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提升农牧区小学语文教学效率
2018-07-25索南才仁
索南才仁
【摘要】教育的落后是制约农牧区人力资源开发的根本原因。农牧区教育的发展,决定着边远地区教育的整体水平,农牧区教育能否适应农牧业和农牧区经济发展的需要,能否适应农牧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需要,直接关系到边远地区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农牧区小学的学生具有先天性的语文学习基础差的特点,再加上地方方言的影响,因此,汉语作为他们的第二语言,在学习过程中难免有些难度。语文教学不仅要关注文化知识的教育,更应该崇尚道德思想的教育,它关系着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与提高,为今后的道德素养打好基础。本文结合新课程理念及教学实践,从“营造汉语言环境,培养兴趣;了解学生,因材施教;讲求效率,提高成绩;相互交流,提高效率”四个方面就区域关于如何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问题作一些浅议。
【关键词】农牧区 小学语文 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4-0111-02
现如今,城乡教育水平差异很大,尤其是偏远的农牧地区,为缩小差距,教学的效率显得尤为重要。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个人认为要想学好一门新的语言,首先就必须有一定的语言基础知识,才能消除在教学过程中的障碍。所以,在农牧区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在低年级时,应该以学习口语表达为主,因为他们还小,不能采取强制性的灌输,否则将会适得其反。等他们在高年级,接受新事物能力增强时,注重文字语言的学习,逐步掌握汉语言的学习。才能增加效率,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获取较大容量的真正理性的有效知识,实现真正的“轻负担、高质量、向课堂教学要效益”。
一、营造汉语言环境,培养兴趣
在偏远的贫困农牧地区,教师的汉语水平都达不到标准,更不用说孩子们了。城乡差异较大,汉语言水平远不如城镇同龄小学生,出现这种差距的原因很多。因为在农村地区,环境比较封闭,农牧区的小学生与外界接触的机会相对比较少,不少学生除了在课堂上接触汉语课本以外几乎没有使用汉语的环境。因此教师们要讲究教学方式方法,让他们更快、更准确地学习语文。开展丰富多彩的汉语言情境活动,把学校生活作为语言类素材,布置语言环境,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慢慢成长,形成语感。比如可以在学校开展“汉语角”之类的语言情境活动,定期开展“汉语演讲比赛”活动,同时订阅一些报纸,从这些方面获得知识提高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多让学生讲汉语,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以鼓励表扬为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树立学生讲汉语、学习汉语文的习惯。
二、了解学生,因材施教
教师要求能够掌握学生的学习兴趣,孔子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他认识到“知人”的重要性,因此他十分重视“知”学生,认真分析学生个性,在人的差异基础上通过不同的教育方法,促进每个人的发展,这是孔子留给后世的弥足珍贵的教育思想财富。提高小学生语文教学效率就要遵循客观归律,了解学生学习的强弱项,尊重学生,培养学生的强项,然后不断强化学生较为薄弱的方面。在农牧区小学让学生用汉语讲话,就像我们用英语交流一样,毕竟是接受新鲜事物,难度是可想而知的。作为教师既要顾及小学生本身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又要考虑到不同地区语言表达方式的区别。
三、讲求效率,提高成绩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自己有良好的语文基础,深入研究教材,备好每一节课。学生初学汉语难度较大,进展不快,容易产生厌烦情绪,教师应循循善诱,正确引导。鼓励他们多开口,即使说错了老师也要鼓励表扬,不能一味地批评,多表扬胆大敢说的学生,这样才能提高大家的积极性,增强学习兴趣。时间要用在刀刃上,要讲求效率。衡量一堂课的教学效率如何,即在教与学活动过程中学生学习的知识、学习的技能、形成的认知能力真正起作用的时间。因此,教師在课堂上必须千方百计地提高课堂40分钟的利用率,着力点要放在能力训练上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使学生具备听说读写的能力,提高成绩。课堂教学有效性必须把着力点放在能力训练上,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彻底改革以知识学习为中心的基本教学体系和以教师讲析为主的基本教学形式,而代之以能力训练为中心的基本教学体系和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主动学习和练习为主的基本教学形式。要坚持以训练为主线,使教和学都成为训练的手段,在听说读写训练的全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掌握字词句章等知识,提高成绩。
四、相互交流,提高效率
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艺术地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在这些对话中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打破传统的“教师独白”,走向老师与学生的“对话”,在对话交流中及时了解学生的需要以及他们的想法,在课堂上提高教学效率。我省农牧区的很多小学生上初中后,发现汉语水平与其他同学相差甚大。趁他们年龄还小,接受新事物能力比较强,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能使学生在愉快和自信的情绪中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同时,要让学生认识学习汉语文的重要性,也让学生明白养成良好习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反复操练。同时加强与学生家长的交流,受历史因素,社会、经济条件,自然环境,人口状况,宗教等的影响,特别是农牧区教育具有很强的民族性、区域性和特殊性,所以要因地制宜,在交流中探索方法,提高效率。
五、结束语
总之,农牧区小学汉语文教学要采取科学的、灵活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设法对学生尽可能多地进行听、说、读、写训练。长期以往,学生的汉语水平会有飞速的发展,当学生用流利的汉语与别人进行交谈,能用流畅的汉语文字写作,他们的自豪感便会油然而生,才能更好的学习汉语知识。
参考文献:
[1]王春梅.浅谈如何提升农牧区小学汉语文教学的效率[J].教育导刊,2013(11).
[2]金绣.浅谈如何提高农牧区学生的汉语表达能力[J].教育导刊,2013(11).
[3]张雷鸣.西藏农牧区家庭的教育需求研究[J].教育导刊,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