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2018-07-25邓琳

关键词:经典诵读民族性传统节日

邓琳

【摘 要】 本文以笔者所在学校开展的系列活动为例,探索在小学阶段,如何做到培养学生的民族性,发展核心素养:一、在西方节日盛行的今天,我们可以发挥校园电视台、班会课等载体的宣传教育作用,同时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主题活动,让学生感受传统节日的魅力,守护民族基因。二、经典古诗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可以通过“合理选择内容,合理安排时间,合理开展活动”三举措让学生在传承中增强民族自豪感。三、“重德”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坚持每月一主题的德育活动。同时把礼仪教育作为德育的切入口,让礼仪规范在每个孩子的心中播下种子,以点带面,渗透传统美德,弘扬民族精神。

【关键词】 传统文化;民族性;核心素养;传统节日;经典诵读;活动载体

【中图分类号】 G5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8)07-00-01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指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其基本原则中有一条:强化民族性。即着重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把核心素养研究植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历史土壤,系统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突出强调社会责任和国家认同,充分体现民族特点,确保立足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

一、过传统节日,守护民族基因

节日是文化传播和传承的重要载体,承载了厚重的文化内涵。中国的传统节日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积淀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资源,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于整个民族来说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对于塑造民族品质、培育民族精神都有积极作用。

传统文化的发展靠一代一代人的传承,而目前英语教育在中国的大众化使得英语国家的文化在中国相当普及,一般的孩子都对西方的主要节日有所了解。然而传统文化教育的相对缺乏,知道圣诞节、万圣节,却不知道中国的七夕节、清明节是哪一天;知道圣诞老人和魔法棒,却不知道春节、中秋节究竟有什么文化内涵。为此,我们学校利用校园电视台、班会课,通过播放视频、课堂讲解、讨论,不仅使学生知道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是中国的特色节日,还从媒体宣传、教师讲解、生生交流中体验到了传统节日的深层内涵。

其中,寻找特色的节日美食就是其一。如春节期间一家人共吃年夜飯,包饺子,营造了团聚、和谐的氛围;元宵佳节,全家人在一起吃汤圆,“汤圆”与“团圆”字音相近,象征着团团圆圆,和睦相处。端午节吃粽子纪念和传承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忧国忧民的情怀;中秋时节,合家团聚赏月,吃月饼,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突出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主题等。从而激发对本民族文化的热爱。

春季开学典礼:进行舞狮表演,请孩子和老师扮演十二生肖、财神爷,到各个班派红包,送祝福,传播传统文化。开学典礼开展的“爱心义卖”活动,引导孩子们用好压岁钱,锻炼提高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增强学生实现中国梦的社会责任感和传递正能量的微公益观念。

元宵节:利用广播台给全校师生播放元宵节的故事,并给孩子们早餐吃汤圆,知道汤圆代表团团圆圆,了解元宵节的传统习俗。

清明:突出慎终追远、缅怀先烈的主题,组织师生开展网上祭扫先烈活动,要求孩子们随父母扫墓时要文明祭奠,剔除封建糟粕,赋予时代内涵,倡导勤俭节约之风。

端午:结合屈原等名人的事迹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组织中高年级孩子包粽子、蒸粽子、分粽子活动,激发家国情怀。

二、诵经典诗文,增强民族自豪感

著名作家余秋雨曾经说过:“在欧洲,作为古代经典最醒目的标志,是一尊尊名扬天下的雕塑和一座座屹立千百年的建筑。中国历史上毁灭性的战乱太多,只有一种难以烧毁的经典保存完好,那就是古代诗文经典。这些诗文是蕴藏在无数中国人心中的雕塑和建筑,而一代接一代传递性的诵读,便是这些经典延绵不绝的长廊。”

经典古诗文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有生命力的瑰宝。千百年来,就已经成了我们民族精神约定俗成的教科书,民族素质滋养剂。诵读经典古诗文,是让民族精神的血液在一代一代人身上流淌,是激活传统、继往开来的有力之举。

(一)合理选择内容。根据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我校建立起经典诵读实施体系,制定了各学段的诵读目标,低年级——浅显易懂,培养兴趣。一年级上学期诵读《三字经》,下学期诵读《弟子规》;二年级上学期诵读《唐诗三百首》,下学期诵读《百家姓》;中年级——略有提高,爱上经典。三年级上学期诵读《笠翁对韵》《千字文》,下学期诵读《声律启蒙》《宋词》;四年级上学期诵读《增广贤文》《宋词》,下学期《成语故事》;高年级——丰富内涵,提升素质。五年级上学期诵读《大学》,下学期诵读《中庸》,六年级上学期诵读《论语》,下学期诵读《孝经》以及四大名著的节选。

(二)合理安排时间。孩子们可以读的书这么多,是不可能一下或短时间里完成的,这就需要合理安排时间。

1.课前诵读。每天利用每节课预备铃和上课铃的间隙齐诵。

2.课中巩固。语文课堂要求老师用本学段所诵内容组织教学,如有孩子分神了,教师引诵加以提醒;根据课文内容启发孩子们用所学所诵内容概括延伸等。

3.课后温习。每天利用亲子阅读时间背诵或与家长交流所诵内容,以达到巩固作用。

三、渗传统美德,弘扬民族精神

“重德”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自古以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自强精神、“言必信,行必果”的诚信品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仁者之心……无不反映着中华民族的文化、性格、精神和情感。

细节也是渗透美德的又一途径,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礼仪是一个人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形式。笔者所在学校把礼仪教育作为德育的切入口,对孩子有着严格的着装要求。学校的校服分运动服和礼仪服两类,每种服装又有春、夏、秋冬的不同搭配,如女孩子的夏装礼仪服要搭配黑皮鞋白色短袜,而秋冬装则要搭配白色长裤袜。为了让孩子和老师更直观地了解学校的着装要求,学校已经拍摄了一系列着装规范照片。在新生入学前,学校就把衣着规范的照片通过班主任发给每个家长,让孩子在家进行学习。在学校,也会通过主题班会、学校电视台直播等方式进行宣传,通过老师讲解和学生示范等形式,把正确的着装方法宣传到位。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

2.《经典即人生》[北京]中华书局2011版,陈琴,华一欣

3.《阅读经典,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自知网,作者:周满意

猜你喜欢

经典诵读民族性传统节日
论高等音乐教育中民族性的彰显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经典诵读教学实践与思考
让伏羲教育的阳光沐浴着孩子们健康成长
论工笔重彩画的民族性
论传统雕塑的民族性
论城市雕塑语言的民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