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蓝墨云班课的日语口译教学模式研究

2018-07-25卢萱曾轶峰

关键词:口译教学蓝墨云班课互联网

卢萱 曾轶峰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日语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日益增加。而在日语专业的学习中,日语口译课程是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实践性较强的一门课程。通过结合当下丰富的网络资源以及手机app构筑的移动互联网学习平台,对日语口译教学进行了一定的摸索,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教师提高了课堂效率,提高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积极性。

【关键词】 蓝墨云班课;互联网;口译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8)07-000-02

一、日语口译课程所存在的问题

本科专业为日语的学生大多是从零开始学习,通过两年的基础学习掌握了一定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而如何更一步地提高听说读写的实际运用能力,这与三四年级的口译笔译课程有很大的联系。尤其是口译课程对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的要求会更高,除了需要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日语知识外,还需要学生通过练习掌握口译的技巧,掌握与口译内容相关的社会、文化、经济商务、旅游等各方面的知识,还需要学生培养临场的应变能力。所以,日语口译课程所承担的培养任务尤为繁重。

而在实际的日语口译教学中,普遍存在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问题。传统的日语口译教学还是按照低年级的基础日语课的模式,主要是教师讲授技巧、学生进行死记硬背,不利于学生培养双语切换的思维模式,不能让学生切实地运用理论知识进行现场口译。另外,口译教材内容陈旧单一,脱离实际的社会生活,口译课程的学时安排有限,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不能得到充分地练习,教师准备的口译资源也不能得到充分地发挥。

二、基于蓝墨云班课的日语口译课程中的改革探索

由于传统的口译教学不能很好地让学生提高日语口译的能力,所以笔者在担任日语口译课程期间,利用较新的口译教材,结合当下丰富的网络资源和手机app构筑的移动网络平台,对日语口译教学模式进行了一定的摸索。

本校的日语专业每个年级只有一个班,人数为30人左右,虽然本校为理工科院校,但是日语专业的课程依然按照日语学科的课程建设标准来设置,日语口译课程设置于三年级下学期至四年级上学期,每个学期为32个学时。因为理工科院校的文科资源有限,学生与日本人实际交流的机会较少,日语口语的能力相对薄弱,所以日语口译课对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担任口译课程的第一个学期,使用的教材内容较陈旧,还附有译文,不利于学生进行当堂的口译练习,并且课堂时间有限,课前准备的相关口译材料都无法在课堂上顺利地完成,第一个学期的学习效果不甚理想。所以,在第二个学期改变了使用的教材,并且使用蓝墨云班课app,构建与学生沟通交流的平台,又成为了丰富学生口译知识的重要手段。

首先,使用的教材改为由外研社出版的《中日同声传译技能技巧训练》和《中日同声传译实务》,这一系列的教材分为技巧讲解和实务训练,技巧讲解部分准备了很多训练材料,能让学生在练习中去理解和掌握口译笔记、口译翻译的技巧,在实务训练部分也准备了不同领域的口译材料,涵盖面较广,能丰富学生的词汇量,拓展学生的知识面。然后,结合教材的内容,在第二学期课程开始前,利用蓝墨云班课,开展了问卷调查,主要是想了解学生们对口译课程的看法,了解学生们所感兴趣的口译领域。结合蓝墨云班课上的问卷调查的结果,从使用的教材中选取学生感兴趣的题材,每周准备不同领域、不同类型的口译材料,中译日和日译中每周交替进行。

因为每周口译课只有2个学时,所以需要学生们在课前做好相关的预习。老师会在蓝墨云班课上发布本周口译课要翻译的内容,简单地介绍相关的内容背景,并列出内容中重难点的词汇,让学生利用这些信息,再去查找与口译内容相关的事件和人物信息,能事先对专业词汇、专有名词有所了解。比如,在一周关于枯山水的口译课前,笔者将讲解枯山水的文化类节目的视频链接于班课,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能了解到什么是枯山水,还能掌握与枯山水相关的词汇,这样节省了课上讲解的时间,而且能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相关内容。课前的预习其实也是为了让学生感受到真正的口译需要提前做好搜集资料和信息的准备工作。学生们还可以利用蓝墨云班课的交流功能,在班课上向老师进行提问。

