乐教育的一种音乐手段,也是人们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而幼儿往往缺乏对歌曲内涵的解析,不能将自己的声音和歌曲演唱情绪相等同,以至于演唱歌曲时很难做到表情达意。通过巧妙设计的图谱可以让幼儿生动地掌握自己的发声技巧,象要求唱强音的地方可以把图形画大些或色彩浓些,弱音的地方则可以画小些淡些,而一些需要渐强渐弱的也能从图形的逐渐增大或变小来展示。这些方式的采用很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并与之产生共鸣,看到形象的图示可以调节自己应用什么样的声音来唱。通过这样的图谱提示比起教师讲解要有趣得多,并且留在幼儿脑海中的印象也更深刻。如在教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时,将一组女生画小些男生画得大,一组铃铛则是由大逐渐变小的,幼儿看到这么直观的提示轻松地唱出了歌曲的强弱,甚至是渐强和渐弱。看着图谱提示就能自如的控制声音了,不需要教师解释很多,像这样的直观提示,幼儿是非常感兴趣的,掌握起来也是轻松愉悦的。

四、利用图谱形象的符号,帮助幼儿理解歌曲性质

幼儿的思维发展尚处在直觉形象阶段,加之受到年龄和生活经验等方面的限制,要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歌曲性质是有一定难度的。利用图谱通过外部可见的操作来做教学辅助材料,就能使抽象的歌曲性质变成直观形象的图示展示在幼儿面前。比如抒情的歌曲,就可以画上流水、波浪的线条等形象的事物来表达;欢快、活泼的歌曲,就可以用圆点、雨滴等轻巧跳跃的形象来表示。在歌曲《小猫和大猫》中两段歌词要用两种不同的性质去演唱,采用波浪线代表第一段缓慢柔和的感觉,用雨滴代表第二段活泼跳跃的感觉。通过视觉上的有力渗透,幼儿对歌曲两段不同的性质有了非常直观的认识,从而不要教师一遍遍讲解同一首歌曲中的不同性质,幼儿看着图谱自然而然就感受到了。

五、利用图谱可以帮助幼儿轻松进行多种歌唱形式的练习

在唱歌活动中,少不了组织一些有趣的歌唱形式进行练习,如领唱、分声部唱、合唱、对唱、轮唱等,这一类的练习可以培养幼儿的集体观念,加强协调配合能力是幼儿乐于尝试的活动。但是很多教师却疏于尝试此类形式,其主要原因在于进行此类活动时教师既要指挥又要弹琴,还要兼顾全体幼儿的配合程度,常常显得分身乏术又达不到良好的效果。通过多次实践我发现只要创新地设计好图谱就可以轻而易举地解决这一矛盾。根据多种形式的需要采用颜色区分、符号代表、动物头像、简易标志、男女娃娃头像、几何图形等分别代表达不同的歌唱形式。这些设计可以与幼儿共同来协商,逐步熟悉并形成习惯,让幼儿可以通过对图谱的解读自主掌握配合的难点。如《谁会飞》要进行分男女声部、领唱、对唱三种形式的练习,我用男女娃娃头像提示分声部;用一个三角形代表领唱,直线是齐唱部分;用红蓝两种颜色表示对唱。教师只要提示幼儿看相应图谱就能轻松进行多种的形式练习。

图谱教学在幼儿园唱歌活动中的普及运用,为音乐教育注入了全新的理念,但是如果教师仅仅利用图谱来完成教唱活动那么它的意义也就不大了。我认为利用图谱教唱的重要意义在于如何有效利用图谱使幼儿自主地学习歌曲;利用图谱的目的是为了通过老师的引导,逐渐过渡到幼儿主动的学;促使幼儿自己动脑体会图示的意义,发展观察、比较能力,让幼儿思维处于最佳状态积极思考获得新知识才是最重要的。通过对合理利用图谱教唱的有效策略整合,使幼儿教师能积极运用图谱把歌唱活动寓于愉快的音乐感受和音乐表现之中,吸引幼儿积极参与到歌唱活动之中,从而帮助教师提高教唱活动的质量,让幼儿达到最有效的学习。

参考资料:

【1】《幼儿音乐兴趣的培养》上海音乐出版社,黄莉莉

【2】《幼儿园音乐教育》南京教育出版社,许卓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