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注教师素质提升 积极打造教师专业发展三重力

2018-07-25吴秀敏

基础教育参考 2018年10期
关键词:内驱力教师专业发展

吴秀敏

[摘 要]在新课程全面實施的过程中,教师必须不断促进自身专业发展,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以适应更为开放的课堂、更加多样的学生。为此,要通过树立生命自觉意识、构建科学评价机制、强化职业平台建设等手段,积极打造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引领力、辅助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优秀教师队伍,从而实现学校持续、健康、快速、和谐发展。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内驱力;引领力;辅助力

随着新基础教育改革的推进,对教师专业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面对更为开放的课堂、更加多样的学生,如何加强教师专业发展的自觉性,不断提升教学科研水平,以满足当代学校和学生对教师的需求是当前新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著名教育家叶澜先生指出:没有教师的发展,难有学生的发展;没有教师的解放,难有学生的解放;没有教师的创造,难有学生的创造;没有教师的转型,难有学生的转型。新基础教育改革的成功落实,教师队伍是关键。为此,要注重教师队伍专业素质的提升,有针对性地打造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引领力、辅助力,培养一支优秀教师队伍,实现学校持续、健康、快速、和谐发展。

一、教师队伍专业素质现状

“富国强民”,育人为先。唐代文学家韩愈在《师说》中指出:“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可见,排在教师职责第一位的是“传道”,教师的专业素质直接影响着“传道”的质量水平。然而,当前教师队伍在专业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教师发展的内在动力不足。许多教师尚未建立起职业的认同感和崇高感,缺乏做一名好教师的理想信念,仅把教师职业视为谋生和获取社会地位的手段,没有将其融入自己的生活和人生道路,以被动执行学校行政命令、完成教学任务为目标,对继续探索如何改善教学效果及提高科研水平缺乏兴趣。二是教师发展的外部激励缺失。当前学校评价机制多为奖励制,即根据教师教学成绩的好坏来对教师实施奖励或惩罚。这种方式的缺点在于重结果轻过程,难以让教师形成对自身成长的喜悦。三是教师发展平台尚不完善。虽然学校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而组织各项培训,但在培训形式、培训内容、培训频率、培训效果上还存在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并且,由于教师同时承担教学与科研两大任务,一些学校出现了“重教学轻科研”或者“重科研轻教学”的问题。教师发展平台亟需朝着常态化、多层次、机制化的方向转变。

二、促进教师队伍专业素质提升的路径

“今天的学生就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广大教师就是打造这支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问题,强调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学校把贯彻落实习总书记“三个牢固树立”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根本要求,有针对性地打造教师专业发展的三重力,引导广大教师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终身学习理念、改革创新意识,踊跃投身教育改革创新实践,自觉肩负起推动现代教育发展的责任和使命。

1.树立生命自觉意识,激发教师自觉发展的内驱力

教师的发展是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内在因素是根本。要促进教师自我发展,关键应从激发教师的内在驱动力做起,帮助他们建立起生命自觉意识。崇高的理想信念、良好的道德情怀、和谐的人际交往是推动教师不断追求自我发展的动力。

(1)树立教师崇高的理想信念

教师是一种特殊的职业,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要责任。“教育没有信仰就不称其为教育,而只是教学的技术而已。”作为教师,应有正确的理想信念,以正确的理想信念作为教书育人、播种未来的指路明灯,帮助学生筑梦、追梦、圆梦。好老师心中要有国家和民族,要明确意识到所肩负的国家使命和社会责任;要始终同党和人民站在一起,用自己的行动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自己的学识和智慧培养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所需之栋梁。拥有生命自觉的教师不仅会将教育工作视为一份职业,更视为一生的事业追求,拥有充足的专业发展动力,将自己的生命融入教育职业生涯中,使教书育人成为生命价值的实现。为此,学校积极开展“好老师”评选活动,通过典型报道、案例汇编、视频摄制等记录传承的方式,借助校园网、校刊、专题讲座等各种形式大力宣扬优秀教师事迹,激发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培育教师良好的道德情怀

