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生活力培育”课程 追寻学校德育的诗和远方
2018-07-25陈卫兵
陈卫兵
[摘 要]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必要研究校本课程。浙江省海盐县武原中学在现今的课程改革过程中,立足于学校“生活力培育”特色的推进,通过“至真”德育课程的实施、“文武”活力课程的开发、多方合力的德育路径拓展,构建了“生活力培育”拓展性课程的宏观体系和学校德育运行样式。
[关键词]生活力;课程开发;德育;核心素养
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而落实这一根本任务的核心要求是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全面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坚持文化知识学习与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就学校德育的现状来说,一方面,学校教育工作者越来越真切地认识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以人为本、德育为首的思想已成为共识;而另一方面,学校德育工作者也深刻感受到目前德育工作形式化、说教化的倾向还相当严重,以致影响了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此,学校必须不断完善和拓展德育课程资源,紧紧围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构建育人体系,提高德育工作的有效性,落实核心素养的校本化实施。
浙江省海盐县武原中学(以下简称武原中学)开发了“生活力培育”课程,聚焦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层面,坚持立德树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力培育”课程包括“至真”德育课程和“文武”活力课程,体现了学校文“武”相融、溯“原”求真的学校课改理念,以实现每一位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培养“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锻炼、学有特长”的智慧武中人,推动学校可持续优质发展(见图1)。学校将各年级的德育目标确定为:初一年级,迈好中学第一步——希望在这里孕育;初二年级,走好青春第一步——快乐在这里延伸;初三年级,选好人生第一步——成功在这里起航,充分体现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需求,形成螺旋式上升的生态培育架构,力求让每一个学生在每一次活动中都有独特深入的经历,以实现认知力、实践力的自然习得,以及生命活力的自然绽放。
一、“至真”德育课程的实施
学校紧紧围绕“真实美勤严”五字校训,对德育课程、团队活动和心理健康课程等进行整体设计,体现出溯“原”求真的办学思想,回归教育的本真,构建与课程相互呼应的生活德育和心育的目标体系和实践体系,并强化课程的综合性,体现核心意识——学生经历。在这样的主题教育体系引领下,学校的总体及阶段性目标都很明确,各类活动也因明确的目标而形成了合力,更大地拓展了校园教育空间和生活力培育空间。学生在这样的活动过程中,既可明晰品格完善的要求,也能经历完整的过程体验。
同时,学校将德育和心育活动的主题领域、能力培育目标与学校的日常活动、开放空间、四季环境整合,依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做出整体规划,从初一到初三学生的纵向发展和每个月不同主题的横向发展出发,设计一系列活动,逐步形成武原中学校园实践活动月历(见图2)。学校在组织各类德育活动的过程中,突出学生自主,融合初中生多种职业生涯体验,使学生在实践中提升综合运用能力,实现学生的生活力培育。
如垃圾分类减量活动、社会公益活动等,使学生经历“筹建组织—过程设计—发出倡议—实施指导—活动反馈”的过程。又如全员运动会倡导“我运动,我健康;我运动,我快乐”的理念,师生全员参与,自主报名,统筹安排,运动会会徽等由学生自主设计,运动会项目由学生海选添置,各类工作人员由学生组织,既可通过活动增强学生的体质,也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文武”活力课程的开发
学校“文武”活力课程的开发,首先确立了德育的主导价值——生活力培育,以此作为学生培养的核心追求。同时,围绕文“武”相融的理念,分生活素养类、生活技能类、生活品质类,构成层阶性的拓展课程体系,并依据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进行个性化培养。其中包括“气象和天文”“盐邑书法”“英语剧本秀”“海韵之声”“花式篮球”等二十多门课程。与之对应,学校同时推出班级间的足球和篮球联赛,以及科技节、艺术节等活动,还分别与体育局、司法局、核电公司合作开发了“武动亮剑”“武中说法”“核协创新坊”等特色课程。
