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为载体提升大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

2018-07-25宋钰静

关键词:实践能力校企合作创新

宋钰静

【摘 要】 双创背景下,高校对大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通过校企合作促进学校和企业共同管理班级、设计课程,无形中提升大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同时也对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提出了改进建议。

【关键词】 创新;实践能力;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 G64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8)07-00-01

一、大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的现状

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已经成为我国高校对于当代大学生培养的重要内容。很多高校也采取诸如开设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创新创业基地、校企联合培养基地、实践基地等具有可操作性的培养方式和模式来提升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和宝贵经验。然而大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

1.培养大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教育思想保守。从“素质教育”到“创新教育”历经10余年发展,但是现有的教育思想仍然固化于学生的“分数”,学生走入大学所接受的传统教育就是学好理论知识,教师在教学和教育过程中仍然保留传统教育思想,在个性化教学和实践教学设计方面存在严重不足。

2.培养大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教学体系不够完善。当前的大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开设和创新創业平台建设为主,然而很多平台并没有发挥实际作用,也没有形成完善的教学体系,对于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没有形成持续性。

3.培养大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教师队伍建设缺乏连续性。例如,很多高校在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方面具有较强竞争力和丰富经验的资深教师,但是并未形成“传帮带”的教师创新与实践培养能力的知识整合与扩散效果,且很多高校缺乏“双师型”教师导致教师队伍建设缺乏连续性。

4.培养大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资源共享平台缺失。资源共享不仅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战略选择,其同样适用于大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然而对于已经形成的创新与实践能力成果仅停留在教师本人和学生个人层面,企业和学生缺乏联系,很多优秀作品并未孵化成实际创业项目。

二、高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在提升大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方面的作用

校企合作是高校和企业在教学、科研和实践等方面密切合作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是优化教育资源的必然选择。这种模式改变了高校仅靠自身力量办学的传统思维,将企业拥有的社会资源融入到高校的产学研工作中,优化了高校的教育资源。在这种市场化办学模式下,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在无需大规模投入的前提下,无论是在课程体系更新、实践教学的安排,还是在教学软硬件的配套上,都能更好地贴近市场的需求和变化。高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对于大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1.领导重视校企合作班级建设,学校和企业共同创新班级管理。校企合作的“订单班”由于其特殊性,学校领导一般比较关心班级建设和学生成长,一般由学校分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分管“订单班”的工作。班级一般都有例会制度,主要校领导参与。例会上校领导和学生在交流环节积极互动,能及时发现班级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纠正和完善。有的校企合作班级除学校安排专职辅导员担任班级辅导员外,企业方还专门安排兼职人员担任班级班主任。因此班级实行“双班主任”的管理制度。使得学校和企业对于学生在校学习和班级发展的情况都十分了解。

2.开展“引进来”工作,校企双方共同设计课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根据学生专业的特点和企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学校一般会聘请相关行业的专家和企业方主要领导与学校领导及专业教师共同组建“校企合作学生培养方案修订小组”。明确企业“订单班”人才的培养目标,讨论班级教学计划,根据企业的实习要求及时调整学生的专业实习和认知实习,并且建立企业——高校学生实习基地。旨在提高班级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根据班级特点,专门聘请企业方相关专业的领导和专家作为学校“校外导师”针对班级专门讲授相关课程。通过与企业老师的交流,很多同学表示受益匪浅,真正知道了专业的意义和重要性。也有利于学生的创意和创业项目被公司及时发现和孵化,得到企业和社会的认可。例如企业方定期都委派总公司的经理人来校与学生开展实践教学环节,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一系列生动的互动,加强了企业和同学们的联系,锻炼了学生的技能,也让学生及时了解行业最前沿的信息和动向,为将来进入企业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经常“走出去”,重视学生实践教学。根据班级培养实战人才的要求,班级注意加强学生的实践教育,由学校与企业联系定期开展“走出去”的活动。例如:由学校分管教学院长带队,辅导员和班级同学通过一系列“走出去”活动,走访企业使同学们对于课堂外的实际情况有更深入的了解,心理的疑惑得到及时的解答。根据培养方案对认知实习的教学要求,本着学生自愿的原则,企业专门针对班级同学安排了相关的暑期认知实习教学任务,就近帮助同学们联系实习地点。最大限度的给予同学们帮助,而且,假期认知实习结束后还要根据同学们的表现评选“假期实习明星”给予现金奖励。通过假期认知实习活动既帮助同学们解决了认知实习的教学任务,又锻炼了实际工作能力。

三、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和改进

1.因地制宜,尝试创新高校传统教学课程安排,提高合作质量。由于校企合作“订单班”人才培养的特殊性。能否充分利用寒暑假两个假期,大胆尝试分阶段,多学期制的校企合作模式,例如:能否大二年级集中一学期在校进行课程学习,重点掌握理论知识,大二第二学期进入企业开展实习锻炼,既保证实习的连续性,又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经过一学期真实环境的实践磨练,到大三第一学期学生在回到学校课堂学习,逐渐形成“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学习模式。而且,整个过程中学院和企业一起构建课程体系,组织实施教学,建立考核评价体系。这样一方面解决了企业的人才需求问题,另一方面促使了校企的深度合作,使校企合作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可谓是实现了校企合作的三方共赢。

2.继续完善校企合作管理制度。首先,进行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围绕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制定一套完整的校企合作教学质量考核标准,重点以以可量化的标准来衡量院企合作的教学质量是否达标,并建立教学评价体系。根据课程的要求,由校内和校外指导老师共同制定考核标准。

由此可见构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有效促进校企协同、产教对接,对于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凤.高职院校营销人才培养校企合作联盟模型分析——以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市场营销专业为例[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18-20.

[2]杨雁.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A].重庆工商大学教学改革经验征文论文集[C].重庆:重庆工商大学,2010,292-295.

[3]张丽,李勋华.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改革探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3,(36).

[4]刘峥.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物流管理专业为例[J].高教探索,2017,(3):41-44

猜你喜欢

实践能力校企合作创新
高校单片机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探讨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刍议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