作为好老师,应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做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好老师应该取法乎上、见贤思齐,不断提高道德修养,提升人格品质,并把正确的道德观传递给学生。学校注重加强团队师德师风建设,培养教师高尚的道德情操。通过修订《教师管理手册》,制定“教师十项权利”“教师十项义务”“教师十项习惯”“教师十项自为导向”“教师十项自觉约定”等行为规范,大力开展“五个十”教师文化的学习与宣传教育活动,促进教师自我约束、自我管理意识的形成。同时,积极开展“老师我想对您说”书信交流活动,帮助教师纠正教育教学中的偏差;通过“袋鼠行动”“微笑行动”等活动,促进“从我做起”的好教师行动计划的实施,以微行动传递正能量,让教师成为学生的表率,促使教师以真情、真心、真诚教育和影响学生,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3)构筑教师和谐的人际关系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也没有一模一样的两个人。由于不同人的性格特征、成长环境、能力禀赋、情感倾向不同,其思维观念也会有很大不同。为此,学校积极构建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彼此包容的人文环境,避免文人相轻、搬弄是非。工会组织积极开展教师慰问活动,让教师感受组织的关怀和同事的关心;定期组织教工文体休闲活动,活跃教工的文化娱乐生活,凝聚团队力量,为教师创造交流沟通的机会,在教师间营造彼此理解、相互支持、相互欣赏的人际氛围。同时,定期组织开展“三个一”活动:一次心理专家的辅导讲座,疏导、平衡、缓解教师的压力;一次校长关于教师职业生涯的指导讲座,帮助教师建立积极向上、健康开朗的心态;与社会机构合作,开展一次心理咨询活动或者团队拓展训练,创造沟通、释放、疏导的载体等方式,缓解教师的压力。

2.构建科学评价机制,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引领力

教师专业发展除了需要依靠教师自身加强主观能动性,外部的引导和激励也至关重要。完善的评价体系、坚实的保障机制、优秀教师的模范带动作用共同构成了引导和激励教师专业发展的引领力。

(1)完善的评价体系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外部支持

科学、合理、公平、积极地评价教师,要遵循“发展性、过程性、主体性、全面性、多元性”的基本原则。其一,评价方式需多元化。学校通过个别访谈、书信交流、问卷调查、信访接待等各种形式,帮助教师了解领导、同事、学生以及家长的评价和建议,使其强化优点,纠正偏差;同时积极鼓励教师通过课堂教学的自录自评、教学后记的自觉记录、公开课的自行邀请、课堂教学反馈表的自我设计等形式,自请同事(指导教师)听课评议,突出主体,使评价成为教师自我发展的需求。其二,评价标准应侧重过程性与发展性。学校积极制订《教师发展性评价手册》,建立《教师发展性评价手册》以及教师成长档案的交流制度,通过纵向比较,肯定教师个人付出的努力和所取得的进步,从而让教师体验到被认同的喜悦。

(2)坚实的保障机制是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制度性力量

学校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建立了四大保障。一是组织保障。建立健全组织机构,配齐配强各部门人员。二是制度保障。建立学校“优秀教师”评选表彰制度,对乐于奉献、履职尽责、开拓创新、业绩突出的教师给予奖励,以激励先进;完善优秀教师评选机制,公正、公平、公开地做好各级优秀教师的推荐、评选和表彰;建立骨干教师管理与考核机制,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辐射作用。三是经费保障。设立专款,用于教师继续教育;学校绩效工资中安排2%用于奖励优秀教师成果等。四是监督保障。党支部、工会组织认真加强对教师队伍建设的监督,学校行政人员则不断调整和解决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关注教师队伍建设工作进展,接受教师评议。

(3)优秀教师的模范带动是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正向动力

骨干教师是学校发展的中坚力量,也是激励教师发展的优秀榜样。学校制订了《学校教师梯队建设方案》,进一步完善骨干教师选拔机制,积极推荐优秀教师参加市区两级“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以及专家型教师评选,构建“教学能手、教育标兵、教育英才、教育名师”四级骨干教师梯队。通过典型报道、案例汇编、视频摄制等记录传承的方式,利用校园网、校刊、优秀教师事迹报告会等各種形式大力宣扬教师身边的榜样,从而在教师中形成“比学赶帮”的良好氛围,实现对教师的价值引领,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

