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动生命的弦烙下成长的印
2018-07-25赵卫玲
赵卫玲
【摘 要】 “生命题材”是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组成中十分重要的一块。《道德与法治》中的“生命题材”是关于以生命为主题的作品材料,是旨在帮助人认识生命、珍惜生命、热爱生命、保护生命、尊重生命的一种题材。其目的是用好教材,促使学生身心、社会性及其灵性全面均衡的发展,使学生在人格上获得全面健康地发展。本文所涵盖的主要内容有:一是基于课程,构建生命题材研究体系;二是基于教材,挖掘具有生命元素的点;三是基于生活,设计具有生命元素的活动。
【关键词】 生命题材;生命元素;实施路径
【中图分类号】 H1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8)07-0-02《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健康、安全地生活是儿童生活的前提和基础,它旨在使儿童从小懂得珍爱生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获得基本的健康意识和生活能力,促进学生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初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初步掌握基本的自护自救的本领。
近年来,学生的身心遭到威胁,生命受到危险的事情屡有发生。《道德与法治》课堂作为小学生生命教育的主阵地,探索“生命题材”小学《道德与法治》实施路径就尤为重要。
一、基于课程,构建生命题材研究体系
小学生的“生命教育”,是指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帮其认识生命、珍惜生命、保护生命、尊重生命的教育。在《道德与法治》课的实施过程中,我们要探索多种渠道多种有效的途径,对学生进行生命知识、生命关系、生命价值观等教育,帮助、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各种生命关系,感悟生命的意义,提升生命的价值。基于以上几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生命教育的研究分成5个教学层级,确定5个教学指向,根据教学指向和课标要求在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教材中选出相应的篇章,构建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生命教育的研究体系。见下表:
二、基于教材,挖掘具有生命元素的点
《道德与法治》课堂是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主要阵地。要把生命教育融于课堂中,那么前提就是要充分挖掘教材中一切可以利用的生命元素的点,让《道德与法治》课成为学生热爱生命,分享生命快乐的最佳场所。下面,我以《道德与法治》五上第四单元教材为例,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如何挖掘教材的生命元素点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
以第一层级为例:
1.把握文字,着眼生命培养点
教材即文本。那么毫无疑问,教材是确定教学内容的主要依据。《道德与法治》教学要忠实教材,凸现教材内容的典范性。虽然我们常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但例子就具有典范性。《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每个单元每一课都编有“提示”和“关键词”。这些“提示”、“关键词”都是经过编者的提炼,语言简洁明了,目的是为了引导师生了解本课的方向、重点,明确核心概念。因此,教师能够准确把握“关键词”,有效运用“提示”,根据教学目标确定适合学生身心特点和发展的活动方式,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例如,五(上)第四单元“安全伴我行”,这单元是由《我是小小安全员》、《小心“电老虎”》、《红绿灯》、《遇见危险我不慌》这4课组成,每一课都编排有“提示”和“关键词”。见下图:
从这4课的关键词“居家安全”、“用电安全”、“交通安全”、“自救自护”,能非常清晰地感受到生命教育的元素点,而且内容、层次分明。然而,《道德与法治》课程是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但教材不可能把孩子的生活全方位呈现。这就需要把握好“提示”和“关键词”这两生命元素点,围绕这元素点,进行适当扩充、拓展。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明确教学目标,准确把握文字,拓展教材空间,努力去捕捉儿童感兴趣的、具有教育价值的点。比如,《我是小小安全员》一课,根据关键词“居家安全”引向学生生活,了解哪些是居家安全?怎样做到居家安全?居家安全要注意什么?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拓宽生活面,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生命意识的培养。
2.关注插图,挖掘生命动态点
《道德与法治》这套教材突出了插图在呈现教材内容方面的重要作用,强调图文结合,以图为主。根据这一特点,我在课堂中对教材生命教育体系中的篇目插图所呈现的内容、插图所蕴含的生命元素点进行充分挖掘,以及如何充分发挥插图的教育功效进行了有效探讨。见下图:
以五(上)《我是小小安全员》、《小心“电老虎”》这两课为例。教学时,我们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寻找一些生活中常见、常用的安全标记。如“禁止行人通行”、“當心触电”两个标志,通过看图,引导学生认识“红色”是禁止标志,那么行人加一斜杠就是“禁止行人通行”;“黄色”为警示标志,再加上“闪电”符号,这就告诉我们“当心触电”。这样形象的、易懂地让学生理解以图画形式表现出来的标志,从而让学生知道我们生活中存在的一些不安全的、不可玩的事物,使学生懂得安全自护重要性,从而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学生自我保护能力。
