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动物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2018-07-25姜吉刚李淑红刘良国成钢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21期
关键词:动物学实践研究课程改革

姜吉刚 李淑红 刘良国 成钢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推进,教学更关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创新培养成为高校课程改革的重点方向,《动物学》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必须基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做好课程教学改革优化。本文以《动物学》课程为例探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举措。

关键词:创新能力;动物学;课程改革;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21-0135-02

动物学课程作为生物专业基础科目之一,理论与实验教学结合,侧重学生实操技能的培养。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关注较少,学生专业知识扎实,但普遍缺乏独立思考及问题解决的能力,因此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独立判断思维能力的提升是教学改革的大方向。最有效的措施是做好动物学课程教学改革与优化,基于学生创新能力建构完整的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实践方案,从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实习三部分入手,致力于学生创新科研能力的培养提升,奠定生物学学习的坚实基础。

一、创新理论教学思维,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

理论教学是《动物学》教学的基础,掌握理论知识才能实验实操。而理论知识教学中也应做好学生创新培养的关注。理论教学部分主要是动物学相关的基础知识、一些基本技能和实操方法等,传统教学采用的是讲授、设问预习、探讨答疑等方式,学生主要是理解消化。在教学中应加强研讨的部分,可以借助教学媒介,例如挂图、标本、幻灯片、音视频等,激发学生理论学习的热情,通过媒介,带动创新思维的培养。《动物学》理论教学可以与学生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可以观察超市中动物肉类结构,鼓励学生适当联想,研讨式教学,弱化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参与到《动物学》课堂教学中。借助研讨式教学,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让学生自主查阅资料,实现学习由被动到主动的转换。例如吸虫纲这部分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预习,搜集资料,了解吸虫纲的种类及各种危害,学生资料搜集的过程也是研究探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抽象的概念,也享有课程学习的自主权。总结归纳研讨中发现的问题,课程集中解决。在教学中,教师借助动画视频等,进行吸虫纲虫类结构的细节教学,比起单纯的理论讲解和挂图展示,学生可以更深刻形象地记忆吸虫的微管结构、鞭毛结构等,原本枯燥的理论教学更加鲜活生动,使学生有了探究学习的欲望,在自主探究与分析中加深对知识的把握,也加强了创新意识的培养。随着科研的深入,动物学知识不断更新补充,特别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各种前沿知识的传播更为迅速,在动物学理论教学中,我们必须关注前沿学科的教学融入,让学生及时掌握动物学研究的成果,从而更好地进行创新探讨。最新的学科知识和前沿动态成果都应该在动物学理论教学中体现,引导学生探索动物学的未知世界,借助创新思维实现创新成果的研发。

二、实验教学三管齐下,做好学生的创新培养

1.制度优化,端正学生实验态度。动物学实验部分占比较高,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得益于实验教学。但是受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学生实验态度不端正是不争的事实,多数学生对实验实操关注不够。因此要想在《动物学》实验教学中做好学生创新培养,必须端正学生的实验态度。而实验态度的端正与制度的优化结合在一起。实验考核纳入最终考核中,制定奖惩制度,对于实验中态度端正、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表扬,对于有问题的学生进行监督与教育。强化小组评价,以小组的考核带动组内每个成员实验的自觉性,小组成员相互督促,互帮互助,在班级内形成重视实验的氛围,从而带动《动物学》教学实验的顺利开展。

2.改革课程,关注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动物学》课程实验多为基础性、验证性实验,学生在实验中操作被动,缺乏自由探讨、自主尝试的空间,因此必须改革实验课程,尽量减少基础性、验证性实验,引入综合性探究性的实验,让学生在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后,具备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能基于自身所学,创新思考,实验探究,在实验实操中享有更大的自主权。特别是设计性实验,是依托于学科教学的创新思维实验,要求学生掌握学科知识,掌握各种实验原理,运用所学知识去发现和解决问题。教师对学生的实验课题给予必要的实验指导与建议,学生合作制定实验方案,选择仪器设备,并对实验结果的汇总负责。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最大限度实现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而除了一些新的设计性实验,我们也可以将传统实验、基础实验进行设计性实验的转化。例如草履虫实验部分,要求学生查阅资料,以草履虫为研究对象自主设计实验,对其采集、分离纯化及培养进行方案的探讨及实验的验证,完成有意义的实验探讨。

3.动手实操,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实验。传统的《动物学》实验教学前期准备都是由教师完成,学生只需要参与实验操作即可。教师的包办导致很多学生对《动物学》实验材料来源和处理过程不是很清楚,不利于其创新能力的培养。其实实验前的准备也是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渠道。不依赖于教师的预习报告,不需要教师过多的指导干预,学生必须思考实验前需要的准备材料及实验器具的选取,让学生从实验前期到实施到最后结论的验证都参与,都熟悉。例如动物组织、结构挂图等静态实验材料,例如草履虫、水螅等活体实验材料,这些都可以让学生自主获取。可以让学生利用雨后在石块中获取蚯蚓活体,用福尔马林液体浸泡获得蚯蚓的完好保存。在进行昆虫标本的制作实验中,可以让学生思考需要准备的物料,提前准备好棉花、滤纸等材料,学生参与准备实验,在参与中互动更积极,遇到问题自主思考、集体探讨进行解决,在实验准备的过程中实现动手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强化课程野外实习,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除了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外,《动物学》教学还涉及到野外实习,野外实习本质上是《动物学》实验教学的组成部门。其特点是从课堂及实验室中走出来,摆脱课堂及实验授课的局限,让学生直接接触野外环境,在自然环境中学习动物学的知识,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可以让学生在野外辨认各种动物的形态,观察动物的体质结构,了解不同物种的生活方式,熟悉动物的生存环境等,在与动物和自然的直接接触中,发现动物更多的细节秘密,从而借助野外实习,更好地了解动物的形态,了解到动物的地区环境分布,从而了解到其在生态中的作用。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践锻炼结合起来,学生可以将抽象的理论知识直接转化为具象的认知,锻炼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更多地接触自然,接触社会,更好地思考探究,从而获得创新的启迪和创造实践的动力,为学生参与生态调研、撰写论文奠定基础。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野生动物的生态调研,学会在自然中进行生物学的观察,学生亲自采集标本,饲养动物,进行实验的猜想。在野外实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获得第一手的资料,可以做好原始素材的收集、原始数据的记录,为后期的实验实操及论文撰写做好准备。学生只有真正参与到野外实习中,才能更好地了解不同種类动物的特征及群体习性特点,从而体会到生物与环境的统一性,实现结构学习与功能认知的统一。

结束语

时代的发展,教学的革新,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求更为迫切。在动物学学科教学中必须做好创新意识的渗透,从理论课程模式的创新到实验课程教学流程的创新再到野外实习创新空间的拓展,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学科前沿知识,以更具创新的精神去进行动物学学科知识的探索。教学内容革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前沿成果的融入,教学与生活自然的关联,激发了学生对动物学知识的探讨热情,在《动物学》学科教学中实现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与输出。

参考文献:

[1]温安祥,武佳韵,等.改革农业院校动物学课程教学内容培养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7,(13):266-267.

[2]于志军,杨小龙,等.动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探索[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4,12(06):147-148,200.

[3]刘长海,徐世才,等.基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动物学教学实习改革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06):2800-2801,2803.

猜你喜欢

动物学实践研究课程改革
浅谈大学动物学与初中生物教学能力要求的衔接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校公体课中的实践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微课的实践教学研究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动物学
动物学
动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