以上课程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聚焦“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融入德育元素,培养学生的生活认知力和实践力,滋养学生生命成长的活力,帮助学生形成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三、多方合力的德育路径拓展
1.颐养身心的校园文化隐性课程开发
学校注重校园生活力培育特色的大环境建设,坚持以“整体规划、分项实施”为目标,营造体现学校丰富文化底蕴和办学理念的环境美、艺术美、文明美,促进师生和谐发展。
(1)环境系列。学校主要道路、桥梁、雕塑等都分别标以体现办学理念、办学特色的名称,特别是主要建筑物,如教学楼“崇真”,实验楼“求实”,艺术楼“馨美”,体育馆“砺勤”,生活区“奉严”等,都暗合“真实美勤严”的办学理念。学校自然环境优美,与人文环境相结合,发挥着“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
(2)文化栏目系列。学校在德育活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校园文化五大阵地。一是校园文化厅;二是“两刊”,即教师的《武中教师德育论坛》与学生的《东方潮》社刊;三是“兩栏”,即学生自播的“校园之声”与自编的“文化走廊”,是学生拓展文化视野、深度关注校内外动态、展示自我的青春舞台;四是“三节”,即校园文化艺术节、体育节和科技节;五是“两园”,即书香校园与智慧校园。
(3)榜样系列。学校开展“十佳”系列学生评比活动,涉及学习、品格、技能、作品等四个方面的三十多个项目,如“十佳学习标兵” “十佳孝敬标兵”“十佳劳动标兵”等。这既是对学生的肯定,也是以榜样引领学生的发展。
2.项目学习下的社团和综合创新实践
在项目学习下的社团和综合创新实践中,学生需要经历“信息收集—方案设计—项目实施—最终评价”的过程,据此了解每一个环节的基本要求,并从中获得未来发展所需的知识和能力。
学校以“生活力培育”为指向,相继建有东方潮文学社、小记者团、海韵合唱团、文史团、机器人小组等各类社团,使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已有知识经验主动建构多元研习内容,形成了“小组自主开展项目学习—导师指导下深化项目学习—项目成果—精品成果”的金字塔式研究性学习路线图。该路线图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从学校的条件和特点出发,紧密结合社会实际,使学生在“尝试—探究—改进—展示”中体会学习的成果,提升综合实践能力。如开展“二史一情”(近代史、现代史、基本乡情)教育,開发生活力培育地方资源;组织乡土地理考察、地方文化探寻、公民意识体验活动,使学生走近自然、走进社会,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撰写社会调查报告(社会考察小论文),自觉宣传生活常识,以实际行动改善家乡的生活环境、生活质量,为家乡的发展献计献策。此外, 学校也将“体艺2+1”及午间文化活动的组织工作交给学生尽情施展才华。渐渐地,“体艺2+1”及午间文化活动由特长学生展示逐渐发展为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学生文化活动。
3.家校教育协同和社会化项目融合
学校积极探索家校合育路径。如对不同年段的学生家长开设不同主题的家长学校课程,并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提升家长的家教水平;建立家长教育资源库,开展职场体验活动和职业生涯咨询活动,如初一的“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初中生活”、初二的“指导孩子如何交往”、初三的“面对初三孩子,家长该做些什么”,以及现代职业和物联网运用等交流讲座,保持智慧武中人目标养成的家校一致性。
学校还与社区以及各种社会团体建立固定联系,争取社会各方的支持,共同参与生活力培育工程。如举办“交通法规驻心中”“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进社区送温暖”等活动,以及“雏鹰假日小分队”、军营生活之旅、逃生技能演练、科普和环保节能减排等主题活动,拓宽生活力培育的渠道;开展“关爱他人、奉献社会”活动,如老年公寓义务劳动、康复医院公益活动、智障学校志愿者服务,增强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综上所述,武原中学的“生活力培育”课程总体上体现了学校“文‘武相融、溯‘原求真”的课程价值观,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有利于开拓学校的德育资源,使德育工作目标更明确、内容更贴近生活、活动更具操作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生活认知力和实践力,滋养学生生命成长的活力,促进其全面健康成长;有利于推进活力校园建设。武原中学将以此为着力点,继续努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每一位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追寻学校德育的诗和远方。
参考文献(编者略)
(责任编辑 张慧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