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师德建设之我见
2018-07-25张守莉
张守莉
摘要:近年来,关于教师道德败坏事件频发,严重影响了教师在民众心目中的形象。“师德滑坡”现象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文章分析了师德败坏产生的原因,即:科研成果论成败的评价标准、高校扩招带来的负效应、应试教育和学历教育带来的影响以及高校学生的维权意识薄弱等,据此提出了加强师德建设的建议。
关键词:师德;科研成果;应试教育;学历教育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21-0072-02
一、引言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高校教师要以德立身,以身立教,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亲其身,信其道,乐其道”。师德,是教师思想觉悟、道德品质和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教师的素质高低直接决定着学校的办学质量,而在教师素质评价中,师德是重要因素之一,良好的师德是学校发展的精神动力,是促进学校改革、发展和稳定的重要保证。可见,师德建设关乎着学校的发展。但是,近年频发的师德败坏事件严重影响了教师在民众心目中的形象。“师德滑坡”现象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
二、个别高校教师出现师德败坏问题的原因分析
1.以科研成果论成败的高校教师评价标准造成个别教师的价值观念失衡。近年频发的个别教师道德败坏事件,虽然只是个案,也折射出了高校师德建设中出现的盲区。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各个高校以教师的学术成果高低以及多少作为其主要的评价标准,这使得个别高校教师的价值取向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影响。一些教师在处理功利与奉献、竞争与谦让等问题方面失去了方向,冲击了传统的价值观念。归根到底,是以学术成果论成败的评价标准造成了其价值观念的失衡,造成了个别教师的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当其在工作条件、生活待遇等方面不尽如人意时,往往把个人的利益、家庭生活和待遇放在首位,做事情总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缺少对国家、社会的使命感以及为大学生的成长和成才服务的事业心。许多高校在追求教学质量、科研成果的过程中,忽略了教师本身的道德建设,没有针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教育和考核,教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根本要求被忽視。高等学校以教师的科研能力作为主要的评价标准,造成个别教师过分追求提升业务能力而忽视提高自身修养,师德滑坡。
2.高校扩招带来的负效应。高校扩招,在引进教师时重业务素质,轻道德品质;重学历层次的培养,轻师德的培养。个别高校由于师资匮乏,使得年轻教师一直处于很高的工作压力之下,致使其理想信念较模糊,抗干扰能力和辨别是非能力较弱,政治鉴别力和判断力欠缺。学历层次较高的青年教师,虽然理论知识扎实、教学手段先进、竞争意识强,但是由于社会磨砺以及阅历等相对较少,对师德认识相对不足,个别教师会出现急功近利,好高骛远的心态,忽视了自身道德与修养的提升,模糊了教师的角色定位,进而造成其教书育人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及为人师表意识淡化。个别青年教师往往过于自信而带来了其自负的心理,也由于其过度宽容而产生了放纵心理。对学生的教育方式、教育效果漠不关心,忽视了集体荣誉感。
3.应试教育和学历教育带来的影响。高等教育已经发展了百年,但教育理念和教育理论仍未跟上时代脚步,教育体制改革没有适应经济发展速度。目前,应试教育依然是中国高校的教育模式,学生一味地追求成绩和分数,追求顺利结业;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过度追求学习成绩的同时,没有形成对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意识。以学生需求为导向,教师在追求自身业务能力提高的同时,忽视了自身的师德培养和建设。造成个别教师只注重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和科研能力,而不关注自己的职业操守与职业道德。
4.高校学生的维权意识薄弱。长久以来,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是高尚且神圣的,学生虽然对教师的一些行为存在不满,但最多是背后发发牢骚了事,而忽视了用正当手段维护自身的权利。例如在对某名校的研究生进行访谈的过程中,发现其长期遭受导师的漫骂,而且导师还让他为其洗衣服、向其索贿等。该学生感觉自己的人生观彻底颠覆了,自信心荡然无存,感觉自己在导师眼中做什么都是错的,感觉身心受到了严重伤害。但是即便如此,他也没有想过去维护自己的权利,而是强调忍到毕业就好了。正是学生的维权意识差,对个别教师的种种违背师德行为听之任之忍之,更加助长了其嚣张气焰。
三、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建议
1.完善高校教师的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师德考核评价制度。教师师德素养的提高,仅仅依靠教师自律仍然远远不够,需要建立师德考核评价制度来规范评价教师的师德。正确有效公正的师德评价制度,能够保证师德建设的长期性和有效性。师德规范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行为指南,能够对教师沿着正确的修养道路前进起到保障作用。师德考核评价制度要纳入高校教师考核评价体系中,在教师的考核评价中要占重要的比重。这就要求不断完善高校教师的考核评价体系。对以科研成果定成败的考核标准进行彻底改革,建立包括科研、教学、师德师风等内容的综合评价体系,并且师德评价所占的比重不能低于科研成果的比重。作为高校教师如果师德败坏,就失去了道德标准,其成果也会黯然失色。
2.加强高校教师的师德师风理论的培养。高校要把师德师风理论培养作为教师培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对高校扩招、过度追求教师科研成果过程中忽视的师德教育进行补课。要把师德师风理论的培养纳入教师的思想理论学习内容之一,定期地集中学习与不定期地自学相结合,并且要有计划地开展研讨。把频发的师德败坏问题和现象作为研讨内容,分析其产生的根源,讨论如何对症下药进行整改治理,以此来提高高校教师重视师德建设的意识,同时能够对教师起到警示的作用。
3.加快应试教育和学历教育的改革。加快高校教育改革的步伐,改变应试教育和学历教育,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主导。当教学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标时,教师不仅仅要教授知识,更要教授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与学生多交流、多沟通,而且在知识运用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这无疑也需要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过程中,教师的师德修养也将随之提升。
4.提高高校学生的维权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监督作用。在高等教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应该是平等互惠的关系。教师理应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给学生充分的人格尊重。学生要在汲取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维权意识,不能对教师侵犯学生权益等师德败坏现象听之任之。学生要有辨别是非对错的意识,要争取自己的平等权利,要学法、知法、懂法,学会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鉴于个别教师违背师德对学生构成了侵权,高校学生应积极主动地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并按照法定程序进行申诉,积极向有关部门反映,决不能采取忍气吞声的态度,不能怕打击报复。高校学生只有敢于斗争,才能实现其权利,从而能有效地对师德不良的行为起到监督作用。
高校的师德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也是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课题,人性化的理想师德状态尚没有形成,这需要国家、学校、教师以及学生共同努力,不断提升高校教师的师德素养,并进行长期的研究、实践、探索,不断创新,从而促进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嘉诚,徐松芝.师德师风建设对大学精神教育与教学发展的作用[J].大庆社会科学,2005,(1):50.
[2]陈润羊,李勇.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J].中国林业教育,2011,(3):15-18.
[3]陈锋.试论“80”后高校青年教师群体师德师风养成教育[J].教育研究,2011,(7):15-16,121.
[4]刘柏清.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途径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2):85-86.
[5]陆廷娟.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研究[J].当代职业教育,2010,(4):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