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融合创新型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2018-07-25杨恒伏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21期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互联网+

杨恒伏

摘要:深入分析了传统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充分考虑“互联网+”时代特色,从“多学科交叉融合”角度出发,探索“互联网+”背景下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构建适应“互联网+”时代发展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师队伍与实践教学平台,提高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计算机专业;互联网+;多学科交叉融合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21-0151-02

目前,“互联网+”引发的教育变革来势迅猛,“互联网+教育”的深入发展已对人们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等多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提出为计算机专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为计算机专业培养创新型人才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培养具有技术创新能力、多样化、多元化的计算机专业技术精英是高等教育面临的重大问题[2]。加强“互联网+”行动下计算机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具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当前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分析

“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提出对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培养创新人才具有巨大的引领作用,同时也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和影响。

首先,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各高校计算机专业在制定和修改人才培养方案的时候,势必将“互联网+”概念、相关理论知识融入到新的人才培养体系中去,满足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

其次,为培养适应社会、就业形式好的人才,在“互联网+”时代的背景下,计算机专业教师需要将新的知识、观点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去,这对计算机专业教师的理论和技术水平提出新的要求。

此外,“互联网+”对计算机专业人才教学模式产生深远影响。要求高校在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体系中无缝融入“互联网+”相关知识与实践技能,在计算机专业人才的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多学科的整合。

传统的计算机专业旨在培养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已难以适应“互联网+”时代对融合创新型计算机精英人才的需求[3]。而现有的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互联网内涵的挖掘不够,未能体现互联网与计算机教育的深度融合。为此,本文在充分挖掘“互联网+”时代内涵基础上,从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角度,构建“面向应用、协同培养、融合创新”的计算机精英人才培养模式,彰显“互联网+”时代特色。

二、“互联网+”时代内涵

1.融合发展。“互联网+”的关键在融合,是发展理念、产业体系、生产模式、业务模式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只有不断深入加强社会各行业经济形态与互联网创新成果的融合,才能有效发挥互联网聚集优化各类资源的优势,构建“互联网+”经济新形态,充分实现互联网企业与传统企业的优势互补。

2.创新驱动。“互联网+”思维核心就是通过互联网技术与其他行业的融合来求变革。这种革新体现在多个层面:其一,互联网技术的创新是“互联网+”创新驱动的基石。其二是模式形态的创新,这是指通过互联网技术与各行业经济形态的深度融合实现新形态创新。其三是理念的创新,要具备“互联网+”思维,要有意识地将互联网与各行业进行全方位的融合,发展经济新生态。

3.开放互联。“互联网+”概念的基础是互联网,这是“互联网+”的起点。互联网内在的开放性与透明化的运行理念决定了“互联网+”的开放性。而“互联网+”的互联则体现在符号“+”上,它即代表着添加与联合,是互联网与其他各行业的多维度互联与深度融合。

三、“互联网+”背景下融合创新型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互联网+”时代融合创新型计算机专业精英人才培养的基本宗旨是,充分挖掘与利用“互联网+”内涵,发挥互联网领域新技术优势,以多学科领域知识融合创新为指导,构建适应“互联网+”时代的融合创新型计算机专业精英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学生“互联网+”思维,加强学校与社会各领域的合作,培养新时代需要的创新型计算机专业精英人才。

1.培养目标。“互联网+”时代,计算机专业应培养学生在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的前提下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要以计算机学科为核心注重培养多学科融合的专业技术能力,以培养融合创新型精英人才为主要目标,从而滿足“互联网+”时代对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新需求。因此,拟建立适应“互联网+”时代特色的,“面向应用、产教融合、协同培养、融合创新”的计算机专业精英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方案建设过程中,以多学科协同的“互联网+”核心课程体系建设为龙头,以面向社会、面向应用、面向未来行业发展趋势的“互联网+”实践教学平台建设为突破口,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服务社会能力为核心,培养具有“互联网+”思维的计算机人才为导向。进行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改革,发展计算机专业内涵,彰显“互联网+”时代特色。

2.课程体系建设。“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推动与发展,对计算机专业人才提出了新的需求,国内各高校在进行计算机专业建设的同时,势必要将“互联网+”所带来的相关理论与技术知识融入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之中,从而满足“互联网+”时代对计算机专门人才的知识结构需求。根据“互联网+”特点,确定多学科协同的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形成少而精、新而实、博而通的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以“互联网+”时代计算机行业岗位新需求为依据,以素质培养为基础,以技术创新能力为核心,构建基于应用实践的多学科协同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严格按照“互联网+”时代计算机相关职业岗位提出的新需求,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专业技能与创新能力,突出综合素质、核心竞争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基础理论扎实、专业技能与工程应用能力强的、具备“互联网+”思维能力的融合创新型计算机专业精英人才。

3.师资队伍建设。“互联网+”背景下计算机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求计算机专业教师要将适应时代需求的新的知识、观点引入到专业课程教学中去。为此要构建“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计算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方案,探索借助“互联网+”的多元、立体教师培训与提升工程,提高教师的理论和技术水平。充分利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领域优秀成果,方便计算机专业教师通过多种途径参加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理论和技术技能。改革教师评价制度,采用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实现对专业教师的有效管理与科学评价。

4.实践教学平台。基于“互联网+”开放性特点,构建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从人才培养流程上建立由课内实验、课外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企业实习等不同层次构成的多维创新实训体系。同时在“互联网+”时代,计算机领域众多应用需求主要来自于社会与企业,为此,要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加强学校与企业在互联网领域的深度融合,构建学校、在线平台、企业实习基地等多途径立体实践训练体系,打造校内外联合实习、校企协同、深度融合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模式。

四、结语

通过系统分析“互联网+”时代内涵,以多学科交叉融合为指导,构建适应“互联网+”时代特色的融合创新型计算机专业精英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了符合“互联网+”时代特色与需求的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搭建了支持“互联网+”思维训练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平台,着力培养具有“互联网+”思维的新型计算机专业精英人才。可为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提供理论与方向指导。为“互联网+”时代计算机专业教学提供实际参考。

参考文献:

[1]曹培杰,尚俊杰.未来大学的新图景——“互联网+高等教育”的变革路径探析[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6,(05):9-14.

[2]时庆涛,张洋.“互联网+”与计算机专业教学[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02):50-51.

[3]赵光远,李业德.计算机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7,(51):149-150.

猜你喜欢

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互联网+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促进计算机专业教学理念创新与实践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职业高中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浅析
非计算机专业C语言教学探讨
新形势下技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