在课堂上,先让学生们就自己掌握的信息对本节课要翻译的内容进行背景知识介绍,此环节能以此检验学生的预习是否到位。接着,按照使用教材上的流程进行口译练习,先是听单词录音,进行迅速口译,然后听段落录音填空,听段落概括大意,这些练习都是为之后篇章口译或访谈口译做铺垫,在这些练习的过程中,老师会穿插讲解记笔记的技巧、概括大意的技巧,这样实践和理论就能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剩下一节课的时间就讓学生进行实际的口头翻译,因为学生们对自己的口语没有自信,不敢开口翻译,所以老师就可以使用班课随机点名的功能让学生来回答问题,这样既能活跃课堂气氛,也能营造口译的临场感。课堂时间充裕的话,还会安排影子练习、复述练习。

毕竟课堂上的练习时间有限,所以在课后的巩固和练习必不可少。课后在班课上让学生们把影子练习的录音上传,这样老师就能所有学生的影子练习的效果进行评价,学生就能及时得到反馈,改进影子练习的方法。老师会利用班课上“头脑风暴”和“话题讨论”的功能,就本周课上误翻、漏翻或者多种翻译方式发起话题,让学生们进行讨论,也就此提醒他们反思和注意。另外,还会在班课上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对本周的口译课以及自己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这样既有助于学生发现自己在口译上的优缺点,也有助于老师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课程内容和课堂时间分配。

除了使用教材中的口译材料,笔者还会针对口译材料寻找相关的视频内容,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视频翻译,然后抽选小组在课堂上进行两人一组的口头翻译。比如,在口译练习完“村上春树的作品火爆中国”这篇文章后,笔者将村上春树在加泰罗尼亚国际奖的获奖演讲的视频链接在班课上,让学生分小组对这20分钟的视频进行听译,并让学生两人一组在课上进行口译。在课上,笔者会让学生对发表学生的口译内容进行即时提问,这样学生们可以相互对照,相互指正错译的地方,提高学生们自主学习的主体性。在课后,学生们会将对视频内容的感想以及在听译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在班课上及时反馈,老师就能掌握到学生们对本次内容的收获和不足。

经过一个学期的技巧学习和实务演练,为了检验学生们的学习成果,在学期末的课堂上让学生进行了一次模拟口译现场的练习。模拟口译的内容是日本歌舞伎演员坂东玉三郎的中文采访,所以在上课前一天笔者在班课上发布口译内容的中文录音,让学生分小组进行准备,也链接了访谈中所提到的坂东玉三郎版的《牡丹亭》的视频,并让学生去查找关于歌舞伎、坂东玉三郎还有相关采访人员的信息。在课堂上,让学生按小组分配角色进行扮演,模拟真实的口译现场,讲台上的学生们认真地进行口译,讲台下的学生们也很积极地聆听,在口译结束后也很积极地提出问题。

三、学习者的反馈

因为这是第一次在口译课中结合使用蓝墨云班课进行教学,所以在学期末向学习者收集了对整一学期口译课的反馈。大部分的学生反馈相比前一学期的口译课,收获颇多,能更自信大胆地开口翻译,在口译过程中更熟悉句型和语法的用法,还能提高听力和注意力,使用蓝墨云班课能更好地进行内容的预习,能及时地得到老师的评价和作业意见,班课上链接的视频既对口译练习有帮助,也能拓展知识面,其中很多学生希望能更多地进行视频翻译和模拟现场口译,多增加不同类型的口译素材。也有一些学生认为因为刚开始使用蓝墨云班课,有时候忘记及时查看作业和老师意见,所以希望老师能对此进行提醒。

四、结语

通过实践,结合丰富的网络资源和手机app的使用,让日语口译课程变得生动多样。在教学资源上,传统纸质教材结合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拓展了学生对日本社会、文化、经济等各方面的知识;在课前,通过班课发布口译素材的相關信息,能让学生提前了解口译前需要做的准备;在课上,利用班课的功能激发学生进行口译的积极性,促使学生积极参与传统的口译练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在课后,布置相关的口译练习、小组作业,强化学生对口译技巧的掌握,也增强学生作为翻译团队的协作能力。另外,课程评价则综合课堂表现、小组发表、班课经验值以及考试口译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考量,这样能更全面地感受到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钟浩.互联网+背景下二外日语教学的供给侧改革探究[J].林区教学,2017

[2]张桂丽、靳佳萍、丁宁.基于微课模式的日语翻译实践课程的建设及应用[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

[3]陈晓明、孙舒和.微信平台在“高级日语”课程自主学习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7

[4]赵德旺.关于日语口译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5

[5]金银姬.基于日语本科专业口译授课模式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

猜你喜欢

口译教学蓝墨云班课互联网
基于蓝墨云班课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学中的实践探究
微信与蓝墨云班课的应用
地方本科院校口译教学现状与应对方法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也谈“翻转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