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体育课程设计中体育意识的培养

2018-07-25徐晓锋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21期
关键词:体育意识体育课程培养

徐晓锋

摘要:一直以来,德、智、体都是我国应试教育中不得或缺的内容,不管是小学还是大学,都设有体育课程,足见体育锻炼对于人的发展的重要性。但我们近几年发现大学生的体育意识很薄弱,生病肥胖的比例也在不断增长,我们不难由此看出培养大学生体育意识的重要性。

关键词:大学生;体育课程;体育意识;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G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21-0193-02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这就对当今人们的身体健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尤其对于毕业后要进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这说明体育锻炼不仅仅影响到了自身健康,还对未来就业产生了不小的影響。但解决大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问题不只在于大学生自身,主要还借助于各大高校的课程教育。下面将讨论大学生体育课程设计中体育意识的培养。

一、大学生体育课程设计中体育意识的培养

1.对大学生户外锻炼能力的培养。户外锻炼是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练的一种日常的重要的方式,这是大学生自发进行的体育锻炼,是一种很好的行为,也是实现身体锻炼的基本保证。但这需要高校尽可能地加大对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为学生们提供尽可能多的锻炼场地,配备更加专业的高质量的体育器材,和高素质、高能力的体育老师。

大学生的课余时间较多,在大量空闲时间里,不只是要学生自己有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高校还应该结合本校的实际,支持学校的社团设立,尤其是体育方面的社团、俱乐部等组织,从而可以产生良好的体育学习和运动氛围,激发学生们的运动兴趣,进而引导学生进行体育活动,提高学生的运动水平,使同学们养成自我锻炼的体育意识,增强身体素质。

学校可以组织春游、爬山等多种形式的户外运动,使学生们在进行锻炼身体的同时,还能领略到大自然的风光,培养和加强同学们之间的友谊和班集体的凝聚力,使他们在其中享受到户外锻炼的乐趣,从而在日常生活中养成主动参与锻炼意识。

2.注重大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所谓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每个大学生都有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这是不能一概而论的,由于体育项目的多种多样,使得每个人的选择也丰富多样。这就需要大学高校花费一些心思,在设计大学体育课程时对每个年级、每个专业的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从而设计更加符合院校学生爱好的课程,再基于自身经济条件的考虑和预算尽可能地满足每一个学生在体育课程方面的需求,如此就能够更有信心、更有把握提高大学生们的上课效率,保证每个学生得到真正而有效的锻炼。

3.配置专业的有活力的老师。体育课程不同于其他文化类课程,文化类课程偏严谨、庄重,但是体育课程却要求学生们活泼一些、开放一些。这就需要教师充满活力,带动学生,尤其是带动一些害羞的、腼腆的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尽量避免教学中的刻板和过于严肃,以免使气氛变得尴尬,让含羞、腼腆的学生不敢展现自己,从而抑制了他们进行体育学习的兴趣。所以高校领导在选择体育教师的时候一定要统筹考虑,挑选热情活泼一些的教师。

体育教师不仅仅需要具备活泼这一特点,还需要具备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我们不能让学生们学习到的关于体育项目的动作或是专业性的知识是错误的或是不准确的,这不仅会让学生对体育的认知观念产生误解,影响未来的发展,更有可能丧失自己在体育方面的自信心,从而影响到自身体育意识的培养。所以说,高校的体育教师需要具备体育相关的专业知识,使学生们得到真正专业的训练,掌握科学的锻炼方式,真正喜欢上体育活动。

4.充分发挥体育竞赛的激励作用。体育竞赛是使大学生进行体育意识培养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大学生体育情感的产生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参与体育竞赛的学生们大多数是自愿参加的,这保证了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以竞赛的方式使学生们进行体育项目的锻炼,比一般的方式要更有利于培养体育意识。这是因为体育竞赛不仅仅是对于体育技巧和能力的考验,更是对人的意志力进行考验,因为如果是学生们自行自愿参加的话,肯定会发挥自己最大的水平、能力和意志力,所以体育竞赛的效果也要比其他类型的活动效果更好些。

体育竞赛的形式也不应拘泥于体育活动这一方面,也可以以知识竞赛等非运动比赛方式加以呈现,体育知识竞赛的举办不需考虑天气、时间等因素,场地也可以任意挑选,所以相对于正式的体育竞赛来说,举办起来变得更为简单。这种体育知识类竟赛的举办,使大学生的体育兴趣得到培养,进而激发学习体育理论知识的兴趣,更深入地将体育意识深入到大学生们的观念和意识中,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就进行了体育意识的养成。这种竞赛的方式不仅在身体方面能加强学生们身体素质,还能在心理素质方面锻炼学生的抗压能力,培养他们的正确的竞争意识,这对于未来大学生就业也有一定帮助。

5.注重学生实践能力。体育课程的教育更加注重的是学生们的实践能力,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懂得如何遵循人体的基本生理规律,结合自身性别、年龄、体质和基本体育知识基础等对运动量进行合理的安排。这需要高校在参考大学生兴趣设计课程之前,提供给学生相关的选择参考,让学生参与到设计和决策之中,为自己设立锻炼方案,自己控制运动时间和强度,从而提升自己的体育锻炼能力和体育运动水平。

6.加强体育锻炼的宣传教育工作,为学生灌输终身体育思想。学校在进行体育课程设计并实施的同时,也要不断加强对大学生的体育锻练进行宣传,在校园内,可以采用海报、专栏、广播、讲座的方式。其中讲座可以选择专业的、有权威的体育界精英,为学生们灌输终身锻炼体育的意识和思想。

所谓终身体育,这一概念来源于终身教育一词,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体育锻炼和学习,使身体健康,身心愉悦。人们自身的发展离不开不间断的体育锻炼,同时也需要遵循体育运动的规律。我们都知道体育锻炼对于人的身体健康有着十分积极的影响,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内也产生着不同的效果,完整的人生要经过三个发展阶段:一是生长发育阶段,这时体育锻炼的作用是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二是成熟稳定阶段,这时体育锻炼的作用是使人保持充沛的体力和旺盛的精力;三是功能衰竭阶段,这时体育锻炼的作用是延缓衰老、延年益寿。从当代大学生的实际状况和年龄考虑,符合体育锻炼的第二个阶段,但也不能仅仅限于这一阶段,而是要不断掌握各个阶段的锻炼特点,以持续发展为理念,使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的培养获得本质上的转变和升华。

二、结语

当代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机会和想法变得越来越小,这就需要学校、教师和大学生三方面进行自我反思和更正。大学课程设计中对于大学生体育锻炼意识的培养也变得越来越重要,这不仅是出于对当代大学生身体健康的考虑,还基于对他们未来就业和终身体育锻炼的考虑。所以我们都不应忽视大学生体育课程设计中的体育锻炼意识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夏俊彪.成果导向体育课程设计研究[D].导师:程传银.南京师范大学,2015.

[2]杜光友.我国体育课程价值取向研究[D].导师:王健.华中师范大学,2014.

[3]张煜新.新时期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设计的再思考[J].商界论坛,2014,(02):365.

猜你喜欢

体育意识体育课程培养
高职高专体育教学改革下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策略探究
拓展训练纳入中学体育课程的可行性分析
对高职护理专业体育课程改革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