3.拓展练习,延伸生命意义点
“拓展练习”是《道德与法治》教材中不可分割的部分。是指循着课内的核心内容、主旨,向课外拓展延伸,由教材文本引向学生课外的其他生活领域。课后延伸的拓展练习,在《道德与法治》教材运用中其分量重大、意义之深。
如《红绿灯》这一课的拓展练习为表格型。主要由表格、图标和说明文字构成:找一找交通标志,写一写安全用语。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安全标志,并能够理解安全用语,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让生命得以保障。又如《遇到危险我不慌》这一课的拓展练习是属于“留白”型拓展练习,一般包括两部分,即陈述事件加“留白”。“留白”是延伸的关键,目的是让孩子们自己去思考、判断。诸如爬山、效游等户外活动,在安全问题上需要注意些什么?如果遇到紧急事情,该如何对付?这样拓展延伸逼迫学生去思考、去考量,最后形成自己的生活经验,提高自我生存能力。
三、基于生活,设计具有生命元素的活动
《道德与法治》课堂要基于学生的生活为前题,要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感悟、升华。“生命题材”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更离不开学生的生活体验。
1.调查问卷
对调查对象作一个排摸的方法有多种,可以面谈、家访、提问等等,这些方法有一个共同的缺点是普遍性不强。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能更有效、更全面地了解调查对象情况,对一些难以启齿的问题或者无法面对面说的话题能比较真实地获得调查信息。
如六上《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这一课,设计了这样的调查问卷:
相对于城市来说,农村孩子查找资料的途径比较单一。课前设计这样的调查问卷,能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到身边的人存在着一些不良的生活、行为习惯。另外,对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后,形成统计表。这张统计表就成了学生生活行为习惯的一面镜子,直观地看到别人
身上的问题,也能折射出自己所存在的缺点。特别是危害一栏,学生了解后纷纷表示要远离这些恶习,要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让自己的一生受益。
2.讨论交流
讨论交流是《道德与法治》课中最常用的活动方式之一。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通过生命教育点让学生开展辨析、讨论、交流。如:六上《向“白色恶魔”说不》这一课,先了解“扫描镜”中的三个案例,这三个惨剧皆因吸毒所致。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已储备的毒品知识,在小组展开讨论:举例说明毒品对社会和家庭造成哪些危害?面对毒品我们如何防范拒绝呢?讨论完毕后小组代表在全班交流。
这一环节的讨论交流,我们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以生命教育点为载体,达成学生明白毒品的危害、毒品离我们很近的目标。在平常的生活中,我们似乎感受不到毒品的存在,在孩子的世界里,觉得毒品离他们是很遥远的,也就意识不到要去警惕、防范。然而,通过上面三个案例的讨论交流以及数据的收集,同学们对毒品有了更深刻地认知,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课堂上,很多同学发出感叹:我们的周边居然有这么多吸毒人员,更可怕的是有那么多的未成年人;毒品太可怕了,千万不能因好奇而去尝试啊!在课堂中,有效地进行讨论交流,碰撞出心灵的火花。生命意识地培养,生命质量地提升也就水到渠成了。
3.情景模拟
情景模拟是根据教学目标,对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对周边生活的感知及教材内容进行选择、整合后,创设一定情境进入角色的活动。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根据要达成的目标,引领学生真正进入教学活动创设的情境。在模拟过程中,激发学生对情境中所蕴含的问题的探究,以此促进学生去体验、感知、思考。
如《道德与法治》五(上)《遇见危险我不慌》这一课有这样一个情景:独自在家时突然有人敲门。
生:(未开门)问“请问你找谁?”师:“找你妈妈,你妈在家吗?”
生:“请问你是那位?”师:“听不出我的声音吗?我们见过面的。”
生:“我不记得了,你到底是谁?”师:“不要怕,我是你妈的朋友你一个人在家?”
……
师:同学们,假如遇到这种情况,你们会怎么做呢?(学生回答)
此时,千万不能开门,要镇定。可以打电话告知父母。也可边拖延时间边报警。
情景模拟,给学生提供亲身参與的机会,让学生在放松、愉悦地活动中,获取体验、感知。生命教育中安全自护的情境模拟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虚拟或现实中等到体验、学会自护自救,保障生命安全。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标着重提出了要关注人的发展,关注学生生命的成长。探索“生命题材”的小学品德课堂实施路径任重而道远,让我们一起拨动生命的弦,在孩子的心里烙下成长的印,努力让每一个生命如花般绚烂!
参考文献:
[1]《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版)、《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版)
[2]朱世统.从"有限"到"有效"的距离[J].小学教学研究,2013
[3]杨官浩.整合资源,提高实效--发掘利用品德课内外资源的探索[J].新课程,2014
[4]《湖南省中小学生命与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2009
[5]王运才.构建思品生命课堂实施有效生命教育[J].天雷教育,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