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开展情境教学的几点尝试

2018-07-25刘建波

关键词:情境创设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刘建波

【摘要】小学数学是小学教育阶段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担负着教给小学生数学知识、使学生掌握数学计算技巧和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光荣使命。数学知识紧贴生活实际,大多数教師一般都会采用情境教学法开展教学,这样不仅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还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小学数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 情境创设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4-0122-01

情境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设计或引出具有生动形象或情绪色彩特点的教学场景。通过激发学生的态度体验,促进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并培养学生生理机能发展的全新教学方法。情境教学的关键点在于教师对学生情感的激发,具体的方式有课堂游戏、角色扮演、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榜样作用等。在这些方式情境中,都潜藏着教师对学生的暗示作用,是基于心理学理论的一种教学方法。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了小学数学情境教学。

一、创设问题情境

思考源于解决问题,所以要想激发学生思考,就要为学生构建恰当的问题情境。例如,教学“两位数的乘法”时,教师可以构建一个现实的问题情境:

师:小红想买的零食单价是12元,她的压岁钱有200,想买11包,你们说她的压岁钱够么?

生1:我觉得够了,因为如果她买10包的话,需要120元,买11包的话也就比买10包多12元,所以200元肯定够了。

师:你的回答真棒。她还喜欢另外一款零食,单价是26元,那么她剩下的钱还能买几包这种零食呢?

生2:之前买11包零食花了120+12=132(元),小红还剩200-132=68(元),所以她最多能买两包。

该案例中,在没有学习到两位数乘法的时候,学生选择了一个自己较能把握的解决方式,也就是估算。对于学生来说,他们能快速地算出任何数乘以10的结果。因为11和10较为接近,学生估算起来也较为方便,因此也较为愿意继续计算下去。这里,教师要注意的是对问题的选择。针对不同教学内容和不同阶段的教学,教师要选择难度适中的问题,如此才能够充分发挥问题情境的作用,使之服务于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切忌难度过大、没有针对性的问题,以免引起学生的反感。

二、创设多媒体情境

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让数学课堂摆脱了单纯的以教师讲授、板书为主的模式,借助多媒体图片、视频、动画等多种功能,可变抽象的数学知识为直观认知,让学生在直观中构建起知识。

首先,借助多媒体来呈现图片,这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最常用的方式。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将主题图、故事、问题等以图片形式呈现,引导学生在观察中了解所要学习的知识。如在“时、分、秒”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展示各种时钟来引导学生认识时钟是生活中用于记录时间的工具,引导学生制作时钟后,通过图片呈现时钟,并以不同的颜色来标示时针、分针、秒针,让学生在直观中认识时钟。如在“角的认识”的教学中,借助多媒体课件的鲜艳色彩和优美图案,直接形象地再现客观事物,给学生以如见其物的感受。因此在让学生观察实物感知角的形状时,出示一条色彩鲜艳的红领巾,让学生找出红领巾的三个角;出示钟表实物图,让学生找出时针、分针、秒针之间的夹角;出示一把漂亮的折扇图,让学生观察折扇打开时角的大小。图像显示模拟逼真,使学生产生数学美的感受,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创设开放情境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教师应改变以传授为主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创设更多探索学习的机会,积极组织学生围绕问题,选择自己的方法,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开放地去探索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多为学生提供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尊重他们的奇思妙想,以培养他们发散思维习惯,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如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学校组织师生去公园游玩,学生83人,教师9人。售票处写着“成人票每张6元,学生票每张3元,团体票每张4元(10人或10人以上可购买团体票)”。请设计一种你认为最省钱的购票方案,并算出购票一共需要多少钱。

学生设计出了不同的方案:生1认为购买成人票9张,学生票83张,计303元;生2认为购买92张团体票,计368元;生3认为买10张团体票,剩下82名学生买学生票,计286元。

通过比较,大家一致公认第3种最佳。此时,一名学生说:“还有更便宜的方法。另找1名成人游客与9名教师拼团体票,只需4×10-4+83×3=285元。”教师通过创设开放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等活动,点燃了学生的思维火花,激发了学生学好数学知识的强烈愿望。

四、创设生活情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学习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必须从抽象、枯燥的形式中解放出来,走向生活,使数学生活化。让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促进学生解决问题意识的提高与发展。

例如,在教学“年、月、日”一课时,我通过让学生讲自己的生日具体是哪一年哪一月哪一天,从而引出课题。之后,分别拿出2010年、2011年、2012年3年的年历卡,使学生深入了解年、月、日,学习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等概念,知道每年有12个月和每月有多少天,帮助学生建立较长时间的观念,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悟学习数学的意义,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又如在“长方形的面积”教学中,笔者创设情境如下:学校有一片苹果园,长150米,宽60米,按照株距2米、行距3米种苹果树,一共可种多少棵?如每棵果树收苹果40千克,学校共收苹果多少千克?如每千克苹果卖6元,可为学校提供多少教学经费?教师从具体的生活情境出发,既加强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能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

总之,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教师要努力营造平等、互爱、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创设有效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协作交流,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张晓云.关于小学数学问题情境教学初探[J].学周刊,2016(30):149-150.

[2]崔拂晓.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课堂结构重建[J].祖国,2016(19):221-221.

猜你喜欢

情境创设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情境打动孩子心灵,提高阅读感悟效果
幼儿在体育游戏时情境创设的实践与思考
小学数学课堂选择生活情境的误区及对策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