3.强化职业平台建设,打造教师专业发展的辅助力

教师专业发展只依靠自身的积极性还远远不够,还需要外部平台的支持与辅助。实施继续教育工程、完善校本教研制度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两大辅助力。

(1)实施继续教育工程,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

学校通过落实继续教育工程,使教师成长为具备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的好老师。

一是强化岗前培训,让新教师尽快“入轨”。关注新教师的思想动态以及教育教学状况,积极选派有经验、责任心强的教师开展“传帮带”导师组活动,实施青蓝工程,通过集中培训与分散学习相结合的形式,对新教师开展师德教育、教学常规、教材把握等相关培训,让新教师尽快入轨。

二是开展基本功培训,提高教师专业技能。在教师中积极开展“两笔一画”、教学设计、作业设计、微课制作等各项岗位练兵活动,选派优秀教师参加各级各类业务教学技能比赛,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

三是实施“读书工程”,培养教师深厚、扎实的文化底蕴。读书滋养底气,要让读书成为教师的生活方式。学校创建了教师图书馆、教师读书吧以及教师书架,为教师提供方便读书的空间;积极构建中青年教师读书共同体,通过心得交流、读书沙龙、《书香品茗》电子小报交流等形式,开展读书活动,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倡导“读教相长”“读写结合”的读书文化,以教师阅读带动学生阅读,以阅读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

(2)完善校本教研制度,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

学校通过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促进教师队伍优质化建设。

一是完善管理体系,逐步建立“教导处—教研组—备课组”三级教研体系。教导处组织通识培训,定期邀请专家开展教育教学理念、教师基本功以及师德教育等培训活动;教研组以教研沙龙、专题研讨、案例交流、实录分析等形式,开展学科教学的专题研究;各备课组坚持集体备课、课堂反思与重建等形式,资源共享,合作共进。

二是明确分层目标,积极探索“三格”教师发展指标的构建。“入格教师”(教龄为1~3年),要熟悉学科教学流程及学科特点,完成“五个一”:练就一项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进行一次校级以上教学汇报,建立一份个人成长档案,参与一项课题研究,汇报一次成长经历。“升格教师”(教龄为4~10年),要明确专业化发展方向,完成“五个一”(三年为一个周期):发表一篇区级以上文章,参加一次校级以上教学评优,完成一项课题研究,个人或指导学生获得区级以上奖项一次,设计并组织一次学科竞赛活动。“风格教师”(教龄为11~25年),要努力追求个人教学特色,完成“五个一”(三年为一个周期):发表一篇区级以上文章,进行一次校级以上教学展示或观摩,完成一项课题研究并取得成果,带教一名或多名教师,指导教师进行一次校级以上展示或交流。具有25年以上教龄的教师,要积极做好班级管理和教学经验的传授,为青年教师做好表率。

三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策略,积极搭建学习交流的平台。学校积极探索与省内外友好学校联合举办课堂教学研讨活动的模式,依托全国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大赛、福建省“三优联评”以及中国教育学会华东赛区课堂教学评优等活动,选送教师参加,让教师在锻炼与展示中成就自我、体验成功。利用中国好老师平台,利用各种共同体积极创造条件,选派教师到外地进行有效的学习考察。发挥友好学校资源优势,邀请优秀教师到校短期施教,并让年轻教师跟班学习。根据市区教研活动计划,合理安排、鼓励教师参加,从而让教师开拓视野,增长见识。

三、结语

“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在新课程全面实施中,拥有一支“品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是促进学校持续、健康、快速、和谐发展的不竭动力,将有利于学校更从容地应对新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和挑战。

参考文献(编者略)

(责任编辑 张慧籽)

猜你喜欢

内驱力教师专业发展
破译自推娃的密码
高一学生物理学习动机与物理成绩的相关性调查研究
初探价值观提升内驱力
浅析中学生学习内驱力的影响因素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
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方式
技术支持的农村教师专业发展
专家评价对大学英语教师课堂教学影响的叙事探究
利用云录播搭建教师专业发展研修平台
微视频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研究